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天人感應這玩意,古代人又不是真傻,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就是附會出來的。
都是糊弄老百姓用的。
隻不過久而久之,有些不太懂天文學的帝王也信了,但欽天監那幫家夥,肯定是能搞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的。
“事實上,從東漢到初唐,足足出現了二百多次太白晝見,而人們記住的,隻不過是武則天那一次罷了!”
聞言,正在偷聽的兩位建文舊臣,齊齊心頭一震!“此事當真?”
卓敬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他的聲音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畢竟,對於文人來說,研究天文學,那屬於業餘愛好。
或者說,古代大多數人研究天文學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搞清楚天人感應,或者說讓自己的逼格高一點。
雖然此時《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但是還沒有大規模流傳開來,但無論如何,關於什麼“孔明星隕五丈原”之類的故事,其實無數更早版本的話本,就已經講過了。
將星隕落,掐指一算某某名將逝世,更是說書人口中屢試不爽的老梗。
因此,觀星和研究天文學,其實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你懂這東西,聊天的時候,指點幾句就倍有麵子。
至於你到底懂多少,不重要。
卓敬就屬於那種什麼基礎概念都懂,典故淵源也能說幾句,但是要是往深了說,就有點力所不逮了的那種文人。
卓敬跟同僚聊天時,曾經無不炫耀地說過,也就是他涉獵太龐雜,否則以他的聰明才智,如果年少時認真學習,也就不會“隻中了個榜眼了”。
老凡爾賽了屬於是。
說回當下,其實薑星火說的這些曆史上的典故和對應的星象,卓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僅僅局限於知道。
或者說,是被史料所被動灌輸的。
卓敬也知道太白晝見的含義,也知道武則天時期出現過這種星象,但是問題是,他不知道之前出現過二百多次啊!而真正出名的,就武則天那一次而已。
所以,當薑星火說出真相的時候,卓敬第一反應就是不太相信。
接著月色,薑星火稍稍斜視,看著對麵的糟老頭子。
“自是當真。”
卓敬身邊的獄友隻出聲道:“你怎麼證明?”
薑星火翻了白眼,這人迂腐的可愛。
“史書上都記載著,《後漢書》《三國誌》《晉書》.《舊唐書》《新唐書》,你找人去翻一翻不就得了?”
事實上,就算是遍覽史書的人,也很少去關心各種誌裡麵的記載,更彆說把無數星象記錄都背下來了。
所以對麵的兩人,此時既找不到證據,也無法反駁,隻能乾瞪眼。
卓敬思考一二,繞過了這個話題,反而問道。
“敢問小友,為什麼對占星術和天人感應,如此不屑一顧呢?”
須知道,天人感應的說法,在儒生士大夫心裡,都是天經地義一般的存在,是很少有人會質疑的。
或者說,他們也很難掌握相應的數據,對天人感應進行質疑。
但薑星火不一樣,薑星火既沒有這種天經地義的觀念,同時也掌握著更加科學的天文學觀念,因此對占星術、天人感應,並沒有太多敬畏。
薑星火淡淡開口道。
“因為華夏的天文學傳統,根本就不是本源的一門自然科學,而是更偏向一門社會科學。”
“換句話說,華夏天文學自古以來都是為社會結構和權力服務的,而非為了天上的星星本身。”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