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還有一事,揚州孫策告急,向我大漢求援。”
滿寵說罷呈上了孫策寄來的帛書。
劉辯展開一看,原來是袁術借著荊南出事時,陶謙也無暇南顧,悍然對著揚州發兵,此刻孫策正在與袁術鏖戰。
“伯寧,拿地圖來。”
滿寵聞言立刻走到了偏殿,取來了地圖。
地圖在大殿的地上展開,劉辯指著揚州的板塊,開始思考對策。
“此刻我軍要備戰開春時與袁紹的大戰,實在無暇分兵救援,鮑信應該是最先收到求援信的,他怎麼說?”
劉辯開口問道。
“鮑將軍的意思是兗州可能作為袁紹的突破口之一,手中軍隊皆在重要地方布防,甚至已經預留出了準備呼應陛下進攻冀州的部隊。”
“隻是救援揚州的戰事,隻怕力有不逮,此刻若是對袁術用兵,兗州很可能遭到袁術的反撲,袁紹也可能會呼應袁術而出兵破局。”
滿寵將鮑信的情況一一上表。
劉辯聞言也隻能默默地點頭稱是。
“的確,鮑將軍顧慮周全,但孫策若是被袁術打敗,會在南方迅速坐大,若是乘著我軍討伐冀州時伺機而動,也確實是有些麻煩。”
“若不如請劉表出兵?朕不是封他代領豫州了嗎?”
劉辯看向滿寵問道。
“陛下,劉表的確想要對豫州用兵的,但孫策之父曾死在黃祖與蔡瑁手下,隻怕讓他救援……”
滿寵有些拿不準,也不敢斷言。
“嘖,到底確有此事,但此刻朝中已經沒有可用之兵了,朕可不想讓袁術過好年節。”
“這樣吧,讓孔明修書黃承彥表明利害,朕親自修書給劉琦,今年他會來朝見,朕便以水排鼓風機和水車與劉表交換出兵豫州吧。”
劉辯說罷,滿寵沉思了片刻,“臣以為此計或可一試,若劉表出兵豫州不僅能緩解孫氏與劉表的仇怨,也可讓袁術腹背受敵。”
“若陛下在給孫策書信一封,說明當年之事皆是蔡瑁的過錯,而蔡瑁此人已被陛下所殺,再將禍水引去袁術身上,或可讓兩家同仇敵愾。”
“伯寧的意思是,將罪責怪在袁術派遣孫堅攻占長沙身上?”
“臣就是此意。”
劉辯聞言,立刻首肯,“張讓,快上筆墨。”
片刻後,張讓立刻端上了紙筆。
劉辯展開紙張,先給劉表去信。
“劉荊州,曉諭。”
“今有袁術,難侵揚州,君已領代豫州牧,當行征伐之事,解揚州之急也。”
“朕亦知軍與孫氏冤仇難解,但昔日孫文台攻占長沙乃是袁術之名也,其命也隕於蔡瑁之手,今蔡瑁已亡,何不就此握手言和,以示長輩之誠呼?”
“眼下年節在即,貴公子琦當赴京朝賀,朕偶得兩件有益國事農桑之寶,欲與君同享,可令公子帶回。”
“望景升不計前嫌,襄助孫策,以安大漢天下。”
劉辯這信寫得明白,用詞懇切、中正,恩威並施。
以代領豫州牧為由,讓劉表不得不從,卻又怕他延緩出兵的時機,所以還要加上水排鼓風機和水車這樣有利民生的重器。
這樣一來,即便劉表想要拒絕也找不到借口了,最後還提到了今年劉琦回來京城,若是他劉表不遵命,劉琦能不能回去還是兩說呢。
“陛下這書信寫得極好。”
滿寵在一旁研磨觀瞧,不禁誇讚道。
“哎,荊州兵力不多,拋去守土之兵,隻有黃忠手下的三萬人尚可用,如此人馬也隻能起到牽製的作用罷了。”
劉辯歎了一聲,隨後筆鋒一轉,開始給孫策寫信,信中言明了當前局勢,不是大漢不想發兵,而是無兵可發。
隻得委托劉表出兵,並讓孫策不要計較恩怨,將孫堅之死明明白白地扣在了蔡瑁與袁術的腦袋上。
“陛下,臣倒覺得,隻是牽製已經夠用了。”
“那孫策驍勇,半年不到便打下了揚州大半土地,如此悍將若是一心為漢也就罷了。”
“若是他有二念,豈非是比袁術更強大的對手嗎?”
滿寵立刻收下了兩封書信後,繼續說道。
“陛下目前孫策與我大漢一心無二,極有可能是迫於形勢,若是他身側無強敵,說不定會有擴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