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辯經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背景色:字体:[]

第384章 辯經(1 / 2)

第384章辯經

20230717作者:西湖遇雨

第384章辯經京城中傳的沸沸揚揚,孔希路被抓了,薑星火撕下了他偽善的麵具,把這位當世聖人關在詔獄裡進行了非人的折磨,一切隻為堵住孔希路的嘴,因為,他害怕自己不是孔希路的對手。

隻有孔希路知道,這不是真的。

在那個李景隆回來的午後,在那個萬人空巷的南京城,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英雄式的人物跨過變法派裡麵儒釋道三巨頭所鎮守的“王霸、義利、古今”三座關卡,把這位當世聖人從暗無天日的詔獄中拯救出來。

隻有孔希路清楚,是他自己不願意出來。

沒有人相信他,但真相確實如此。

因為有一些問題,他想不清楚,他無法離開這座給自己劃出的牢籠。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他和薑星火真正見麵的那一刻。

——————

詔獄中,孔希路靜靜地坐著。

在他身前擺放著一張方桌子,桌上還有一壺茶水以及幾本書、筆墨紙硯。

這不是一個普通犯人應該有的待遇。

然而,他卻很享受這種超規格的待遇,就像是從出生以來直到白發蒼蒼,他所享受的那樣。

他是南孔這一代的家主,孔子的嫡傳後人,血統比北宗還要純正,他的祖先因為要守護祖宗墳塚,禮讓了“衍聖公”的滔天富貴的同時,也為南孔博得了享譽四海的美名。

一切儒家對美好道德的向往,仁、義、禮都在南孔的身上得以體現和寄托。

孔希路喜歡喝茶,尤其是西湖龍井,錦衣衛很好說話,滿足了他。

而且,孔希路喜歡安安靜靜的呆著,像現在這樣坐著,看著像是蛆蟲一樣在地上趴著的犯人們尤其是,當他對麵的前禮部尚書李至剛和旁邊的前左副都禦史黃信,也是這個狀態的時候。

孔希路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曾看過外麵的世界,但他相信,也許再過不久,他就能夠重新走出去,重獲自由。

因為孔希路相信,薑星火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關押他。

在有穩定社會秩序的大明,在以理學為信仰基礎的大明,強橫的武力並非無所不能,他特殊的身份與隨之而來的輿論,都可以成為讓他隨時可能重獲自由,乃至博取更大名望,甚至載入史冊的工具。

眼看到了飯點,趴在茅草上昏睡的犯人們都醒了過來。

黃信的情緒依舊穩定,作為最先主動犧牲的人,黃信堅信他背後之人的能力與謀劃,當親眼看到薑星火犯了低級失誤,動用錦衣衛以蹩腳的借口,把孔希路關進詔獄後,黃信的狀態就更好了,不僅開始與孔希路聊天、討論儒學典籍,甚至開始了踱步鍛煉,儼然是要在詔獄裡持久消耗下去的樣子。

“黃副憲在看什麼?”

看著黃信手裡印刷質量堪憂,紙張也頗為簡陋泛黃的文書,孔希路矜持地問道。

跟其他關在這裡的京官不同,孔希路本來就是外地人,又沒有門路和錢財,獄卒不給他提供,他自己是買不到的,所以剛才看彆人從獄卒手裡弄了兩張的時候,他就有點好奇了。

“《明報》。”

一張報紙,或許能震驚一下普通百姓,但是肯定震驚不了孔希路。

光是從名字他就能聽出來,應該是跟朝廷的《邸報》一個性質的東西。

黃信斜睨著李至剛,意有所指地說道:

“總裁變法事務衙門今天新出的玩意,下麵單獨設立了報務司,聽說卓敬提了禮部尚書,副總裁官的位置空了一個,解縉兼了副總裁官,專門負責這個《明報》的報務事宜解大紳如今可是春風得意的很,重修的《太祖實錄》過幾天就要當眾獻禮了,《永樂大典》也是能名留青史的盛事。”

李至剛沒搭理他。

顯然,跟黃信相比,李至剛就沒那麼開心了。

被罷官後,李至剛知道自己徹底成為了廟堂鬥爭的棋子,沒有人關心他,也沒有人來看望他好在李至剛已經是三進宮了,詔獄的規矩熟得很,家裡又是有錢財的,舍得使錢當然沒人為難他,加上官位夠高獄卒也不敢找事,所以過得還算湊合,隻是精神上比較苦悶。

《明報》這東西,一個銅板一張,為了降低成本娛樂百姓,印刷質量啥的彆指望了,主打一個物美價廉。

所以,李至剛手上也有一份,用來打發打發時間。

不過跟萬念俱灰的李至剛,專注於小說版麵的《西遊記》前三回解悶不同,黃信看的是新聞版麵。

“印的是什麼?”

黃信“嘩啦”一下翻了過來,展示給孔希路看。

《我的前半生:從白蓮教聖女到棉紡廠女工》,這篇稿子是編外編輯葉秀才發來的,內容簡單介紹了唐音她曲折離奇的前半生,包括父母雙亡,跟很多女娃被迫加入白蓮教,然後遭受了殘酷的對待與訓練.最後成為了白蓮教聖女,以及如何幡然悔悟,走上人生新道路的過程。

見孔希路看完了整篇稿件,黃信歎息道:“真可惜。”

“有什麼可惜的?”

孔希路蹙眉反駁道:“有傷風化!女子不在家相夫教子,拋頭露麵聚眾做工,如果人人都是如此,三綱五常豈不是蕩然無存?!”

