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年前擴建,是否太過耗費人力物力了?”
楊彪試探性地問道。
“楊尚書放心,離年節還有一個半月,以百匠所的能耐,足夠完成偏殿的擴建了。”
“楊尚書,今日的晚宴,要帶上公子一起來啊。”
劉辯拍了拍楊彪的肩頭,笑著說道。
“是,臣替犬子,多謝陛下的洪恩。”
楊彪眉頭緊鎖,不敢抬頭。
“諸位兵部的臣工,若是對兵部的改建有意見,皆可彙報給孔明,讓孔明代為傳達。”
劉辯看向年輕一輩的臣子,展示恩寵的意思表現得已經十分明確了。
“陛下,臣這裡有兩封司隸縣官的諫言,請陛下過目。”
諸葛亮此言一出,殿內的眾人表情各異。
雖然諸葛亮也算是世家子,但諸葛家的勢力遠沒有如今朝中的潁川、弘農、太原幾大世族強大。
再加上他與徐庶、龐統都是司馬徽的學生,所以暫時諸葛亮在朝中算是屬於寒門一係。
劉辯迅速分析出大家表情各異的原因,緩緩接過了諸葛亮遞來的書信。
劉辯不看內容先看署名,手中的兩封諫言乃是法正和馬良所寫。
他抬頭看向了諸葛亮,此刻他有為寒門子弟提交諫言的勇氣和智慧,不禁讓劉辯心中暗歎一句。
“不愧是諸葛武侯啊,此刻交給我,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同時也不會落下利用自己與朕私交來薦才的把柄。”
讚歎過後,劉辯當眾打開書信,大致掃了一眼,所提的建議基本都是如何改善民生與提升農事效率的建議。
陳詞濫調,不過可堪其用。
“孔明啊,這建議朕收下了,若是這兩位下次再有諫言,可送入宮中,讓朕親自看看。”
“若其他新任縣官,再有諫言,先送吏、戶兩部批示,再由兩部的尚書選取可用之言,送給朕。”
劉辯這話說得明白,法正與馬良,我會留意,但是這次給的見麵禮還不夠亮眼,下次再多多努力。
“臣,明白了,臣這就去辦。”
諸葛亮一拱手,拉著龐統和徐庶離開了大殿。
“陛下,老臣陪您去戶部看看吧。”
王允走上前來,他既然如此說,說明戶部已經準備好了。
“好啊,那王尚書,便與朕同去吧。”
劉辯點了點頭,立刻同王允出發,趕往了戶部。
兵部大殿外,徐庶拉住了諸葛亮,“孔明,如此直接,是否會擾亂陛下的政令?”
諸葛亮擺了擺手,“元直,你還不太了解陛下,陛下曆來不喜臣子藏私,更不喜被脅迫,我也隻能當眾替法正、馬良送諫言,才能完成老師的囑托。”
“孔明,如今朝中潁川世族作為受用,弘農楊家最得政惠,隻怕我等寒門學子,還需要等上十幾年才能有望出頭啊。”
龐統歎了一口氣,這些日子他雖然任職兵部,但卻始終受到世家的壓製,許多對於戰事的建議甚至直接被楊尚書和王尚書單方麵否決。
這無疑讓這批學宮出生的寒門士子,都感受到了上升的壓力。
“士元,老師說了,咱們要按照陛下的意思走,先占據朝中的中小官職,自下而上地配合陛下訂立新政,才是最為要緊的事情。”
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我看孔明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連你家娘子都能在百匠所任職,你當然滿意了。”
龐統笑罵道。
是夜,皇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