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醜見兩人來得如此之快,倒也並不驚訝。
“那位姓諸葛,請上前一敘。”
諸葛亮聞言,猶豫了片刻,還是在管承的護衛下,策馬來到了兩軍陣前。
文醜盯著諸葛亮上下細看,看了半日才總口中擠出了一聲歎息。
“年不過二十,手亦無縛雞之力。”
“想我文醜,河北四庭柱,大小之戰,勝了不下百餘場。”
“竟會敗在你這少年書生手中。”
文醜的一聲歎息,催哭了他手下的親兵護衛。
他們也跟著文醜曆經百餘戰,往日他們的文醜將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但在碰上了漢軍之後,不但同他手足一般的顏良被漢將刺了,現在連文醜也逃不過末路的命運。
“文醜將軍,說實話,你輸的並非是我,而是整個漢軍。”
“此戰涉及了諸多謀劃,皆是出自陛下與兩位軍師祭酒之手,我也不會是一個執行的人。”
諸葛亮見狀,立刻拱手說道。
“哈哈哈,好,你如此說,我倒是好受了不少。”
“你們漢軍有一點定然強過我等,就是文臣同心。”
文醜笑了笑,繼續問道,“我留下的兵馬是折在了鮑信手裡,還是撤軍了?”
“鮑信將軍截殺了大半,還有一半,跟隨陳宮沿水路而逃,繞路向廣宗去了。”
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文醜並沒有太過悲傷,甚至臉上還浮現出一絲慶幸。
“好,陳宮還算有些腦子,既然如此,我便放心了。”
“諸葛亮,我還有一請。”
文醜說罷,翻身下馬,穩穩地站在了諸葛亮身前,護在諸葛亮身側的管承,被他這一下嚇得立刻策馬過去,攔在兩人之間。
“將軍請說。”
“嗯,我手下這些親衛,皆是與我手足一般,戰之罪在將不在兵,請你放他們回去吧。”
“好說,陛下曆來善待自己的百姓,不論是敵軍還是敵將,皆是陛下的子民,他們若願意加入漢軍,便編入鮑信將軍軍中。”
“他們若是想回家,我們也會送與錢財路資。”
“若他們想回袁營,也可自行離去。”
諸葛亮說了三條路,每說一條,文醜臉上的神情便開始變換。
“嗬嗬,想不到劉辯小兒並非同傳聞中的一般昏庸。”
“你既答應了我一個條件,我自然也要回禮。”
“你若是捉住了劉協,切記告訴你們陛下,他的心思可不少。”
諸葛亮聞言,默默地記了下來。
“好了時辰也不早了,你們誰來送我上路?”
文醜環視一圈,將手中長槍一丟,跪坐在了地上。
“文醜將軍,何苦如此,不如棄暗……”
文醜聞言,怒目圓睜,看向諸葛亮,“我雖兵敗,卻並非呂布那等三姓之奴。”
“你難道是在侮辱我嗎?”
諸葛亮聞言,不解地說道,“陛下乃是大漢正統,將軍投漢,難道是辱沒將軍嗎?”
“你說得對,但我已經跟了主公,豈能因兵敗而降?我若降了,你們讓我去攻打舊部,我去還是不去?”
“我若去,便是不念舊恩,日後朝中如何做人?”
“我若不去,便是臨陣抗命,心懷舊主,劉辯如何能容我?”
文醜看似五大三粗,但心思卻也細膩,此番言論,不論落在誰人耳中,皆是肺腑之言。
“將軍,休要怪我,我不能殺你,卻也不敢放你,隻得將你綁了送與陛下定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