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麵紅耳赤,但實在是一時語塞。
今日他不要命敢抬棺死諫,薑星火同樣也不要命。
而且此番情景,薑星火既然說出了交由現場文武百官和皇帝來評判的話語,這頂帶著大義的帽子壓下來,王景確實是不好打斷薑星火的話語了。
“今日,薑某有三問!亦有三答!”
薑星火環顧四周大臣,此時哭陵的官員們,都不自覺地停了下來,抽噎著看向這位國師。
“若是三問三答之後,諸公覺得無甚道理,這法,不變也罷!”
此時的薑星火,舉手投足間洋溢著無窮的自信,似乎他篤定了,雖然剛才他距離失敗僅差一步之遙,但當他的三問三答之後,現場的諸公,將會徹底對新法服氣。
“第一問!”
“洪武開國,乃是‘山河奄有中華在,日月重開大宋天’,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為何行衛所製新法?為何不用宋朝廂軍舊法?”
薑星火一步踏出,百官如一劍劈海一般像兩側散去。
“原因再簡單不過!”
薑星火一邊走著,一邊看著朝堂諸公們的麵容。
“胡虜入主中原,天下百姓起兵抗元者何止百萬?彼時數百萬眾,皆抗元有功之臣,太祖高皇帝‘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之功,豈一人可成耶?”
這話,堂堂正正,沒有人敢否定。
朱元璋一個人提著刀,是沒法驅逐韃虜的。
薑星火話鋒一轉,直接道出了這裡麵的本質原因:“而這數百萬眾,浴血拚殺,血性難磨,好勇鬥狠,若是放回民間,難道不是必然釀成大患?而即便朝廷願意遣散,對於這批有功之臣,又如何一下子拿得出海量的遣散之財?故此太祖高皇帝考慮實際,設立了衛所製度,難道這不是法因時而定?”
薑星火的話語如同連珠箭一般射向在場諸公的胸口,堵得他們發悶。
“而今日衛所製度為何漸漸有崩塌之勢?為何衛所百姓會逃籍?”
此時針砭時弊的薑星火,冷笑不止:“原因同樣再簡單不過,時代變了!大人!”
“如今天下安定,大明已經從元末戰亂那種命如草芥的時代中走了出來,有能力考科舉做生意的衛所百姓,又怎麼會樂意一輩子種地當兵呢?”
“法既因時而定,自可因時而變!”
“此乃我第一問,第一答,諸公自可評判討論,若有錯誤,皆可指出。”
大臣們漸漸議論紛紛了起來。
“是啊,太祖高皇帝設立衛所製,考慮的是當時的時代情況,如今的時代已經變了,若是強行讓製度不變,恐怕便是所謂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了。”有年輕的大臣感慨道。
“沒錯沒錯.如果不想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隻有兩條路選擇,要麼放開軍戶參與科舉、經商的渠道,要麼就變革衛所製度。”
“話是這麼說的,可畢竟這麼多衛所人口,數以百萬計呢.”
“這確實有點麻煩,還是不要輕易變動為好。”
“話雖這樣說沒錯,但是要變革製度也絕非易事,且看這衛所製,也是太祖高皇帝在世之時便想了許多方法,權衡利弊方才完成。”也有年紀較大的大臣表示擔憂。
群臣低聲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一邊是支持變革製度,一邊是認為製度雖然不太適應現在的情況,但還是維持不變比較好,畢竟不變不錯。
但出乎王景意料的是,竟然幾乎沒有人認為,衛所製在三十多年後的這個時代是完美無瑕的。
王景的麵色有些發白,他根本就想不到,薑星火的反擊竟然如此條理清晰,如此步步為營!一番話語下來,竟然把風氣引向了另一個角度。
朱棣看了眼激烈爭論的群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真,人心總是不齊的,哪怕他們嘴裡喊著反對新法,但隻要涉及到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就不可避免地會發聲質疑、爭吵。
不過……
朱棣轉頭望向薑星火,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些大臣也並未讓他失望。
“接下來便是第二問,第二答!”
薑星火繼續出聲,轉眼間攻守之勢異也,竟然成了薑星火咄咄逼人的姿態。
“第二問!”
“洪武開國,太祖高皇帝為何行寶鈔之法?為何不用宋朝銅錢、鐵錢?”
“宋朝貨幣舊法,難道不是舊法嗎?太祖高皇帝為何要下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令民間通行,同時令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罪之?”
