“子義呢?你怎麼看?”
孔融聞言點了點頭,看向了身旁的太史慈。
“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如今亂世,群雄並起,異族蠢蠢欲動,若是能天下大定,我太史慈當北驅烏桓,西伐匈奴!”
“而今天子,入西涼,緩和了與羌人的關係,入上郡殺匈奴,與鮮卑通商,我能看出陛下的雄心,主公!追隨當今天子才是大義啊!”
太史慈拱手說道。
孔融見當地文壇領袖和自家第一武將都選了劉辯,心中也有了打算。
“好吧,請鄭公回信,就以東萊郡之事,請陛下請來調停如何?”
“調停兩字甚善!老夫這就回信!”
鄭玄聞言立刻點頭。
“子義,你去備好艨艟,莫讓陛下失望。”
“末將明白!”
太史慈聞言立刻答應了下來。
五日後,劉辯已經領軍駐紮在了泰山郡中,他先收到了焦和的回信,當日午後又收到了孔融的回信。
晚膳時刻,劉辯將並未急著拆開的信放在了桌案上。直到諸將和程昱都用完了飯,劉辯才開始拆信。
焦和的信很短,短的隻有一句話,可這一句話,卻讓劉辯哈哈大笑。
劉辯立刻將焦和的信件傳給了程昱。
程昱恭敬地接過後,打開帛書,隻看到了臣願棄青入司這幾個字。
這是世上有兩種聰明人,一種是自己不可敵卻要一意孤行不斷提高自己增加勝算的人。
而另一種則是直接放棄的人,例如劉禪就是這種人,而焦和也是。
程昱看完信後並沒有說話,而是接過了劉辯遞來的鄭玄回信。
鄭玄的回信就比較正式,其中不僅提到了他對劉辯建立的鴻文學宮的興趣,更加指出公孫度對東萊郡的無理侵占。
“仲德先生,認為我們該先去臨淄焦和所在)還是營陵孔融所在)?”
劉辯看著程昱,緩緩問道。
“臣,建議陛下先往臨淄。”
“為何?”
“若是先去營陵,恐讓公孫度與袁紹聯合。”
程昱說得很簡短,但卻一針見血。
“那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對待公孫度?”
“他自封遼東侯,陛下不如給他坐實了,以東萊之地,換一個侯爵,他也不虧。”
“仲德覺得,公孫度會接受?”
“陛下正好以此試探,若他不願以東萊之地換侯爵之位,可讓他出兵援劉虞來換。”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他也從程昱的隻言片語之中,發現了程昱出謀劃策的特點。
程昱不同於郭嘉,也不同於諸葛亮,他並不會想得太遠,而是抓住一件事將其謀劃到極致。
“就依先生所言,有勞先生回信鄭玄,就說泰山毗鄰臨淄,朕理當先見老刺史焦和。如此才合情合理。”
“臣,遵旨。”
程昱聞言立刻開始動筆。
“子龍,文遠,為中後軍,朕領五千朱雀軍為前軍,明日前往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