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原理
治理黃河,大而化之的話無非就是三點,誰來都這樣,思路、方法、技術。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既然薑星火已經改變了曆史,那麼現在的大明跟以後的大明無論是在經濟、技術還是生產力等諸多方麵,肯定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從思路上來講,雖然直接把黃河扳回從山東丘陵上麵的那條故道是最優解,但考慮到這麼多年以來,黃河奪淮入海,早就跟很多本屬於淮河的水係打斷骨頭連著筋了,那麼將黃河分流,重新恢複元朝中期“大小黃河”的狀態,再把淮河也從長江入海的現狀糾正過來,才是第一階段治水的理性方案。
等到黃河分流,淮河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入海口,然後才能考慮第二階段,讓黃河也回到自己的入海口。
第三階段,就是在黃河兩岸建立大堤,約束黃河的泛濫。
第四階段,則是從根本上治理黃河,也就是解決中上遊的水土流失帶來大量泥沙沉積的問題。
因此,如果僅僅是第一階段的治水方案,那麼在現有的條件下,雖然很有挑戰性,但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或者說,哪怕聚集了十幾萬人進行施工,隻要軍隊數量足夠,錢給夠,在待遇上不要過於苛待民夫,那麼激起民變的概率都不大。
錢,薑星火自然會想辦法。
而既然思路沒問題,那麼其實就是方法和技術上的事情。
宋禮問道:“鋼筋?大明有那麼多的鋼材嗎?我聽說新式煉鋼法生產出來的鋼材,還要供鑄炮和火銃、甲胄使用。”
薑星火搖了搖頭,隻說道。
“不需要那麼多。”
隨後,薑星火跟宋禮解釋起了原理:“鋼筋,顧名思義,就是用鋼材來作為建築的筋骨,給建築提供支撐,令其更加穩定牢靠.但實際上,隻需要在重點的工程裡使用就行,並非是所有建築或堤壩都要用鋼筋。”
“當然了,即便如此所需要的鋼也不少,但問題是,大明的鐵產量其實一直都不是問題,你應該也曉得,作為專營商品,鐵的產量一直跟使用量不成正比,現在大明一年煉出來的鐵,恐怕能夠全國好幾年使用才能用完,所以很多冶鐵場一直都是休息的狀態,如果有治水的項目,反而能促進這些冶鐵場的生產。”
“畢竟,冶鐵場裡麵的鐵錠,那可都是堆成山了,而隻要焦煤足夠,需要的鋼材,很快就能冶煉出來,而這些鋼,不需要達到跟軍用同樣的品質要求,隻需要結實耐用就好了,所以鋼筋在產量上是能得到保障的。”
現代的鋼筋,其實也是起源於工業革命,正是因為鋼鐵工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所以才有了大量生產鋼筋的物質條件,而相應的技術,也取得了突破,讓現代鋼筋成為建築業的利器。….
internaservererror
theserverenunteredaninternaerrorandasunapeterreest.eithertoadedorthereisanerrorintication.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