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補藥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國師 > 第五百二十九章 補藥

第五百二十九章 補藥(1 / 2)

第529章補藥

“殿下,那我們今晚要不要邀請大明的李大帥前來赴宴?”枚秀夫詢問道。

陳天平思索幾息,隻道:“暫且不必。”

“啊?”

眾人愕然,難道這位安南國王覺得對方根本不著急嗎?既然這樣又何必費這個勁火急火燎地把大家夥召集起來問策呢?

陳天平淡淡地瞥了一眼那個提出建議的枚秀夫,平靜地說道:“本王認為,撤軍的事情雖然急迫,不過既然明軍還駐紮在安南國內,若是冒然派遣人前往,難免招惹麻煩,影響安南國與大明國的關係。”

這番話說的冠冕堂皇,但其實就是不想在大明麵前太跌份的意思。

“……是。”

枚秀夫閉口不言,再度退到自己的座位旁。

“殿下英明。”

一位武將起身說道:“不過還有一件事情。”

“據末將所知,北部邊境線上的幾個大城池已經被大明控製,或是改名為交趾布政使司的府縣,或是成立了屬於大明的州,但具體的邊界線劃分還是不清楚,還請殿下與大明的李大帥商議如何勘定邊界,豎立界樁。”

陳天平聽明白了這位將軍的意思,將軍們對於勘定邊界、豎立界樁這些事情當然沒有什麼興趣,但對於劃分防區地盤的興趣,不僅有,而且很大。

現在內部有大明的遠征軍,外部有交趾都司的邊界駐軍,這些安南的武人自然不敢造次。

可這不意味著等大明的遠征軍走了以後,北部邊境線的軍事壓力沒有那麼大以後,這些安南的軍人不會故態萌發,繼而野心膨脹。

畢竟在此之前,安南人尚武的風氣已經形成,而且由於常年的對外戰爭,安南國的軍隊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龐大的規模水平上,所以也無可避免地形成了武人社會地位的抬高。

眼下雖然對大明的戰爭失敗了,可這些武人,卻並不會放棄維持舊有地位的打算,這種對於地位的維係,也必然是以保持軍隊規模和地盤為基礎的。

因此,這些武人肯定會產生覬覦之心。

這種事情,隻怕是誰也阻止不了。

果然,那個武將才剛剛坐下,另一位武將便站了起來:“啟稟殿下,末將附議!”

隨即其他幾個主要的武將也相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末將讚同!”

“末將亦是如此。”

“……”

看著底下站著的眾多武將,陳天平暗歎一聲,這些武人都是現在清洗過後的安南國僅存的能征慣戰之將了,可惜,他們的眼光,未免也太淺薄了一點。

自己真的能靠這些人,保得安南太平?

“諸位的意思,本王清楚了。”

陳天平揉揉眉心,說道:“既然如此,本王會與大明的李大帥去談的。”

陳天平揮手示意眾人坐下,隨後又對枚秀夫說道:“你奉本王的命令,去告訴李大帥,本王希望與他在明日舉辦一個簡單的酒宴,慶祝我們安南國在剿除匪患上取得的勝利,請他務必賞臉。”….

“遵命!”

枚秀夫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

李景隆很快就接到了枚秀夫的邀請,對此李景隆倒是沒什麼抗拒的,畢竟主動權在他這裡,安南國無論如何都是翻不了天的。

而因為李景隆出去打獵的距離較遠,是到西麵的森林裡走了個來回,離開一共有兩天的時間了,因此也堆積了一些需要他處理的文件。

之所以有這麼多文件,主要就是因為大明從安南國撤軍在即。

中樞下令從安南國撤軍,有兩個方麵的考量。

一個方麵,就是節約軍費。征安南的軍費開銷是相當驚人的,雖然戰爭持續的時間不算長,但畢竟是足足二十萬大軍的人吃馬嚼,而後續留在安南國境內的幾萬遠征軍,即便安南國本身的財政能承擔一些花費,大明也得出一部分錢,不然全壓在安南國的老百姓頭上,怕是馬上就會陷入匪患越剿越多的怪圈。

另一個方麵,則是這部分機動兵力有使用的需要。彆看大明的總兵力很多,能達到一百多萬將近兩百萬的規模,但實際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不能進行機動的,屬於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蹲坑兵力,需要在各地進行駐守,訓練少戰鬥力低下,用於維持地方尚可,真拿來野戰是絕對不行的與之對應的,就是一些能夠進行野戰的兵力,這部分兵力,在洪武朝的時候比例是相當大的,譬如八大塞王以及南方的京師的二十六衛親軍,還有諸如鬆潘精騎、甘涼鐵騎這些精銳騎兵部隊。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靖難之役,對於整個大明帝國的精銳機動部隊,是一場血肉磨坊式的消耗,真定、白溝河、德州、夾河、槁城、靈璧,一場場慘烈的戰役打下來,打到最後,南軍的德州和真定兩個大營兵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帝國所有的精銳機動部隊,幾乎都打空了,這也最後梅殷隻能帶著不到十萬未經訓練的二三線兵員困守淮安不敢出戰的原因,因為梅殷很清楚,一旦出戰,那麼在淮河平原上麵對如狼似虎的燕軍主力騎兵集群,這些新兵蛋子就是送菜的,彆看有八九萬人,真打起來,燕軍一兩萬騎兵就能把他們攆兔子似的擊潰驅散。

