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窺著解縉的臉色,對方緊緊地抿著唇角,法令紋深重。
待麵色同樣難看的黃淮閱覽完後,本該輪到金幼孜,但此時朱棣卻忽然開口。
“楊卿,伱來瞧瞧吧。”朱棣淡淡道。
楊士奇微愣片刻,越過金幼孜,旋即從容接過黃淮遞來的奏折,認真閱覽了起來。
楊士奇越看臉色變化就越劇烈,甚至額角隱隱滲出汗珠,最後他合上奏折,恭敬地拱手行禮道:“陛下,微臣覺得這件事應該慎重考慮!”
聽到楊士奇說出如此不符合他個人風格的話語,牆頭草胡廣忍不住抬頭看了楊士奇一眼。
楊士奇多謀,且做事非常穩妥,從來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
可是直言勸諫皇帝,哪怕是很恭謹的勸諫,在當下這個內閣剛剛草創的階段,都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畢竟此時的內閣還不是明朝中後期的內閣,根本沒有那種一人之下的滔天權勢,僅僅還是幫助皇帝篩選分流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而已。
可是今天,胡廣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楊士奇。
楊士奇竟然說出了“慎重考慮”四個字,足見他是認真對待這份奏折的,並非隨口敷衍。
而且前幾個看過奏折的人則是各個色變,這更讓不明真相的胡廣不由地感到十分意外。
“嗯。”
朱棣沉吟片刻,終於開口說道:“楊卿諫言該慎重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道:“諸卿,這事關乎我大明社稷存亡,朕希望你們看後,能夠暢所欲言,給朕提提建議。”
眾人齊聲答道:“遵旨。”
這下,還沒看到奏折的胡廣、胡儼、楊榮,心頭就愈發迷惑了。
到底是什麼奏折,內容能上升到“關乎大明社稷存亡”的高度?
而當胡廣接過奏折時,內心關於楊士奇剛才為何失態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變法八策疏》
開頭無比熟悉的三句話,就嚇得胡廣手中一哆嗦,險些把奏折摔到地上。
“臣嘗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話不是王安石說的,而是反對變法的政敵司馬光扣給王安石的,但用來形容王安石改革,卻再準確不過。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敵人。
“這是誰發瘋了?”胡廣的腦海裡閃過了一個不可遏製的念頭。
須知道,這是大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早就定下了可以讓後世子孫沿用千秋萬代的祖製,你給我來一句祖宗不足法?
而且,大明的皇權神聖性,在相當程度上是基於程朱理學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天人感應”學說,你給我來一句天變不足畏?
至於最後一句,雖然在文官眼裡,老百姓不算人,但代表他們說話的、掌握了話語權的士紳階層算人啊,你給我來一句人言不足恤?你想把朱元璋、皇權、士紳階層一並掀翻,這不是瘋了是什麼?胡廣的目光急速下掠,看到了最後結尾處的署名。
道衍。
那沒事了。
胡廣手裡的奏折,前兩頁,是總綱。
而後麵每一頁,則各自詳細寫了對應的改革變法內容。
胡廣越看越心驚,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尤其當他看到第一條“考成法”三個字時,心跳加速得厲害,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
胡廣死死咬住嘴巴,強壓下內心湧起的震撼和恐懼。
在這一條裡,道衍簡略地寫了薑星火所講考成法的大概內容,但即便是大概內容,依舊把胡廣這個素來膽小的人嚇得心驚肉跳。
這裡便是說,胡廣膽怯非是辱他,而是事實如此。
建文二年,朱棣的物理探親行動正進行地如火如荼,此時建文朝廷也迎來了第一次殿試。
胡廣與同鄉王艮一同參與殿試,試官議定本應該由王艮奪魁,但朱允炆這小子還是個顏狗也是殿試的傳統習慣,看臉選狀元),因王艮其貌不揚,被建文帝黜為第二名榜眼。
而胡廣則寫下了暗諷朱棣的“親藩陸梁,人心搖動”一語,朱允炆大喜,欽點胡廣為庚辰科進士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並賜名靖,授翰林修撰,階承直郎。
當然了,既然胡廣眼下待在這裡,而榜眼王艮沒待在這裡,哪怕不知道這段曆史的人,應該也猜測到了點什麼。
數月前,當燕王朱棣揮師渡江攻入南京城時,王艮、胡廣、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王艮哭泣不言。
吳溥之子以為胡、解會自殺身殉建文帝,吳溥認為胡、解隻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艮。
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廣大聲對家人喊道“外麵很喧鬨,小心看好豬”,吳溥笑道“連一隻豬都舍不得,難道舍得生命嗎?”
不久,王艮自殺,胡廣、解縉迎附朱棣,胡廣升為侍講,恢複原名廣。
所以之所以在座的內閣成員看完後,除了楊士奇今天出奇地大著膽子發聲,其他人一言不發,這便是原因所在了。
在場沒有硬骨頭,敢跟朱棣對著乾的文臣,早就被族譜消消樂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