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不知此弩可殺敵幾步之遙?”
劉辯看向黃月英問道。
“陛下見識的這支,可殺五百步外之敵。”
“若是陛下想要增加元戎弩的射程也並非不可,隻是需要增加弩機的大小與重量,如此一來這弩便隻能用於守城了。”
“但臣妾從劉曄所畫的霹靂車中得到了靈感,或可將元戎弩疊加於推車之上,如此一來,此弩車既能攻城也能野戰。”
黃月英說罷,立刻展開了弩車的圖紙,對著劉辯詳細地解釋著其中的原理。
“如此耗費精鐵的弩車,若是要大批量地配給軍隊,百匠所應付得過來嗎?”
劉辯看罷圖紙,不禁心生憂慮。
畢竟在這個時代,冶鐵技術雖然基本成熟,但熔爐的加熱與保持熱量,卻是一個比較困難的課題。
“陛下放心,所中有位名叫韓暨的匠師,他從臣妾的水車中汲取了經驗,已經成功研製出以水力代替畜力的鼓風機。”
“這水力日夜不斷,無需飲食補給,可持續穩定地鼓風,臣妾粗略算下來,相比以往,此法可讓鍛造的效率提高三倍有餘。”
聽完黃月英的話,劉辯心中暗喜,韓暨其人的確是曆史上第一位發明水排鼓風機的,曹魏也是借此發明,能確保自己的軍械相較於其他兩家永遠保持著充足的狀態。
劉辯微微一笑,不禁對自己建立百匠所的決定而高興。
中華大地,人才輩出,有才者甚至可以覆蓋世人能想到的方方麵麵,而其中能否改變天下的,隻看當權者是否對其重視罷了。
一如學宮與百匠所,這兩方機構初成之時,受到了各大世家的阻礙,世家的阻礙並非單純地說明這兩個機構的不好。
而是這樣的機構一旦由皇權與中央進行扶持,便會迅速成長起來,一旦文化與科技飛速成長,勢必會引起時代格局的變化。
這種變化往往意味著老貴族與老世家手中的原本賴以生存的技能與手段會貶值,這才是世家會阻止的真正目的。
當然,每個時代皆有自己的局限性,並非所有統治者都會認識到這一點,但這對於劉辯這位穿越者來說,卻是極為巨大的紅利。
“好,這韓暨有大功於社稷,朕封他為匠師,協助夫人管理百匠所的事務。”
“但他的水排鼓風機暫時不可對外推廣,夫人還需把此當作機密對待。”
劉辯當即封賞,隨後對著黃月英認真的說道。
“陛下放心,此事臣妾心中有數。”
黃月英點了點頭,應和道。
“朕今日收獲頗豐,百匠所有諸位能工巧匠,乃是我大漢之福啊。傳朕旨意,百匠所內所有工匠,都賞賜半年的俸祿,以慰勞苦。”
劉辯此話一出,身邊的所有工匠立刻跪拜感恩。
“諸位繼續忙公事吧,夫人,朕便不打擾了。”
劉辯擺了擺手,便從百匠所走了出去。
張讓緊隨其後,侍奉左右。
“張常侍,百匠所與醫官所的投入還可以加大,醫者事關民生,匠者事關軍事與農業,皆是我大漢的社稷之基。”
“若有所求,隻要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由朕的少府出資,也不可薄待他們。”
劉辯說罷,張讓立刻點頭稱是。
“陛下放心,學宮、醫官所與百匠所的所有開支都是先入國庫再入少府,每一筆老臣都細心地記下了。”
“至於人員的出入也全由吏部記錄,從不橫加乾涉。”
“嗯,這很好,走吧,隨朕再去學宮一趟。”
劉辯滿意地點了點頭,朝著鴻文學宮走去。
此刻已至午時,學子們皆已經罷課,在學宮中享用午食。
學子們見張讓帶人前來,並不意外,他們早已見慣了朝中大臣往來學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