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一年春季,倭寇徹底龜縮在以釜山為中心,從晉州到蔚山的慶尚道南海岸一帶。
李如鬆第一兵團三萬人抵達北邊星州一帶,牢牢的從北向南,在正麵擠壓著倭軍的空間。
麻貴第二兵團一萬四千人抵達東邊的慶州,與蔚山倭軍對峙。
李昫第四兵團一萬五千人抵達西邊的南原,距離晉州倭軍一百多裡。
如今前線形勢逐漸明朗,後方冊封、開礦等事宜也基本安排妥當,林天帥便也準備啟程南下。
這時候還沒到崇禎末世,像林天帥這樣熱衷於親臨前線的文臣確實罕見。
為了第五次.啊不,為了消滅倭寇、再造藩邦的心念,天帥也是老賣力氣了。
在這時候,水師副總兵陳璘帶著數百艘戰船、一萬三千兵力,從東南趕到了朝鮮國。
不算截止到目前的戰損,入朝兵力有李如鬆第一兵團三萬八千人,麻貴第二兵團一萬七千人,董一元第三兵團一萬人,李昫第四兵團一萬五千人,陳璘水師一萬三千人,經略三標營六千人。
合計總兵力已經達到九萬九千人,四舍五入說是十萬大軍也不過分,而且是實打實的十萬戰兵。
限定在近百年的時間裡,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規模了。
不過打到目前,經過平壤、鹹興、吉州、碧蹄館、漢城五場規模較大的戰役,天兵已經犧牲了五千人左右,其中小一半是李大將在碧蹄館奉獻的。
卻說水師主將陳璘在距離漢城隻有八十裡的仁川登陸後,便立即趕到了漢城西闕,拜見經略大臣林泰來。
幕府隨員崔五魁在西闕大門迎接陳璘,以表示經略幕府對這位海軍主將的重視。
陳副總兵笑眯眯的遞給崔五魁一個小袋錦囊,晃動間響著清脆悅耳的金屬碰撞聲音。
麵對這見麵禮,崔五魁稍微猶豫後就接了過來,然後提醒道:“林公近期比較喜歡被尊稱為大帥,而不是經略公或者軍門。”
陳璘對崔五魁拱了拱手,就上堂去拜見林泰來。
林大帥坐在案後,淡淡的說:“陳將軍來得有點遲了。”
陳璘陪著笑臉說:“帶來了一些看著還算新鮮的小玩意,供大帥賞玩。”
林大帥不說話,陳璘就當是默許了,便招呼著親兵抬了一個箱子進來。
打開後,裡麵是滿滿的一箱子銀幣,林大帥抓起一枚銀幣細看,上麵刻有鷹形狀的圖案。
陳璘解釋道:“這是近些年從外洋流傳進來的鷹洋,一枚含八錢銀,製作還算精美,鬥膽送給大帥幾箱賞玩。”
林泰來當然知道,半世紀前西班牙人攻略拉美尤其墨西哥後,攫取了海量的白銀,並且以此鑄造銀幣,這種“鷹洋”就是很經典的樣式。
其後在海上貿易中,又有海量白銀以鷹洋形式通過貿易流入了大明。
今天是林泰來穿越以來,第一次親眼看到鷹洋的實物。
近年陳璘以水師副總兵官職,鎮守漳州、汀州,看來沒少賺啊。
自從寧波海貿衰落後,漳州月港就是近幾十年來最大的海貿港口。率領水師在這種地方鎮守,油水可想而知。
拿著銀幣,林大帥忽然又心有所感,陷入了沉思。
要不要在蘇州也鑄造具有林氏特色的“白銀貨幣”?一兩銀子一枚銀元?
朝廷名義上的官方貨幣是銅錢和寶鈔,無論把白銀鑄造成什麼形狀,在理論上應該不違法。
大明很多領域都是這樣,經過二百多年的變革,很多國朝初年定下的製度都成了紙麵上的名義,與現實已經完全是兩回事了。
比如著名的“官員與士子不得狎妓”這條禁令,現在還有人維持嗎?
所以白銀鑄幣,隻要彆太過招搖的弄出“林大頭”到處用,應該就沒事
看著大帥拿著鷹洋沉吟半晌,陳璘心裡突然有點慌,不會是出什麼問題了吧?
無論大帥喜笑顏開還是義正詞嚴的嗬斥幾聲,那都沒毛病,但拿著鷹洋發呆是幾個意思?
這鷹洋不就是銀子嗎?有什麼可發呆的陳璘也不敢出聲,就站在下麵等。
過了一會兒,林大帥終於思考完畢,放下了手裡那枚鷹洋。
然後和藹的對陳副總兵說:“你來的正好,倭寇盤踞南海岸,如想全殲倭寇,正需要你們水師出大力。”
剛才還是“陳將軍來得有點遲了”,現在就是“來的正好”。
銀子多少並不重要,難道全麵掌控了蘇鬆工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工程建築業、金融業的林大帥,還會缺幾箱鷹洋嗎?
重要的是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林大帥是一個很重視態度的人。
而後林大帥又吩咐說:“你們水師的任務主要就是兩條,第一,徹底斷絕倭軍回國退路;第二,掐斷倭軍的海上糧道!
如果想以最小代價全殲南方倭寇,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在完成上述兩條任務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對倭軍本土進行一定威懾。”
陳璘毫不猶豫的保證說:“定然完成大帥軍令!”
對陳副總兵這個表態,林大帥還是比較相信的。
彆看倭寇為征朝號稱動用船隻數千艘,但大部分都是運輸船,不運兵的時候隻能在港口空放著。
真正的水軍隻有九千多人,戰船號稱七百艘。
而且在這個時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倭國的造船技術彆說不如大明,連朝鮮國也不如。
倭國戰船的堅固、防火等方麵的屬性,全麵不如大明和朝鮮。
為什麼朝鮮軍全麵無能潰敗的情況下,朝鮮水師名將李舜臣能大出風頭並被大吹特吹?
主要就得益於朝鮮國水軍在技戰術方麵的優勢,確實能在海戰中擊敗倭國水軍。
但無論如何,朝鮮水軍還是上不了岸,規模也不足以進行完全的海上封鎖。所以終究無法扭轉戰局,取得戰略性的勝利。
海軍的專業性太強,林大帥隻能將水師的直接指揮權委托給陳璘,無法像對待李大將那樣拿捏。
不過還是要“紙上談兵”幾句,以凸顯自己的能力,在陳璘麵前樹立威信。
這是很多領導的“馭下之道”,並非林大帥獨有。
於是林大帥侃侃而談:“倭國船隻中,最大的叫做安宅船。按照倭國之習慣,為設置很多射擊孔,船幫建造的很高。
所以這種戰船有三種弱點,一是吃水深,轉向極為不便;二是重心較高,目標較大;三是木結構太多,非常易燃。”
陳璘“嗯嗯啊啊”的應付著林大帥的“指教”,心裡想道,大帥可能略懂一二?
好不容易等到林大帥講話的間隙,陳璘趕緊說正經事,請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