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是薑星火日複一日地講課,所造成的結果。
而薑星火的最終目的,也是嘗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徹底改變曆史的走向。
所以在某種層麵上來說,薑星火和朱棣雙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為了增強大明的國力。
隻不過,朱棣是為了完成自己超越古人的千古一帝之功業。
薑星火,則是為了挽救華夏遭受西洋人欺辱的那個未來。
但在不知道是否會分道揚鑣之前,總是該同心協力的。
沒有朱棣的皇權支持,薑星火做不成革新大明這件事,反過來說,沒有薑星火的理論指導,朱棣對於如何實現工業化,也是野豬吃刺蝟,無從下嘴的狀態。
“關於大明工業化之我見,主要有以下兩點。”
薑星火正色說道:“第一點,在輕重工業分布規劃上,要有前瞻性,這是決定了日後工業布局的事情,往後再動,就難了。”
朱棣出聲道:“對此,朕也有一個想法,不知道是否與薑先生想的一致?”
“陛下不妨說來。”
“還是朕與薑先生一起寫出來吧。”
薑星火一怔,總感覺這個劇情有點熟悉。
不過眼下倒也不礙事,薑星火乾脆拿起那半截樹枝,在地上寫了起來。
兩人分彆寫好,站起來一看,頓時相視一笑。
——輕工業在南,重工業在北。
“還是殊途同歸啊”
薑星火的心頭默默想到,這一次,又是兩人的出發點不同,但得到的結果相同。
朱棣所考慮到的輕重工業分布,一定是因為,能製造先進武器的重工業,需要放在他的北方老巢,他才安心,而能夠分化瓦解江南士紳的輕工業,則是放在南方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有利於他的統治。
薑星火則是完全基於製造要素條件所考慮的,畢竟,有前世的經驗可供參考。
重工業,第一,需要煤炭,第二需要鐵礦石。
前世德國的魯爾區,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而對於大明來說,南方不是沒有煤鐵資源,如果隻是追求初步的重工業發展,也足夠用了,但就像薑星火剛才說的,這種東西,一旦決定下來,以後就不好大動了。
重工業,自然放在煤鐵資源無比豐富的北方,更加合適。
在北方,山西的優質煤炭,如果通過新式道路運輸,從井陘道出來後,可以上船走真定府的滹沱河水道,直接運抵天津衛。
而此時的北直隸水係,跟前世還略有不同,從宣府柴溝堡彙聚的西陽河、東陽河,會形成西北東南的洋河水係,在盧溝橋分流,形成洋河與盧溝河,最終在天津衛西北的三角澱彙聚,經由衛河流入大海。
這就相當於,走滹沱河水道抵達天津衛的煤炭,可以繼續走水道到北京,北直隸的水運條件,是相對完備的。
而遼東的鐵礦,同樣可以走渤海,抵達天津衛,再用同樣的辦法進入北京。
“第二點,我認為南北直隸,作為兩塊大的試驗田,是沒有問題的,可以在南北直隸率先推行製度革新.但工業化,即輕工業和重工業的展開,同樣需要需要兩個小的試驗田。”薑星火緩緩說道。
這便是說,譬如攤役入畝、考成法、改科舉等等,都是製度方麵的事情,是可以在南北直隸這十八個府裡進行的,而且是步調一致地同步進行。
但工業化,卻不能在大的試驗田裡同步進行,必須挑選出兩塊小的試驗田,一塊進行輕工業的嘗試,另一塊進行重工業的嘗試。
“那麼薑先生以為,該如何挑選這兩塊小的試驗田呢?”朱棣目光幽深。
這個問題,薑星火甫一提出,朱棣心中就已經有了幾分計較,但他還是想聽聽,薑星火的思路,跟他是否一致。
“在南直隸,開展輕工業的試驗田,最好的地方。”
“就是鬆江府!”薑星火斬釘截鐵般說道。
聽到了這個答案,朱棣滿意地笑了。
在幾個月前,朱棣親自率領大軍,深入江南,考察了那裡的風土人情。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