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道衍的論述,非常精彩!根據儒家聖人荀子的說法,天人感應本來就是錯誤的,荀子在董仲舒之前,地位輩分也遠高於董仲舒,用荀子來駁斥董仲舒,那就是站在道德和輩分的製高點上指指點點!而天道是可以認知的,這種可知論的論調,也完全為日心說、萬有引力的提出,給出了完美的解釋。
《荀子·天論篇》本就說了“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天道的一部分,如今日心說和萬有引力,隻是把這種現象清晰地解釋了出來而已。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對於朱棣這位渴望高度集權的封建君主來說。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擴張皇權!
朱棣之前為什麼對薑星火所提出的日心說和萬有引力心存顧慮,甚至有打算封藏這種說法,不讓其流傳到外麵?
原因不就是因為日心說和萬有引力,會用鐵一般的事實,打臉程朱理學的天人感應理論嗎?天人感應,朱棣當然不爽。
但若是沒了天人感應,朱棣的皇權會因此遭到動搖,那朱棣還不如繼續保持天人感應呢。
所以,問題的核心其實在於,如何完美解釋日心說和萬有引力的同時,既打破天人感應的束縛,又能同樣維係甚至加強皇權?道衍給出了完美答案。
——人皇,即是天道!
換言之,朕即天道!
但朱棣即便是被打動,卻依舊保持著絕對的理智,朱棣沉思片刻,緩聲說道:“朕,不信。”
“天道,豈是人所能掌控的?如何證明,人皇,即是天道?”
道衍聽完朱棣這話,頓時心頭大定。
道衍心說,終於說到點子上了,老衲就是要的您這句不信!道衍在說剛才那番話時的內心深處,其實早就認定朱棣肯定不會直接相信這個結論。
這是必然的。
因為這個理論固然能打動朱棣這種雄心萬丈,立誌做千古一帝的君王,但卻有個最為顯而易見的漏洞。
那就是如果說人皇是與天道並列的,是天道在人間的化身,怎麼證明?
“聖王之說。”朱高熾忽然說道。
道衍點了點頭。
想要駁斥程朱理學的天人感應,絕對不能用任何一絲一毫自己新提出的世界觀日心說和萬有引力,是用實證來證明天人感應是錯的,是方法論的具現,卻不是天人感應這種世界觀。
對抗並駁斥天人感應這種世界觀,必須要用儒家同等甚至更高級彆的世界觀來。
也就是《荀子·天論篇》。
那麼如果想要繼續證明根據這套理論推導出來的結果,也就是“人皇,即是天道”,那麼同樣要從荀子的理論中尋找答案,而不是自己提出一套新理論。
原因顯而易見。
——這是儒家聖人的說法啊!又不是我們新提出的,而是儒家“後聖”荀子提出來的,我們隻是拿過來用,伱要是不服氣,你下去跟聖人當麵駁斥好了,跟我們吵什麼。
“什麼是聖王?”朱棣疑惑問道。
“《荀子·王製》所言:聖王者,全道德,致隆高,綦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順比從服。”道衍緩緩來言。
隨後,道衍詳細解釋道:“在荀子的說法裡,聖王至高權威的取得與百姓的認可之間的關係,首先是聖王因為其德慧和能力而成為君王,然後才是民眾的認可,而不是因為民眾的認可,爾後聖王才成為君王。”
朱高熾亦是補充道:“在荀子看來聖王所擁有的至高權威並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得到民眾的認可,荀子說民眾愚而難曉,隻是聖王教化的對象,民眾既不可能通過其自己的努力形成有效的廟堂秩序,也沒有能力選擇誰來當皇帝。”
“故《荀子·王霸》雲:取天下者,非負其土之謂也,道足於一人而已。”
“這一人,便是聖王!”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