薑星火一聲聲帶著問號的答案,如同疾風暴雨般,吹打在眾人的心頭。
“還不是因為開國之時缺銅缺銀?現在經過了三十年的恢複生產,大明還缺銅嗎?再過三十年,在場諸位誰敢肯定大明還缺銀?”
“太祖高皇帝是根據開國時的時代情況製定的鈔法,而如今鈔法崩壞,諸公難道不是有目共睹嗎?難道諸公發的俸祿裡麵沒有寶鈔嗎?”
“如果到了不缺銅、不缺銀,而寶鈔繼續崩壞的時候,難道這貨幣舊法,諸公不管、不看、不談,就當看不見,它就不會自行崩潰嗎?”
“這‘法’的敗壞是因為諸位裝作看不見就不會發生嗎?到時候怎麼辦,難道還不是得變?”
滿朝文武,想起自己每個月發的俸祿裡,貶值的不成樣子的寶鈔,不由地麵麵相覷,哪怕是臉皮最厚的人,想要反駁的那句“太祖高皇帝鈔法不該變”,也是委實說不出口了。
如果說衛所製還有人堅持不變,覺得慢慢爛掉比改變好,但鈔法這種大家能切身感受到的東西,但凡要點臉,都說不出來不該變的話。
不變,你以為是沒人想變?隻是沒人有能力、見識、勇氣來變,來承擔背黑鍋的後果罷了!“諸公,醒醒!”
薑星火的聲音,在這一片沉寂中幾乎是稱得上振聾發聵,就仿佛是拉緊了窗簾的黑暗房間裡,有人一腳把遮羞的門給踹碎了,無儘陽光湧入房間,映出了裡麵的滿地垃圾。
“——時移世易!”
薑星火對著朱元璋的陵寢問道:
“便是太祖高皇帝複生,他老人家見了今日鈔法、見了今日衛所製,便不會改嗎?”
麵對這個靈魂問題,在場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了。
因為他們都知道那個答案。
朱元璋一定會改,朱元璋從不害怕變革,他隻是害怕子孫沒有能力亂變革,從而把大明江山搞壞。
而薑星火言語中的自信幾乎可以讓人感到“熾熱”。
薑星火對著滿朝文武,極為肯定地說道:
“薑某可以明確無誤地告訴諸公,他老人家會親手改了他的‘祖宗舊法’!”
“原因隻有一條,太祖高皇帝製定的‘法’,每一條每一款,都是根據大明開國那個時代具體情況而來的!”
“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唯求諸實,法方能斯行矣!”
王景此時的一顆心,已經從山巔,墜落到了無儘的深淵之中。
他該怎麼辦?他該如何反駁?
薑星火鐵一般的論點、論據、分析,就擺在他的麵前,他難道還要堅持那句蒼白無力的“祖宗之法不可變”嗎?
不,那隻是自取其辱罷了。
王景竭儘全力地苦思冥想著,他想找到薑星火話語裡的漏洞,想重新掌握主動權,可他失敗了。
薑星火坦誠地承認了太祖高皇帝的偉大,但在薑星火的觀點裡正是因為太祖高皇帝足夠偉大,足夠有能力、眼界、決斷,所以才會審時度勢,根據時代的特征和情況製定相應的“法”,而非盲目地照搬前朝的舊法。
王景難道要說不是嗎?可大明的事實就是,朱元璋的一切創舉性製度,或許能從前朝、前前朝的某些製度裡找到影子,但歸根結底,無人可以否認的是
——大明從開國開始,就從未遵循過“舊法”。
這個事實,不會因為某人的詭辯而改變,它就擺在那,冰冷地擺在那裡,不因任何人而出現變化,就連史官的筆,都抹不去這一點。
建立於“新法”上的大明,如何能從根本上否定“新法”這項事物呢?
這就好比,化繭為蝶的蟲子,怎麼能有了一雙新的翅膀,就否認過去那個作為“蛹”的它呢?
