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棄嬰宗族土豪木盆裡躺著的小女娃閉著眼睛睡得香甜,小嘴微張,露出粉嫩的小舌頭,鼻孔一開一合的,仿佛隨時會有鼻涕泡從鼻孔裡冒出來。
隻是此刻,小女娃臉色蒼白,顯然自打出生,就沒吃過東西。
朱棣皺起眉頭,讓旁邊人把小孩接過來抱在懷中,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
——還活著。
朱棣吩咐道:“紀綱,帶著去後麵的兵站,在民夫的營裡尋個婦人也好,找牛羊也好,給這孩子喂奶,照顧好她。”
“臣遵旨!”紀綱在馬上抱拳領命,隨後帶著小娃娃向後麵的輔兵隊伍回轉。
“怎麼回事?”朱棣的眉頭越皺越緊,“江南最富庶的地方,都有棄嬰嗎?”
金幼孜無奈道:“或許因為是個女娃娃,家裡覺得養起來賠錢亦或者是家裡就想要個男丁傳宗接代。”
朱棣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變得有些沉默起來,隊伍繼續前行。
很快,金幼孜就被無情打臉了。
童信的海東青驚起了林間正在覓食的禿鷲,順著腐臭的肉味,眾人在一處郊外亂葬崗中,發現了十幾個被埋在一起的棄嬰。
有男有女,九個男,五個女。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棣徹底不解了起來:“若是說家裡需要男丁壯勞力耕田或是彆的,怎麼男的棄嬰反倒比女的還要多?”
金幼孜也徹底無言以對,他出生在江西的村裡不假,可他爹金守正是個碩儒,被聘為臨江府學訓導。金守正為人嚴毅剛方,學問淵博,學子翕然歸之,尊稱其為“雪崖先生”。
金幼孜從小就受到了他爹力所能及提供的最好教育,拜在洪武四年的進士聶鉉曾任國子監助教、廬陵教諭)門下,學習儒家經典《春秋》。
所以,金幼孜對農村的了解,僅限於他極小的時候,可那時候的小孩子,都是在村裡玩耍,哪懂農事呢?更遑論眼下的棄嬰問題了。
成年後,金幼孜更是靠著學問一路青雲,極少再關注民間普通農人的生活了。
“微臣慚愧,實在不知道是何原因。”金幼孜俯首道。
“沒事。”
對於眼前亂葬崗裡的景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朱棣,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的鐵石心腸也並未因此感到任何不適。
讓朱棣真正在意的是,他看到的這些江南民間的真實景象,不僅跟記憶裡不一樣,跟大臣們的奏報裡不一樣,跟他去過的其他地方,更不一樣。
在北地,民眾的生活比江南應該是更加窮困的。
可即便是冒著被殺頭反而風險舉家遷徙,也很少見到有人會把剛出生的嬰兒遺棄,更彆說男嬰了。
封侯馬上取嘛。
北地人家若是家裡丁口多,真養不起半大小子,送去從軍便是了。
所以,江南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甚至是成規模的棄嬰呢?一個答案漸漸在朱棣的心頭浮現。
因為百姓養不起。
這不是一句廢話,真正重要的是養不起背後的原因。
按正常來說,江南的農人哪怕交著天下最高那一檔的賦稅,一家溫飽還是沒問題的。
為什麼?就因為江南的水田畝產量最高,獨一檔的那種。
否則帝國的決策者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全國田地的畝產量一樣高,江南就翻好幾倍繳稅呢?
可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富庶甲於天下的江南地區,農人也開始棄嬰了呢?朱棣還沒有思考明白,思緒就被突兀打斷了。
“彆往前走了!”
朱棣抬起頭,卻見剛剛路上相逢的幾個士子,正騎著驢狼狽趕了回來,氣喘籲籲。
金幼孜此時是扮作隊伍的主人,理所當然地操著江西口音揚聲來問。
“你們怎地這般慌張?前麵發生什麼事了,不能往前走?”
還是為首的那名士子,此時有些欲哭無淚地說道:“我聽同窗好友說,前麵二十裡外的村落被官軍燒了!那些官軍見人就殺,快跑吧!”
