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九族倒也不必,削爵圈禁一輩子卻是少不了的。
朱棣這邊定下了決議,金幼孜援筆立就,馬上一道委任曹國公李景隆為出使日本使團正使的詔書就草擬了出來,隨後朱棣親手蓋上印璽,正式生效。
“老三,明天一早給詔獄送過去。”朱棣淡淡吩咐。
三皇子朱高燧躬身領命,旋即退去。
寢殿的暖閣內,隻剩下了朱棣、金幼孜、夏原吉三人。
夏原吉心頭一跳,曉得朱棣今晚真正召見他的真實目的要來了。
“夏卿,朕回來的這兩天,聽說‘大明國債’的事情,在朝野間掀起了不小的風波,說說你知道的。”
“回陛下的話。”夏原吉斟酌道,“臣作為戶部主官,也聽到了一些同僚和下屬向臣反映的情況。”
朱棣端坐以待。
“跟預想的不完全相同,‘大明國債’這件事情一放出風聲來,朝野間的第一反應,就是‘戶部是不是沒錢了’?”
夏原吉這回是真的哭笑不得,他繼續說道:“蹇天官還特意告訴我,若是戶部真的沒錢了,今年吏部的有些錢還可以再緩一緩,不要借了天下人的錢不還,反而傷了民心。”
所謂“蹇天官”,指的便是吏部尚書蹇義了。
蹇義,洪武十八年進士,如果說曹國公李景隆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而淇國公丘福是武臣之首,那資曆深厚的蹇義蹇尚書便是文官之首了。
蹇義熟讀典故,資曆深厚,威望卓著,如今天下方定,又居六部之首,軍國大事哪怕不屬於吏部的職權,但皇帝和大皇子依舊要依靠其人辦理。
至於內閣那幾位青年才俊,如今還穿著綠袍、青袍呢,在廟堂大佬們眼中,依舊是皇帝近臣的那種從屬者的存在。
真正代表文官們說話的,正是蹇義等各部的資曆尚書、侍郎,其中尤以蹇義為尊。
也正因如此,朱棣剛登基那會,朝臣們為了站隊,紛紛爭先恐後地提議廢除建文新政,但唯獨蹇義敢諫言:‘損益貴適時宜。前改者固不當,今必欲儘複者,亦未悉當也’.又舉例說了幾則新政並非一無是處,朱棣不僅沒有暴怒,反而聽從了蹇義的建議緩緩圖之。
“蹇尚書操心的倒是多。”
朱棣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隨後複又問道:“化肥仙丹的事情,朕已經多方確保演示絕對不會出錯了。”
夏原吉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這本來就沒什麼問題,十拿九穩的事情。
然而朱棣的下一句話,卻讓夏原吉幾乎失態。
“明日去大祀壇的時候,百官不是都要集結在宮城洪武門,然後從南麵的正陽門出發嘛,朕的意思呢,到時候夏卿宣布一下,讓百官都積極認購一番即將發行的‘大明國債’,給天下做個表率。”
這種得罪滿朝文武的事情,為什麼指名道姓要我去做?這件事,本應該由皇帝親自下旨,或者是大皇子做個托來提議,這樣既然是來自皇權的要求,文武百官也不會說什麼,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就當這個月少發了點俸祿唄。
可如果是大臣來提議,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瑛這種當然可以,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永樂帝的鷹,自己這個戶部尚書來提議算怎麼一回事呢?須知道,文官集團跟皇帝的關係是極為複雜的,既要合作,又要對立,雙方的根本利益有共同之處但並不完全相同,該維護自己集團利益的時候,所有的文官都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決定。
除非像是陳瑛那樣鐵了心地當孤臣酷吏,那就是自絕於整個文官集團!
自絕於整個文官集團的後果就是,你的所有社會關係,包括父母、親族、師長、同窗、同僚、學生、下屬,都會跟你徹底分道揚鑣,這條順著皇帝心意往上爬的路,隻有伱自己能走。
無論你當多大的官,在官場、士林中的名聲,都是奇臭無比,人人避之不及。
換句話說,社會性死亡。
而即便下了這種自絕於整個文官集團的決心,這條路的前途,一般也不太光明。
因為這種人,就是皇帝用來當抹布使的,有用的時候用來擦自己看不順眼的東西,沒用的時候,便是直接扔進了垃圾堆裡,看都不會再看一眼。
君不見武周時期的酷吏周興,是如何被武則天棄之如敝履後,自己“請君入甕”的?
皇帝難道要害他?夏元吉心中驚疑不定,但臉上卻露出明顯的惶恐之色,連忙說道:“陛下,臣威德不足以行此事,臣來提議,怕是難以服眾啊!”
這件事情實在太過聳人聽聞,如果夏原吉真按照皇帝所說那樣做,不僅自己會成為天下的笑柄,當做“弄臣”記入史冊,從此名聲臭不可聞,還可能牽累全家老小。
畢竟大明國債這東西,聽起來雖然很誘人,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文武百官對這種東西的態度就是——你戶部賣給百姓可以,但彆從我手裡掏錢。
大明寶鈔再貶值,那好歹也是有價值能換銅錢的,你給我一張大明國債,把我手裡還算值點錢的寶鈔拿走了,我不是虧大發了?天下誰不知道靖難之役已經把國庫掏空了,你們戶部不就是變著法子的想白嫖我們?這大明國債說好了算利息,誰知道你們會不會賴賬。
總之,把文武百官一次性得罪光這種事,夏原吉是真的一千個不情,一萬個不願。
朱棣卻似乎早有準備,繼續說道:“夏卿不用謙虛,夏卿在戶部任職這麼多年,對於經國之道上的把握比所有人都強上許多,再說了,這本來就是戶部接下來要重點去做的事情,朕相信以你的才乾,必定可以將此事做好,讓大明國債真正在天下推廣開來!”
這一次換作是夏原吉傻眼了,朱棣這話是什麼意思?不管我願意不願意都得乾?“陛下,這怎麼行.”
“有什麼不行,朕看好你,你儘管放手施為吧!”
“陛下.”
夏原吉連聲推脫著,朱棣卻擺了擺手,顯得有些不耐煩了。
“這件事就交給你宣布了,至於具體方案,到時候你跟熾兒再商議吧,你們都是持重的性子,應該知道該怎麼辦才對!”
夏原吉頓時感覺頭皮發麻,這根本是不想讓自己好過了呀!
難道自己真的要在文武百官麵前,完全屈從於皇帝的意誌,當這麼個得罪所有同僚的弄臣角色?
須知道,自從唐宋以來,進南衙的六部尚書,就極少有完全是皇帝應聲蟲的,大明雖然沒有了南衙,可六部尚書分掌天下權柄,依舊是秉持了這種廟堂習慣。
這便是文官集團的某種曆史傳承了。
夏原吉心中哀歎,皇帝未免也太霸道了。
“怎麼,夏卿有異議嗎?”
“臣遵旨!”
夏原吉咬了咬牙,拱手答道。
朱棣笑了笑一聲:“既然這樣的話,那夏卿早些回去休息,明日朕就等待著你的好消息了。”
“臣告退!”
看著夏原吉離開寢宮,站在朱棣身後一直默不作聲的金幼孜忽然笑道。
“陛下妙計,如此一來,明日便可順利騙了百官。”
朱棣繼續批閱奏折,頭也不抬地說道:“隻是苦了夏尚書了,他也真是持重為國的性子,如此差事都耐著領了下來。”
三皇子朱高燧此時恰好進來,聽了兩人的對話有些愕然。
百官被騙了?什麼意思?(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