剪不斷,理還亂。
當這一切都闡述清楚的時候,不需要第三問了。
王景已經知道,自己輸了,輸了個徹徹底底。
王景的失敗,不在於他無法繼續反駁,事實上,他當然可以接著堅持古禮,堅持祖宗舊法,但他今日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捏準了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時機,都無法動搖薑星火,那麼他就已經輸了。
他可以嘴硬,但今日一過.不,都不需要過了今日,隻需要離開這裡,薑星火就能輕而易舉地收拾了他,禮部侍郎不再是他的護身符,而是催命符。
相反,如果今時今日,在這滿朝文武矚目的現場,啞口無言的是薑星火,那麼王景馬上就會收獲巨大的廟堂威望,現場解散後馬上就會保守派的意見領袖,而皇帝是不敢、也不可能處置這樣一個譽滿朝野的死諫之臣的。
可這一切幻想,終歸隻是幻想。
王景低垂著頭顱,耳邊像是無數隻蟬不,五月的孝陵衛似乎真的有很多蟬,但不管是什麼了,總之,王景已經聽不清薑星火在說什麼了。
依稀之間,薑星火似乎在說什麼“遷徙”、“海禁”、“商業”。
王景的雙眼開始出現金星,腦海裡天旋地轉,仿佛有一萬個朱高煦在擰著他的脖子,下一瞬間又把腦袋“倏忽”一下踢到了天上去。
“——咚!”
王景重重地栽倒在了地上。
“王侍郎暈倒了!”
人群中爆發出了驚呼聲。
旁邊的大臣驚呼道:“快扶起來!”
“扶起來乾什麼?彆添亂,給他放平了躺著!”閒暇時間喜歡看醫術的大臣如是說。
人群一陣慌亂,好些人圍過去看王景,有人喊道:“傳醫師!傳醫師啊!”
又有人說:“彆圍著,或許是中了暑氣又急火攻心,快把他抬到這裡麵,蓋個簾子避暑!”
於是乎,王景成功躺進了自己下令訂做的板板裡。
朱高熾呆呆站在原地,張口結舌地看著這個突然昏迷的家夥,剛才還一副慷慨激昂要與薑星火一決生死的架勢,怎麼轉眼間就變成這副模樣了?朱棣此時臉色卻並不好看,站在旁邊看著他,卻沒有立刻做點什麼動作,好像在等待著什麼。
不多時,醫師就來了。
該說不說,王景之前為了防止有人中暑暈倒,把醫師、板板、涼水、毛巾,都準備了個齊全,如今自己倒是用上了。
而隨著醫師的到來,周圍的人群則紛紛向兩側躲閃開來,就好像隻要再慢一秒,就得被殃及池魚似的。
過了片刻,醫師診斷完畢,查清楚了王景的情況。
“他怎麼了?”朱棣問道。
一名醫師戰戰兢兢地答道:“王侍郎上了年紀身體虛弱,如今暑氣炎熱又上了火,急火攻心才導致的,服些解暑去火的湯藥應該就無事了。”
朱高煦恨恨地心想:“還以為你這老東西是裝的呢,沒想到居然真是暈倒了。”
朱棣歎了口氣,說道:“來人,立刻將王侍郎抬回府中休息。”
頓了頓,朱棣又補充道:“就用這個抬,不用換彆的折騰了。”
身邊的太監拱手道:“遵旨。”
隨後幾個孔武有力的宦官,就這麼七手八腳地抬著王景的板板離開了,其餘方才圍上來的太監、錦衣衛也紛紛退場。
而當王景和他的板板被抬走後,現場卻陷入了詭異的、鴉雀無聲的寂靜當中。
所有人都看著薑星火,但沒人說話,黃福想說,但他知道,這還不是時候,關於大明版的【鹽鐵會議】,要等祭拜儀式結束之後再說。
而王景的退場,就如同武定侯郭英的死訊一樣,似乎寓意著某種舊時代文臣武將的落幕。
正如薑星火所說的那句一樣。
“大人,時代變了”。
當新時代的浪潮,被曆史洪流所裹挾著,無可阻擋地碾壓過每一個身處其中的細小塵埃個體的時候,在這種偉力之下,任何人的意誌似乎都顯得無比渺小與可笑。
當卯時的鐘聲響起。
當清晨的紅日高懸。
文武百官在皇帝的帶領下,徒步走上紫金山孝陵的山路。
大明帝國,也在朱元璋的見證下,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ps:重新修改了一下分卷,目前《大明國師》共五卷,電腦網頁版應該能正常刷新出來,手機可能需要在目錄頁麵點一下重新下載。
免費卷:第一卷【星火初燃】收費卷:第二卷【獄中講課】、第三卷【國師祈雨】、第四卷【江南平亂】、第五卷【新舊之辯】
明天開始第六卷【工業革命】的第一章,也就是大明版的“鹽鐵會議”,最少一萬字起步。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