朱棣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率重兵掃清江南是他做出的決策,朱棣也當然清楚手下這群丘八什麼德行,但出發前已經三令五申,後勤補給均由五軍都督府統籌的輔兵、民夫來運送,各支部隊都帶了帳篷炊具等物品,不許以任何借口擾民,否則實行連坐,軍法絕不留情。
若是真有一兩個膽大包天的兵卒昏了頭,殺人或者搶掠,朱棣能理解。
可是在村裡作亂這種事情,絕不是一兩個兵卒能做到的,怎麼可能有軍官冒著腦袋和前途還搭上同僚上司的危險,去乾這種事?更何況,最為吊詭的是,在前麵探路的,就是皇帝的親衛部隊忠義衛啊!
童信也衝他搖了搖頭,示意忠義衛絕不可能乾出這種沒逼格的事情。
忠義衛彆說是軍官,光是普通的士卒,一年的餉銀來的都比洗劫村子高得多,而且一旦外放就是其他衛的低級軍官,誰會閒的沒事去在村裡作亂?
“去前麵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機靈點。”
一個護衛被派了出去。
四名士子欲言又止。
金幼孜複又問道:“你們是親眼所見嗎?”
一名士子掏出手帕擦了擦止不住的鼻涕,淒涼地說道:“哪是親眼所見?親眼所見還有命回來?”
聞言,朱棣等人反倒放下了心。
“那你們是聽誰說的。”金幼孜有些刨根問底。
四名士子對視猶疑了起來。
他們剛要拒絕,金幼孜從騾子後馱著的包裹裡抖出半截衣服來。
正是一件漿洗乾淨的綠袍。
“伱是朝廷命官?”
士子們有些驚喜了起來。
金幼孜點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借道回鄉探親之前不想暴露身份,還請見諒。”
“怪不得,怪不得能雇傭得起蒙古人當護衛,還有好幾個。”
一個臉上被擦破了大半的士子指著朱棣對金幼孜說:“這位大人,你這老伴當看著是個孔武有力的,可否把他的騾子借我一用?我的驢子打的狠了,狂奔時崴了蹄子。”
見金幼孜的麵色有些驚愕,士子以為自己沒有解釋清楚,轉身露出了驢屁股,上麵滿是鮮紅的血痕,顯然是幾人狼狽逃跑時,不管不顧地抽打出來的。
金幼孜已經在心裡祈禱,朱棣能給他留個全屍了。
卻沒想到朱棣應得乾脆,不僅下了騾子,還親自給他牽了過去。
士子感激不已,連連道謝,又掏出了銀錢遞給朱棣。
朱棣大方揣進了懷裡,想要牽走驢子的韁繩。
那倔驢認準了主人,不想登時便起一蹄。
“小心!”
童信眼睜睜地看著驢蹄子踹向皇帝,這要是把皇帝踹個好歹,那玩笑可就開大了。
後世史書會怎麼寫?《明史卷五太宗文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巡幸江南,遇一倔驢,卒。
就在金幼孜以極為不雅的姿勢撲過來護駕的時候,朱棣卻像是早有預料一般,側身躲開驢蹄,旋即抬手反扣住了驢的大腿根,用力一壓。
“砰”的一聲!倔驢倒在了地上,發出沉悶的撞擊之音!緊接著,朱棣以所有人都沒看清的速度,對著驢的踝關節一推一拉,“嘎嘣”一聲,驢子自己都愣了。
眼看著倔驢掙紮地站了起來,旋即行動如常地走了兩步,就向朱棣走去。
幾名護衛拔出了刀,卻被朱棣阻止。
朱棣拍拍手,倔驢親昵地用腦袋上稀疏灰色鬃毛蹭著他的大手。
“以前的老手藝,還沒丟喔”
直到這時,金幼孜才恍然想起來,眼前的皇帝,也是能身披四五十斤的重甲,持槍負弓親自在戰場上浴血搏殺而不倦的狠人。
一段小插曲過後,見識了“老伴當”和幾名護衛的武力,四個士子終於肯說實話了。
“在村裡作亂的消息不是我們親眼所見,但卻是一個住在臨近村落的同窗攔在官道上告訴我們的,就在前麵不遠處。”
看著神態自若的金幼孜,其中一個士子懇切勸道:“這位大人,您應該熟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不管消息是真是假,都不必往前走的。”
士子們又覷了金幼孜的護衛,有些眼饞地說道:“不如我們一起走回頭路,也互相有個照應。”
童信等人對此嗤之以鼻。
互相照應?
怕是帶了四個拖油瓶才對吧。
明明自己害怕有求於人,還說的好像雙方互惠互利一般,這些儒生年紀輕輕,就已經是虛偽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