雖然他的語氣帶有批判的味道,但實際上,除了孔希路這種道德先生有這種觀點,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其實是不存在這種認知偏差的。

這就跟“何不食肉糜”很類似,之前薑星火做《江南家庭婦女紡織副業收入調查》的時候,很明確地得出了結論,那就是江南的家庭,農業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持高額的開支,除了輸官、償債之外,未到年終,就已陷入室廬已空的窘境,全家衣食,全都依賴婦女的紡織補貼,婦女的家庭地位甚至與此有關,若是棉花、大米踴價,便是‘匹婦洗手而坐,則男子亦窘矣’。

江南的情況,同樣是反映在南直隸其他地區的,婦女紡織補貼家用甚至在某些家庭裡是承擔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的這個情況,百姓對此有著清晰地認知。

而且手工工場這玩意,也不是薑星火發明的,早在幾百年前的南宋時期,在江南就已經遍地開花了。

所以,一個婦女如果進入到都是婦孺的棉紡織業手工工場裡集體勞作,並且能獲得遠超出個體家庭紡織勞動的收入,對於很多貧困的家庭來說,其實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一件事。

當然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薑星火不同於其他早期工場主,他是站在整個大明的高度進行統籌規劃,逐利不是他的唯一目的,所以他投資建立的手工工場區所製造的棉紡織品,可以隻向海外傾銷,而非衝擊本土脆弱的家庭棉紡織副業。

這就相當於,薑星火以大明的國家財政和行政力量為兜底,人為地鑄造了對內保護。

而這種對內保護,會在實業持續賺取利差,通過工酬回饋百姓,對外貿易逐漸發達,國民財富逐漸增長的情況下,逐步分階段、有計劃地取消,從而徹底完成大明內外的完全市場化。

隻能說,幸好大明是世界第一強國。

不然就隻能走痛苦的另一條道路了。

所以或許孔希路覺得這樣的描寫不符合他的道德觀,但是在大多數《明報》的讀者眼裡,這種描述是合乎邏輯的。

“你怎麼就不想想這個故事裡,那些女娃們的命運呢?”

很顯然,敵人與敵人也是不同的。

跟追求道德潔癖的孔希路不一樣,支持黃信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完成的是他的政治理想,而黃信的政治理想從根本和細節上與薑星火都截然不同,但表麵上看起來還是有點類似的,都是為了所謂的“大治之世”,隻不過黃信的“大治之世”是士紳們治理百姓安居樂業罷了。

黃信等建文帝的支持者,之所以要這麼做,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以武力篡位謀逆的永樂帝,會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賢君”,不可能任由他們擺布,來實現士紳的治國理想。

所以他們理想,注定會與現實衝突。

黃信繼續感慨:“她們原本應該在爹娘的保護下活得幸福快樂,卻被白蓮教所控製,承擔起被人肆意虐待的痛苦與恐懼,這是多麼悲涼的事情啊.”

孔希路冷哼了一聲,沉默片刻才緩緩說道:“那也是她們自找的,人固有一死,守節而死未嘗不可!”

“是嗎?”

黃信搖了搖頭,平和道:“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

理念不同,孔希路本欲駁斥,但此時傳來了銅鑼聲。

“事已至此,爭吵無益,先吃飯吧。”

跟其他人不同的是,牢頭老王並沒有給孔希路打飯,而是帶獄卒提著桶略過了他,隨後徑自離去。

不久後,孔希路的牢門被推開了,兩名獄卒端著餐盤魚貫而入,把菜肴和米飯放在桌上,轉身離去。

看著這一幕,李至剛悄悄地彆過了頭去。

孔希路將一盤菜遞到欄杆邊上,對黃信說道:“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如此不問食由,隻為維係,黃副憲,且吃點吧。”

黃信搖了搖頭,並沒有說拒絕的理由,孔希路也不強求,放回了桌子上。

“朱子注《論語》雲:牛羊與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食精則能養人,膾麤則能害人。不厭,言以是為善,非謂必欲如是也依我看來,天理、人欲莫過如此。”

孔希路笑著說道,拿起筷子,慢條斯理夾起一塊魚肉。

他是一個極其講究的人,吃飯的儀態非常講究,正如他的祖先孔子“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那般。

孔希路用筷子挑起魚刺將其擺放整齊,又仔細把上麵殘留的魚皮和令人不適的油脂剔除乾淨以後,才將魚肉放進口中,品嘗。

這種吃法,是他自己發明的,他覺得既優雅,又符合禮數,簡直妙不可言。

就在這時,在官複原職的紀綱的擁簇下,薑星火來到了熟悉的詔獄。

“好吃嗎?”紀綱問道。

孔希路沒說話,食不語。

薑星火也沒催促,就這麼站著等對方吃完飯。

孔希路慢條斯理地用手帕擦了擦嘴巴,他倒是沒有狂到對薑星火等人視而不見,而是放下手帕,平靜地說道:“聖人日命雲者,為中人而設也。上智之士,惟義之安,雖日求而得之,然安於義而無求,此樂天者之事也。至於聞有命而不能安之,則每下矣。不知道國師是上人,還是中人,亦或是下人?”

這是孔子關於“知命”的教誨。


最新小说: 火影,天生善良的宇智波小鬼 獨占月光:高冷女神的秘密戀愛法則 大師兄,他有億萬弟子 天墟之主 星露穀的世界樹 重生和離後,短命王爺追我三千裡 主角不得好死?我在宗門裝小白花 星途紀事 公子如玉世無雙 邊軍第一雜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