所以,現在的大明已經無法聚集起像洪武朝一樣多的機動兵力了。

在北方,用來填北部邊防線的填線部隊都填不滿,還麵臨著秦、晉兩藩的潛在威脅,山東倒是有新建的備倭軍,但這些從南軍整編而來的部隊,到底要訓練到什麼時候才能形成戰鬥力,誰也說不準。

而且燕軍主力整編成的京營三大營已經開始陸續開拔北上了。

因此李景隆手上這幾萬一直滯留在安南國,有戰鬥經驗的機動部隊,到底什麼時候能回國,然後留駐在南直隸一帶填補京營主力北上留下的空缺,就成了很關鍵的問題。….

“先把交趾布政使司的文書給我。”

在大明撤軍後,雖然由駐安南國的天使館負責大明與安南國之間的事務,但這隻是一些日常性的事務,如果真的遇到了大事,其實是要交由交趾布政使司布政使李至剛和交趾按察使司按察使黃信兩人來進行商議決斷的。

這倆冤家能不能配合到一塊去暫且不說,反正真要是有十萬火急的軍國大事,你指望在現在這個通訊條件下,讓南京城那邊有什麼快速反應,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交趾布政使司正是從安南國身上割出來的地建立的,跟安南國緊挨著,二者之間的各種問題,肯定是少不了的,譬如土地劃分、人口流動、罪犯抓捕、貨物往來等等。

所以在明軍撤軍後,交趾布政使司雖然理論上沒有代表大明進行外交的權限,但實際上卻要承擔這份責任。

李景隆詳細地瀏覽了交趾布政使司抄送給他的文書副本,一邊閱讀,一邊不自覺地頷首表示讚同。

大明朝廷的滲透能力,在這段時間裡逐步展露出來,短短半年多時間就控製了安南國原本的紅河三角洲區域,而且控製力度相當不錯,這在大明朝以往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反正洪武朝也沒怎麼大規模擴張過就是了,建文朝更是忙著打內戰。

大明對於交趾布政使司的控製,跟廣西布政使司的模式是差不多的,主要是流官和土官結合的模式。

在大明的控製範圍內,除了原本就是安南國流官郡縣外,還包括了安南國境內的其他大小城市、乃至一些鄉邑,這些雖然具有流官的條件,但實際上還是土官在控製,而這些地方的土司、貴族都願意投靠大明朝廷,並為大明朝廷效勞,大明自然欣然接納。

不過這種接納也隻是暫時的,等到大明穩住了局勢,徹底控製了交趾布政使司,然後封鎖邊境線,把交趾布政使司鎖死,到時候自然會對這些土官動手,實行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是大勢所趨,任何土司無論在當地多有實力,麵對明廷這個龐然大物,尤其是尚在上升期的明廷,都是無能為力的。

而且,彆說是明初了,就是明末,想要捏死哪個土司,哪怕是最大的土司,那也隻是看明廷想不想的事情。

就拿萬曆三大征的播州之役舉例,播州地域介於川、貴、湖三省之間,地勢險要,方圓二千裡,是西南夷中麵積最大的,民風剽悍而富有財富,妥妥的一個小型王國。

而楊氏統治播州的曆史更是久遠,久遠到能從唐朝末年楊端設計打敗南詔的穆星天,繼而受唐朝冊封播州,世襲官位算起,中間曆經兩宋與元朝統治後,又投降大明成為播州宣慰使,前後將近三十代人,經營了七百年之久,用“根深蒂固”都描述不了了,隻能說上下渾然一體。….

可即便是這樣,大明一旦決心平叛,調集四川、貴州、湖廣八省兵力,出兵二十四萬,耗銀約二百餘萬兩,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把經營播州足足七百年的楊氏給從地圖上抹平了。

所以,隻要能完成合圍,那麼對於大明來說,任何土司都不足為懼,顯然給當地土官一些小恩小惠來安定其心更是必要的舉措。

儘管一部分地方的實權都掌握在安南國原本的土司手中,但這並不妨礙大明朝廷利用他們的資源來擴張版圖,尤其是很多原本諸如官道、驛站等設施,朝廷更是能夠直接拿到手,至於更費事的一些資源,也隻需稍微付出一些錢糧就能輕鬆搞到,省去了許多麻煩和困擾。

總體而言,整個交趾布政使司的地方交接是很順利的。

而且,紅河三角洲的農業、畜牧業都頗為發達,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產量也相當驚人,有了這個糧食產地的補充,隻要能夠維持穩定統治,那麼整個大明的南方,其實都有了一個能兜那麼一點底的後路,至少不用把帝國南方的糧食重任都壓在江南一隅之地上了。

