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聞言立刻拱手道,“陛下,罪臣如此身份若重回朝堂,隻怕是要牽累渤海王的。”
“無妨,有朕在,無人敢攻訐袁老。”
劉辯的語氣沉穩而平靜,散發出一股不容拒絕的氣質。
袁隗見狀,隻得微微點頭,領受了禮部之職。
北邙山,本就是王公貴胄豔羨的安眠之所,本以袁紹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再次落葬的。
而劉辯卻而他開了這個先河。
允許袁紹葬在邙山之腳,也算是給了袁氏莫大的寬容。
而京中的袁氏為了劉辯也算是掏空了自身大半的家底,葬禮一切從簡,省去了繁文縟節之後,不過半日光景,袁紹便在邙山落了葬。
“袁老,重新為官之後,袁氏優秀的後人,可與荊州新一批士族,同入學宮。”
劉辯看著袁隗,留下了一句話,便領著劉協回到了皇宮之中。
一眾劉辯心腹的文臣、武將,此刻彙聚於朝堂之上。
劉協見了,不免有些膽寒。
“臣等,見過渤海王!”
眾人看向劉協,躬身敬拜。
“免…免禮。”
劉協有些不自在的回應道。
“這些全是朕的心腹之臣,渤海王平日若有不解,可詢問他們。”
“多謝皇兄,臣弟想去醫官所、學宮一觀,不知皇兄可否允準?”
劉協咽了口唾沫問道。
“有何不可?孔明,你帶渤海王前往學宮瀏覽一番,順帶同他遊一遊京城。”
“渤海王的府邸,朕已經令常侍備好,離皇宮不算太遠,孔明當帶渤海王一並熟知。”
劉辯說罷,諸葛亮立刻拱手領旨。
“臣弟告退了。”
劉協俯下身子,行了個大禮,便與諸葛亮走出了大殿。
“陛下,如此安排,是否太過仁善了?”
老國丈唐瑁,拄著拐杖,開口問道。
“國丈,渤海王終究有皇家血脈,做錯了事情,也是年少無知罷了,既然有悔改之心,我等何不循循善誘,為我大漢再培養一位英明的塞王?”
“陛下的意思是……?”
“老臣年邁,思慮頓挫,未及理解陛下聖意,此番一想,陛下所言才是天理正道。”
唐瑁立刻拱手說道。
“好了,諸位愛卿,各行其事吧。”
劉辯這裡剛一散朝,張讓便將密信送了進來。
劉辯看了書信,不急拍案而起,“冀北已經大定,袁紹那三個兒子全部逃去了遼東,被公孫度所抓,隻怕真要如同奉孝所料一般了。”
荀彧見劉辯開懷,立刻說道,“陛下,冀北既然已經初步穩定,朝廷就該考慮削弱遼東一事了。”
“若他公孫度隻想往外求也罷了,若是他轉而向內,隻怕劉虞抵擋不住他的。”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朕決意以青州的港口為基礎,將青幽兩州由海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