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如果日心說是成立的,那麼必然有某種力量牽引著金木水火土等星體跟著一起轉動,而也必然有某種力量,是從大地上發出,拉著世界萬物不會掉下去。
如果這是真的連宇宙中的星體,乃至太陽,其實也具備這樣的特性,能將物體拉扯向目標,那這個發發現,也就太過驚人了。
不過,到底是屁股決定腦袋。
作為大皇子和大明帝國實際上的代理皇帝,朱高熾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這種新的學說,對於華夏傳統的“天人感應”理念,在根本上的巨大破壞力。
所謂“天人感應”,便是說從人身為一小宇宙的觀點出發,其學說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乾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
根據“天人感應”學說,古代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西漢的董仲舒用一整套五行理論,譬如“木為春生之性,宜以農為本,勸農事無奪農時;火為夏長之性,宜選賢舉能,賞有功封有德.金為秋收攏.水為冬藏之性宜敬四時之祭與諦袷昭穆之序”,來解釋天時與人間事物的關係。
從而論證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聯係,同時也給君父的尊位及其統治找到了理論根據。
從此儒家真正開始為統治階層服務,過去的儒家死掉了,新的儒家誕生了。
“天人感應”,也就成了華夏上千年來的統治思維。
但是。
話說回來。
其他人能想到的,薑星火想不到嗎?——————
“而這種無形的力,被我稱之為。”
薑星火深呼吸了一口氣。
“——萬有引力!”
朱高煦聞言,頓時覺得耳目一新。
萬有引力,聽起來多麼厲害的名字。
“而這個萬有引力,還有一種規律。”
“那就是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大;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小。”
這時,鄭和忽然好心勸道。
“要不,先彆說了吧。”
鄭和是知道隔壁此時很有可能皇帝就在聽著的。
萬有引力這東西,本身沒什麼,但問題就出在讓皇帝聽見了不太好。
原因也簡單,就是朱高熾剛才想到的那些東西,不需要多做贅述。
但是,薑星火難道不知道日心說會推翻“天人感應”,會給皇權存在的基礎帶來極大的威脅嗎?
薑星火,乾嘛要費勁巴拉地講這套萬有引力呢?
——因為隻要證明了萬有引力和日心說,那麼程朱理學世界觀的一條擎天白玉柱,就被他從底座給掀翻了!
想想衛道士們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圍著“天人感應”轉的,就有點小激動呢。
至於怎麼圓回去,怎麼讓大明皇帝陛下繼續至高無上。
嗯,辦法也是有的。
總之,在薑星火的規劃裡。
如果他想要出獄後推翻程朱理學,那麼就必須利用近代科學理論,用人人都能看懂的實驗,來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從而推翻程朱理學世界觀的根基。
畢竟,程朱理學或者說世界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思維學說,在世界觀方麵,基本都麵臨著缺乏實證性的問題。
這,就是程朱理學最大的弱點。
我能證明我的說法。
而你,證明不了!同時薑星火經過一段時間一個午覺)的思考,也認為如果想要發展科學技術,最大的攔路虎,同樣是程朱理學這套“天人感應”思維。
因為程朱理學的“天人感應”思維,還是繼承自董仲舒那套,已經延用了上千年了。
董仲舒從解釋儒學的經典著手,建立了一整套神學化世界觀,使儒學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這其實是董仲舒曆史地位在當下的大明這麼高的實際價值所在。
董仲舒提倡的這套“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在廟堂上論證了專製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它虛構天的至高無上,以樹立皇帝的最高權威,來維護和加強人間君主的統治,這就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薑星火想要培育科學技術所需人才,改造大明,就避免不了麵對這個問題。
因為“天人感應”從思維層麵上,基本排除了在古代進行科學探索的必要性。
“天人感應”認為宇宙內的一切,從自然界到人類和社會的所有現象,都是照著天的意誌而顯現的,這就幾乎要窒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規律進行探索的任何生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
所以,這時候隻能有請卡文迪許了。
“原理很簡單,隻是現在沒法給你造出來而已,我在地上畫個圖,你就明白了。”
薑星火說動手,就動手。
ps:感謝“春雨如酒柳如煙”的黃金盟打賞,老板大氣!無以為報,唯有碼字了!(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