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立儲之爭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國師 > 第188章 立儲之爭

第188章 立儲之爭(2 / 2)

朱棣吐了口濁氣,也是坐在床邊怔然了半晌。

若是尋常承平年代,皇帝想立儲君,自然是優先立長。

可偏偏朱棣遇到的事情,是如此的麻煩。

一方麵,朱棣對朱高熾跟文官集團快速靠攏,並且日漸相處無間,感到非常的不滿。

這種不滿是很有理由的,因為朱棣藩王造反的特殊性,文官集團跟他做了四年的死敵,文官集團開動宣傳機器,日以繼夜地辱罵朱棣、汙名化朱棣,這讓朱棣心裡有很深的芥蒂。

同時,朱允炆被文官集團誘導,廢除朱元璋時代製度的事情,也讓朱棣對此深感不安,朱棣在內心裡非常憂慮,朱高熾會成為文官集團下一個潛移默化的誘導對象。

如果朱棣立朱高熾為儲君,那麼朱棣怎麼能確定,大明日後的皇帝,不會成為朱允炆那樣的廢物,被文官集團蒙蔽,繼而皇權徹底旁落呢?

而反過來看,如果朱棣立朱高煦為儲君,這種情況就一定不會出現。

因為朱高煦的基本盤是靖難勳貴集團,靖難勳貴集團跟文官集團同樣相處的“有一點不愉快”,因此朱棣可以確信,如果自己傳位給朱高煦,那麼最起碼身後三代左右的君王,是依舊能牢牢把握皇權,不會被文官集團誘導蒙蔽的。

可這就涉及到了另一方麵,朱高煦是靖難勳貴集團確保自身利益延續到下一代的,當之無愧的代言人。

從靖難勳貴集團集體鼓噪擁立朱高煦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在某種程度上,朱高煦,其實也侵犯了眼下朱棣的皇權!因為,如果立朱高煦為儲君,那麼朱棣一旦有個三長兩短,朱高煦就能無縫獲得靖難勳貴集團的擁戴,代替朱棣成為新的話事人。

這對於朱棣這個眼下真正的話事人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便是說“三長兩短”這東西,誰能說得好呢?如果真到了需要朱棣再次率軍上戰場的時候,他怎麼確定不會真有個“三長兩短”呢?

畢竟,古往今來無數天家血淋淋的爭鬥史,都說明了,不要拿皇權來考驗人性。

如果考驗了,那麼弑君這種操作,可再正常不過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

從法理上講朱高熾有優勢,從本心上講朱高煦有優勢,算是扯平了。

可是對於朱棣本人來說,立朱高煦是現在侵犯了朱棣的皇權,立朱高熾未來文官集團會侵犯未來皇帝的皇權。

朱棣更可能立誰?答案似乎顯而易見了。

“陛下.”

身邊傳來宦官進來稟報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看著朱棣依舊在沉思,徐皇後微微轉動眸子,淡定地說道:“什麼事?”

朱棣的貼身宦官道:“剛收到消息,道衍大師求見。”

見朱棣還是在沉思,並沒有表示反對,與其相處幾十年的徐皇後明白了他的意思。

“嗯宣道衍大師進來吧。”徐皇後點頭道。

宮女立刻退下去,片刻後,身披黑色袈裟的道衍走了進來。

徐皇後其實許久未曾見到老和尚了,上一次聽聞老和尚悟道走火入魔,徐皇後還派了太醫去大天界寺。

道衍老和尚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但依舊精神矍鑠,雙眼清澈透亮。

“臣叩見皇帝陛下、皇後娘娘。”

自然是客氣話,徐皇後哪能讓老和尚真叩首,連忙說道:“陛下早有旨意,大師無需多禮。”

“免禮.賜坐”

朱棣這時回過神,看向道衍,說道:“大師今日找朕何事?”

老和尚今日禮數很周全,雙手合十行禮後,坐在宦官搬來的椅子上說明了來意。

還是之前朱棣交代給這位黑衣宰相的臟活。

秘密找機會處理靖難時南軍的幾名主力將領,平安、盛庸,還有如今依舊在淮安坐困孤城不肯投降的梅殷。

淮甸那邊沒什麼意外,道衍派去的使者一番鼓動,已經是孤城一座的淮安城裡麵就發生了叛亂,還在裡麵祭拜建文帝的駙馬梅殷,被手下給綁起來獻了出來,現在淮甸的局勢基本穩固了。

負責在淮南率領水師監視梅殷的平江伯、水師都督陳瑄,也接管了淮安城,並派人回南京向朱棣複命。

這種陰私勾當,由於涉及到的人物比較重要,不論是三皇子朱高燧的金吾衛,還是紀綱的錦衣衛,眼下都沒有能力處理。

因此,還是辛苦了老和尚,動用他手上以前燕軍的情報係統來做。

當然了,後續這種事情,朱棣肯定是要慢慢地移交給金吾衛和錦衣衛的。

畢竟老和尚年事已高,而且這種權柄過於敏感,不太好讓其繼續大權獨攬。

但道衍接下來的話,卻讓朱棣略微有些不悅了起來。

道衍竟然勸他不要殺平安和盛庸?平安、盛庸,何許人也?

在靖難之戰中,負責一東一西鉗製燕軍的,主要是兩個大營。

其一是背靠井陘道,依靠著山西、河南兩條補給線進行補給的真定大營,由平安率領;其二是背靠山東,依靠徐州補給線進行補給的德州大營,由盛庸率領。

而既然能夠統帥這兩個大營,作為南軍名將,這兩人都不是什麼等閒之輩。

平安在白溝河之戰便嶄露頭角,作為李景隆計劃中強而有力的側翼迂回力量,重創了負責燕軍後方防禦的大寧係諸將;夾河之戰中曾擒獲燕軍悍將,如今的陽武侯薛祿。

盛庸則是在濟南守城戰中挫敗朱棣,隨後又在東昌之戰中指揮軍隊圍殺張玉,並在夾河之戰斬殺燕軍大將譚淵。

所謂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對於朱棣這種非常記仇的人來說,他手下從來都不缺能征慣戰的將領,而敵人在他的小本本上記得則是清清楚楚。

抵抗他的人,朱棣在內心中幾乎從不予以寬恕。

譬如如今在忠義衛任職宿衛的伯顏帖木兒、火耳灰這種勇士,若是不投降朱棣,哪怕勇力再過人,朱棣都會毫不猶豫地下令殺之,就像是與他們一道被俘卻不肯投降的韃官一樣。

所以,什麼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練子寧、景清、鐵鉉,統統沒有好下場。

而如今朱棣小本本上敵對的文臣殺完了,自然就輪到武將了。

朱棣蹙眉道:“平安,豎子耳,往歲從朕出塞,識朕用兵之道,靖難時方才僥幸成名如今以北平都指揮使用之,勉示寬仁而已,如何殺之不得?”

“盛庸,身為武將這般沒有骨氣,搖尾乞憐的路邊敗犬罷了,膽氣已破,留之何用?”

道衍的回答很簡短,卻讓朱棣霍然醒悟。

“製衡。”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玄學老祖爆大瓜,霸總全家心發慌 帶著倉庫回七零,全家吃肉奔小康! 臨羨令 柯南:我真覺得米花町是天堂 死亡就回歸,區區仙帝慫個錘子 橫濱星露穀物語 麵壁者,但元嬰期 退親後,假千金靠玄學一統江山 終有報:神探歸來 我在撣邦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