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見被自己部隊衝散的敵軍不僅沒有撤退,反而向著自家營前集結,不禁有些錯愕。
他當即下令部隊停止追擊,而是向著敵軍的來路行軍而去。
此刻張遼最為擔心的,便是這股敵軍後方還有支援。
他與高順兩人堅守前寨,雖有萬餘人的兵力,且都是半數都是精銳老兵。
但畢竟是才補員了半數新兵不足月餘。
若是此刻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隻怕軍中的新兵會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潰散。
張遼一路領軍沿著公孫犢與郭祖的來路追出的兩三裡地,卻未見敵軍有援兵前來,這道叫張遼心中有了不小的疑慮。
“難道是從其他方向來的?”
張遼心中一邊想著,一邊下令回軍。
這一來一去,倒是給郭祖與公孫犢彙合的時機。
兩軍一合,瞬間便有了人數上的優勢。
公孫度見狀,立刻看向郭祖道,“此刻前有攔路後有追兵,不如壓上全部兵力,一口氣突入敵營吧。”
“也好。”
郭祖思忖片刻答道。
見郭祖應允,公孫犢立刻開始整兵,重新組織陣線。
他手中原本的兵力,隻能從正門突襲,此刻加上了郭祖的兵力,能讓公孫犢安排兵士們分三路突襲。
如此一來,就能大大增加漢軍的接地麵積,從而造成有效的殺傷。
但是,前番幾次的突襲失敗,已經讓黑山軍中的老兵油子們看出了些許端倪。
他們大都不再聽公孫犢的指揮,直到公孫犢拔出腰間的佩劍,他們這才不情不願地將身子藏在了公孫犢與郭祖的親軍身後。
“古有韓信背水一戰,今有我軍搶戰突襲!弟兄們,隻要攻入漢軍營地,大把的銀錢和糧食在等著你們呢!”
公孫犢自以為能效仿當年的韓信。
但他卻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庸才。
想當年韓信能促成背水一戰,其中有三個極為重要的必要條件。
其一是人心,韓信與他手下的兵士們磨合了數年,經曆了許多硬仗,這導致軍中的士兵對韓信的能力十分認可,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
這一點,導致韓信手下的兵士,即便到了絕境,依舊會聽從韓信的命令,而不是輕易地因為戰事的不利而潰散。
其二則是情報,當年韓信在促成背水一戰前,派出了海量的偵騎,這些偵騎不僅將戰場周遭的地形、敵軍的防禦排布、人數等重要信息彙總到了韓信手中。
甚至連敵軍身後可能會前來支援的援軍數量,都調查得一清二楚。
而掌握了這一點得到韓信,才能大膽地分兵,以自身極少量的兵力作為誘餌,將城中的守城兵士誘出本可以固守的城池。
第三則是手下兵士的嚴格訓練,以及對於戰術打法的純熟運用。
若不是韓信手中的漢軍有能力在脫離他的指揮時,獨自完成繞後突襲的作戰任務,隻怕韓信不僅完不成背水一戰,反而要帶領當時的漢軍成為水中的浮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