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完美的計劃
京都,寂和茶室。
李景隆在身著和服的茶侍帶領下,走進了院落深處。
與其說是茶室,倒不如說像一個書院,隨處可見屏風上的字畫,李景隆完全可以看得懂。絲毫沒有閱讀障礙。
因為都是漢字寫的。
懸山頂屋簷下,掛著掃晴娘,它描繪地有些誇張的眼睛,正盯著李景隆,讓李景隆不自在地加快了步伐。
隨著障子門被拉開,李景隆脫下靴子,換上了木屐。
披著玄黑色紮甲、手執千牛刀的曹國公府精銳家將們被留在了茶室外麵。
在裡麵,麵容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古劍妙快正襟以待。
“大將軍閣下,您好。”
一口字正腔圓的鳳陽官話,給李景隆一個照麵整不會了。
但我們曹國公畢竟是見過大世麵的,舉止從容地跪坐下後問道:“法師來過大明?還是本就是大明人,來了日本?”
“是日本人,來貴國遊曆過很多年。”
古劍妙快隨口報了幾位禪宗高僧的名字,甚至還包括了道衍,顯然是在展示自己是有跟腳的。
李景隆也是心中了然,幕府將軍是派了個明國通來跟自己對話,免得出現溝通不暢。
如此一來,自己這邊使團裡帶的蹩腳通譯,在非正式場合,倒是可以省省力氣了。
當然了,即便是正式場合,雙方肯定也是用漢語交談的,所謂的通譯,也隻不過是把一些幽微深邃難以理解的漢語詞語,用日語更好地告訴日本方麵罷了。
李景隆選了個不會錯的開場白:“日本習俗器物,倒是與大明頗有幾分相似。”
“讓大將軍閣下見笑了。”古劍妙快微微一笑,“按照明國的話,便是東施效顰。”
李景隆矜持地笑了笑,倒也沒有繼續不知深淺地評價。
事實上,他自進茶室以來的一路所見,便能夠看出來,日本的文化禮儀,確實如薑星火所說的那樣,幾乎完全脫胎自華夏,但又加了一點自己的東西。
譬如屋簷下掛著的掃晴娘晴天娃娃),與大明鄉間地頭掛著的區彆不大。
隻不過中國的掃晴娘常以布頭或剪紙的形式製作成娃娃形象,一手拿帚,頭上剪成蓮花狀;日本的晴天娃娃的以方型手帕包裹竹籠球或棉團,再在圓團上繪畫五官。
又譬如障子門,便是從宋朝傳到日本的,形製一般無二。
古劍妙快帶著足利義滿交代的任務:試探大明的使團正使,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
而他與李景隆對答一番後,心頭卻不由感歎。
——日本可從未有過如此風華人物!
這位明國的大將軍,身材高大、眉目舒朗,且氣度雍容華貴,談吐更是不凡,不論聊什麼,都能從容接上話來,說的頭頭是道。
重要的是,這位大將軍言語間非常的客氣,似乎並沒有對日本有何成見。
而更加吊詭的是,這位大將軍對日本人的風俗人情、精神特質,似乎都非常了解。
這讓古劍妙快不由地在心底打起鼓來。
明國,是有備而來!
而這位大將軍是如此地不好對付,又如此地客氣,顯然,這其中一定是有蹊蹺的。
否則如何解釋,在明國一人之下的權勢人物,想來即便不如幕府將軍架空天皇這般威風,也是能統兵數十萬一言而決的帥臣,為什麼會對日本這個在明國人眼裡的撮爾小國這麼了解,又這麼客氣呢?須知道,古劍妙快在遊曆大明的時候,當彆人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時,即便嘴上不說什麼,眼中也會微不可查地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在大明眼中,尤其是大明的權貴眼中,日本那就是化外之地。
誰會特意去研究化外之地的曆史、民俗、人性?答案唯有一個,明國要對日本動手了!這不是日本杞人憂天,這種事在一百多年前元朝就乾過,還不止一次。
日本人很清楚,他們距離華夏,並沒有想象中遙遠。
如果大明借道朝鮮,陸路距離日本隻有一個海峽的距離。
如果大明的水師從寧波等港口出發,到平戶港也就是最多三天的時間。
而“元寇來襲”這種滅國之戰的陰影,也一直籠罩在日本人的頭上。
所以,思考完畢的古劍妙快,在無形中已經增添了不少心理壓力。
看著滿屋用竹竿夾著的對聯、詩詞,李景隆好奇問道。
“法師所寫,是日本的文學,還是在大明時學習的?”
“乃是五山漢學。”
古劍妙快給李景隆解釋了一番,李景隆方才明白過來。
日本的文化,自從平安時代以公卿為中心的儒學式微以後,代之而起的就是以五山禪僧為中心的禪林儒學。
所謂“五山”,便是日本模仿南宋官寺製度建立的禪宗寺院體製,包括鐮倉五山、京都五山以及京都南禪寺,共十一座禪寺,合成“五山十刹。”
嗯,十刹有十一座,很合理吧?
因佛教經典都是以漢文書寫,所以漢學乃成為僧侶的必修課程。然而這一時期的漢學,乃是以探討性理之學的宋學為主。禪林的日用文書多用漢字駢文體,這種駢儷體的四六文,經常要引經據典,除引用禪宗語錄外,還引用大量儒典、諸子百家乃至中國文學作品。
要應付五山的日常生活,禪僧不僅要學會寫四六駢文,還要熟記許多華夏經典。
因此,五山漢學空前興隆。當時五山禪林頗與中國相似,尤崇尚華風生活,其所撰的詩文也有與元明文人並駕齊驅者。
李景隆看著這位他情報中幕府將軍的智囊,爽朗地笑了。
“我這裡還有幾幅前人真跡,回頭便讓仆人送到法師的禪寺裡。”
古劍妙快猶豫刹那,說道:“那便謝謝大將軍閣下的好意了。”
廢話聊得差不多了,雙方終於進入正題。
“不知大將軍閣下奉大明大皇帝旨意出使日本,是為了何事?”古劍妙快透過嫋嫋升起的茶煙,盯著李景隆的神情。
李景隆不動聲色,隻說道:“乃是為了宣諭日本國王,大明新皇登基之事。”
古劍妙快微微頷首,複又問道:“那不知大將軍閣下可否私下透露一下,關於勘合貿易,新的大明大皇帝,可有意向?”
聞言,李景隆蹙緊了眉頭,麵容嚴肅、氣場攝人。
“這是法師問的?”
“還是足利將軍問的?”
“亦或是後小鬆國王問的?!”
古劍妙快嚇了一跳,連忙道歉道:“大將軍閣下不要誤會,是在下好奇問的。”
隨後,便再也不敢提這個話題。
見嚇唬住了對方,李景隆的揪起來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去。
嚇死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