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對殘餘倭寇的四麵合圍後,林天帥召集了李如鬆、麻貴、李昫、陳璘等兵團級主將,共商最後階段的作戰計劃。
當然,雖說名為共商,但眾將大都是抱著“聆聽大帥最新指示精神”的心態來的。
跟一個能刷出五次先登、陣前親自斬將二人、親自擒將三人這樣武功的文官經略,還有什麼可說的?
經略幕府行轅設在一個土著兩班家族的院內,當李如鬆到的時候,卻沒看到林天帥。
詢問後被告知,林天帥正在與被俘的倭軍大將談話。
李如鬆對這些被俘倭軍大將也有點好奇,便又讓天帥親兵帶自己過去。
走到另一處院落廂房的屋門外,還沒進去就先聽到了林天帥的聲音。
“立花啊,我先前說你妻子被豐臣秀吉睡了,純粹為了擾亂你心智,乃是戰場上的計謀。
其實他們應該沒睡過,你又何必絕食呢?隻有活著回去,才能探知真相,是也不是?
再說聲音傳播距離有限,當時戰場上能聽到的,大概也就是你和你身邊的數百旗本武士。
而你那些旗本武士因為悍不畏死,大都已經陣亡,也就是說,當時聽到的人都已經死了。”
門外的李如鬆忍俊不禁,笑出聲來。屋內的林天帥喝問道:“誰在外麵?”
李如鬆便走了進去,朝著林天帥行了個禮,好奇地看了幾眼號稱倭國西國無雙的立花宗茂。
見到是李如鬆,林天帥就打了個招呼,“鬆子你來的正好!”
而後林天帥指著李如鬆,對立花宗茂說:“瞧見沒?這就是我軍僅次於我的大將李如鬆!
你們立花軍在碧蹄館之戰中遇到、並且被你們突襲的那位主將就是他!
當時你們立花軍差點就把他那啥了!據說最近的時候,你們立花軍距離他隻有短短的幾十步。”
李大將:“.”
臥槽尼瑪!自己就不該來看熱鬨!碧蹄館這事過不去了是吧?
不就是不小心陷入包圍,然後又殺出去了嗎?從戰損比來看,己方也不算敗啊!
給立花宗茂作完思想工作,林天帥一臉疲憊的走出來,又對陪同的小西行長和沈惟敬問道:“本多忠勝、蜂須賀家政那兩人如何?還尋死覓活麼?”
小西行長答道:“蜂須賀家政已經勸好了,但本多忠勝還有點不服氣,覺得天帥勝之不武。”
林天帥吩咐道:“儘量讓被俘的倭將都活下去,眼看距離戰爭結束不遠了,在這時間活人比死人更有價值。”
小西行長憤憤不平的說:“很多被俘的倭將腦子有病,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眾人:“.”
小西行長你是不是忘了,你本人也是被俘的倭將?
此後林天帥和李如鬆一邊喝茶一邊閒聊,順便等待其他兵團級主將的到來。
“鬆子啊你又欠我一個人情。”林天帥說,主打做好事一定要留名。
李大將不想說話,默默的回憶著自己從李都督變成老兄,從老兄變成鬆子的過程。
而後林天帥說:“蔚山戰役統計結果是殲敵兩萬九千人,沒有超過你指揮的漢城會戰,你說你有沒有欠我人情?”
“是。”李大將有氣無力的認下了。
這殺千刀的援朝抗倭,早打完早算逑!再打下去,自己怕不是要簽賣身契了!
等其他幾位兵團級主將到齊了後,林天帥就直接開會。
列席的還有倭國友人小西行長,以及倭語通事沈惟敬。
幕府隨員兼朝鮮語通事崔五魁也在場,不過孤獨的站在角落裡,宛如小透明。
看著站在小西行長身邊的沈惟敬,崔五魁內心苦澀。
自從天帥進入南方後,與倭人打交道的情況急劇增多,沈惟敬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而他崔五魁這個朝鮮語通事的作用卻越來越小。
兩人之間的處境,與先前相比完全反了過來,人生的起起落落就是這樣不講道理。
從天帥的態度來看,戰後對倭國的興趣明顯大於朝鮮國,未來倭語肯定比朝鮮語更重要。
難道為了緊跟天帥的步伐,自己也要去學倭語?
沈惟敬自然不知道崔五魁已經產生了學倭語的念頭,正在對眾將翻譯說:
“小西君派了些倭人前往各地打探,得知了當前倭軍大概部署情況。
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黑田長政殘部在金海,加起來兵力還有二萬;
毛利秀元兵團在東萊,兵力三萬,這部分沒有與天兵交過手;
德川家康、島津義弘、淺野長政殘部在釜山,加起來兵力約有二萬五千。
總計下來,倭軍大約還有七萬五千兵力,緊緊龜縮在金海、東萊、釜山這片三角區,並且修築了大量土壘。。
而且從倭軍狀況來看,軍糧暫時不缺,有一定儲備。畢竟釜山是倭軍老巢和海陸轉運點,有積蓄也正常。”
等小西行長和沈惟敬介紹完敵軍情勢後,林天帥就開口道:“單純從作戰角度而言,我們其實隻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強攻,用官軍血肉之軀攻克一座又一座的營壘,最後全殲或者逼降倭兵。
另一種就是長期圍困,封死這些倭兵的海陸通道,斷絕倭兵的所有援助。
至於多久才能見效不好說,可能是兩三個月,也可能是四五個月,主要取決於倭軍的存糧。”
眾將聽了後沒有什麼不同意見,作戰確實也就是這兩種思路,隻是各有利弊罷了。
如果開始強攻,最大顧慮就是官軍傷亡肯定大,也沒有那麼多朝鮮炮灰去填七萬五千敵軍的陣地。
如果執行長期圍困策略,那自身錢糧消耗就會非常大了。而且官軍期間很容易懈怠,容易出差錯。
畢竟當前參加圍困的官軍也就七萬兵力,去圍困同等數量級的七萬五千倭兵,容錯率很低。
正當眾將心裡權衡的時候,小西行長突然站了出來,通過沈惟敬翻譯說:
“戰爭打到這個局麵,勝負已經不是問題,那麼就應該開始考慮收益問題了。
比起用戰爭手段消滅困獸,可能用其他手段更有性價比。
被圍困在釜山一帶的敵軍不僅僅是困獸,換個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