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星火微微頷首,隨後道。
“也就是說,農業國的生產過程,或者說糧食生產過程,其實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對不對?農民們將過去的生產成果‘種子糧’,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播種’,而後生產出新的生產成果‘第二年的種子糧’,再一次投入到下一次的生產過程以此類推,循環往複無窮儘也。”
聞言,卓敬若有所悟地撚著自己的胡須。
鄭和與朱高煦,此時見了卓敬的樣子,也是下意識地跟著思考了起來。
薑星火說的話,似乎跟卓敬並沒有區彆。
但他們卻總覺得,有非常重要的東西隱藏在其中。
朱高煦忽然恍然大悟道:“噢!原來是這樣!俺明白了!”
卓敬皺眉道:“你明白啥了?”
朱高煦嘿嘿一笑:“俺不告訴你。”
“是‘循環’。”
此時鄭和開口說道。
卓敬聞言,又一次陷入了思索,他的口中喃喃自語:“循環.循環”
卓敬剛剛腦海中靈光一閃,薑星火便繼續說道。
“而除了循環,農業國的生產過程,還有一部分,叫做剩餘。”
卓敬聽到這句話,仿佛摸到了什麼一樣,腦海中即將迸發的靈感,刹那間噴薄而出。
“剩餘就是扣除賦稅後,留作過冬的糧食!”
薑星火點點頭,糾正道:“準確地說,剩餘,就是每一期生產過程,超出成本並且用來維持社會成員當期消費的部分.在農業國的生產過程中,成本是賦稅與種子糧,而用來維持消費或者說吃飽的剩餘部分,就是過冬糧。”
“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農業國生產力的本質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循環,第二個部分是剩餘。”
說罷,薑星火把這個結論,用樹枝費力地寫在了硬邦邦的地麵上。
“而我們既然知道了農業國的生產過程,根據這個生產過程,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其實農業國的一切其他生產活動,都是農產品剩餘所帶來的?”
卓敬陷入了長考。
半晌後,卓敬方才回過神來說道:“老夫覺得這種說法,倒是頗有道理。”
卓敬說出了他的理解:“農業國的剩餘產品是農產品,一般剩餘產品都是小麥水稻等穀物,而這些穀物都是有存放期限的,如果剩餘的時間太久就會無法食用.從好的方麵說,剩餘農產品如果沒有被現在的人口和未來增長的人口所食用,那麼就會養活製造農具、紡織品、陶器等手工業者。”
鄭和若有所思:“更進一步,剩餘農產品還能催生字畫瓷器、亭台樓閣的產生?”
“嗐,不就是吃飽的人多了,就有心思搞七搞八了,說的那麼複雜乾嘛?”朱高煦簡單的腦筋總是能把複雜的問題,用一句話就將其簡單化。
“那要是從壞的方麵來說呢?”鄭和隱約有些不妙之感。
薑星火直接給出了答案:“從壞的方麵來說,若是剩餘農產品不足,而需要食用農產品的人又過多,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就也意味著人地矛盾達到頂峰了,伴隨而來的往往便是天下大亂,王朝崩塌.人口銳減後,人地矛盾極大緩解,開始下一輪循環。”
卓老頭敏銳地捕捉到了一條隱約藏在其中的線索。
“所以說,因為農業國的生產包含了循環和剩餘兩個部分,循環不變,而剩餘注定會隨著人口增加而消失.”
卓老頭的目光陡然變地犀利起來。
“之所以兩千年來,都無法解決人地矛盾,本質原因就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國的生產過程裡‘剩餘’這個部分是永遠不足的!”
“或者說,之前想要解決人地矛盾,就要創造出新的‘剩餘’!”
可下一瞬,卓敬複又苦惱起來。
“說來容易,該如何創造出新的‘剩餘’呢?”
薑星火回答了卓老頭的問題:“創造新的‘剩餘’並不困難。”
“並不困難?”朱高煦與鄭和都有些驚訝。
按理說,既然創造出新的‘剩餘’就可以解決人地矛盾,而又從來都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也不知道該如何創造新的‘剩餘’,就證明這件事應該非常困難啊!但薑先生卻告訴他們,這件事並不困難!薑星火也沒指望他們能馬上領悟,隻是說道:“想要創造新的‘剩餘’,其實很簡單,我們隻需要明白舊的‘剩餘’都在哪些社會階層中流動。而明白了舊的‘剩餘’是如何流動、分配的,你們自然會明白,如何創造新的‘剩餘’。”
“我將這種分析方法命名為——階層分析法。”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