總之,交趾布政使司統治的地方,確實是個膏腴之地,穩定下來以後,僅僅幾個月,李至剛就發現,這裡的農產品稅收收入一直維持在一個相對於大明其他地方基本不可能達到的驚人水平,大量的糧食因此流入倉庫。

而交趾布政使司的漢化教育工作,也在穩步推進著,除了一眾派遣來的官吏,諸如裴文麗等安南本地儒生,也在協助進行這項工作,而裴文麗等人,工作的態度更是無可挑剔。

事實上,這也有紅河三角洲區域,本就靠近大明,以前就是華夏領土,因此漢化程度一直不低的因素。

這終歸是好事,相信在交趾布政使司一眾官吏的努力下,這片區域的百姓,很快就能實現對大明的初步認同,畢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太多的民族國家認同感,當地的百姓們也更多地是被土司所統治著。

而之後徹底同化的事情,肯定就要緩慢的多了,可能會持續數十年乃至上百年之久。

但無論如何,在這種處理方案下,大明肯定不會像薑星火前世一樣陷入安南戰爭的泥潭,這是必然的。

安南國雖然元氣大傷,但依舊保持著存在,紅河三角洲這片膏腴之地被大明割讓走了,剩下的地方也能用來傾銷商品,可以說一絲一毫都沒浪費。

在薑星火前世,大明的問題就在於胃口太大,卻一口氣吞不下,不分好壞都要硬吃下肚子,肯定是要出問題的,而且對待安南百姓和地方勢力的態度也一直在變,沒有選擇扶持一個代理人,毋庸置疑是錯誤的。

接著,李景隆又看了薑星火的來信。

薑星火的來信中主要講了講現在大明國內的局勢,以及變法的進展,敦促他不要迷戀安南國內的安逸生活,早日率軍回歸大明,大明國內現在很需要他坐鎮。….

除此以外,因為信件的保密性不高,薑星火就沒再說彆的了。

李景隆敲了敲案幾,下定了決心。

“本將軍考慮了很久,決定采納國師的意見,先禮後兵。”

李景隆說道:“等到明天的宴會再談判,如果他們願意妥協,那就按照我們的計劃執行,如果對方態度強硬,我們就用兵。”

屬下:“.”

看來這就是李景隆版本“先禮後兵”的含義了。

隻能說,不是好好說話說不起,而是一言不合掀桌子更有性價比。

“反正我們重兵駐紮在這裡,也不需要擔心什麼。”

在座的屬下紛紛點頭稱善,口稱曹國公乃是一代名將,有勇有謀,深諳韜略,安南人定然早已懼怕雲雲。

“國公,您認為我們派誰留守比較好?”一名屬下問道。

這裡的留守,自然指的是城外的軍營,那裡駐紮著上萬明軍。

李景隆想了想說道:“還是讓張輔留守軍營吧。”

眾人紛紛點頭,如今已經晉升侯爵的張輔確實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實際上,如果大明遠征軍的主力撤離了安南國,剩下留在安南國清化港和商道沿線的軍隊,現在上下一致都認為,交給張輔來指揮是最合適的。

除了張輔的能力已經被證明了以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是一份任務不算繁重但足以稱得上“獨當一麵”的履曆。

這種履曆,在張輔今後的晉升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如果你隻有領軍打仗,而沒有駐守地方獨當一麵的經曆,很多位置,都是做不了的。

張輔其實有他爹河間王張玉的遺澤,做到國公是早晚的事,但張輔更希望的是自己掙來,所以張輔本人也一直對李景隆表達了這個訴求。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張輔跟著大軍歸國,那麼無論是調取五軍都督府坐衙門還是參與北征,都不太可能撈到什麼功勞,畢竟那麼多名師大將在前,論資曆張輔也拿不到單獨領軍出擊的機會。

所以,還不如留在安南國獨當一麵。

而眼下李景隆任命他駐守軍營節製軍隊,實際上就是在有意地培養這個年輕人,給他機會。

“國公,我認為不妥。”

有人搖頭道:“還有兩位侯爵呢,如果讓張輔負責指揮,那這兩位侯爵就得打下手,又非是與河間王有舊,不見得賣麵子,恐怕他難以服眾,畢竟張輔是新晉的侯爵,而且他還沒有進行正式的冊封,這就不符合規矩了。”

“是啊,新城侯的身份地位終究是欠缺了些,恐怕會被其他侯伯所詬病。”又有人說著。

李景隆擺擺手,沉聲道:“這事就交給張輔處置吧。”

五星上將既然發話了,那屬下們也不再多說。

“遵命!”

一乾屬下齊齊俯身拜道。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最新小说: 多情劍客無情劍 契約女友太美,大佬一個個淪陷了 悠閑小軍嫂 大理寺第一主簿 爺是病嬌,得寵著! 撩錯攻略對象後,每天被迫修羅場 白天冰冷的雌性,夜裡被大佬哄軟 惡雌隻想洗白,獸夫偏要她洗白白 傾城毒妃:邪王寵妻無度 末世重生之我在空間產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