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三衛是想借著阿魯台鬨事,也能從中分一杯羹。
不過三衛內部的意見並不一致。
朵顏衛少興阿自恃本衛實力第一,期望從中得到最多好處,因此出兵助阿魯台最為積極。
艾興嘎胸無大誌,純屬機會主義者,一麵怕不出兵得不到好處、怕得罪阿魯台,一麵又擔心若阿魯台敗了,會禍及於他。
隻有福餘衛的安巴海,立場最明確,不能與大明為敵。
但福餘衛在三衛中最弱小,他若不出兵,其他二衛會對福餘衛不滿,韃靼今後會怎麼對付福餘衛可想而知。
畢竟大明遠在天邊,韃靼、朵顏和泰寧都是貼隔壁的鄰居。
不過他早就叮囑手下,出工不出力,他派出的人最少,躲在最後。
阿魯台雖然對安巴海不滿,但安巴海說福餘衛弱小,人少兵寡,戰不起也死不起,隻能如此。
阿魯台也不指望福餘衛那點人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隻要能讓三衛在宣府一帶牽製大明,他就可以有更多的籌碼與朱棣討價還價了。
一個韃靼小將跑進大營:“太師,大明使臣來了!”
“哈哈哈,怎麼樣?”阿魯台心情大好,左顧右盼,得意地對幾位頭領說道:“我說的吧,朱棣不會發兵,他現在隻敢派使臣罵人。去,讓使臣進來,本太師要聽聽這麼朱棣罵人用的是什麼新鮮的詞語?”
“前去!”韃靼小將推搡著明國使臣。
這明國使臣踉蹌著進了大營,差一點摔倒,臉上毫無疑問地帶著害怕的神情。
“啊?”眾人都呆住了,然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
“太監,一個太監...來做使臣...”阿魯台指著明國使臣大笑起來。
明國使臣是誰?海壽。
對,就是禦馬監少監海壽。
還記得嗎?當年馬哈木挑釁大明,永樂皇帝寫了一份討伐的檄文,就是這位海公公跑去瓦剌大營,當著馬哈木的麵宣讀的。
瓦剌兵們差點要宰了他,他卻撿了一條命逃回來了。
如今,這麼“美”的一樁差事,他怎麼又“自告奮勇”要去韃靼大營宣詔?
鬼的自告奮勇!還不是高希乾的好事,他對永樂皇帝說海壽辦事得力,又有前往瓦剌頒討伐檄文的工作經驗,殊為難得,因此再次保舉海壽為大明使臣,前往韃靼大營申斥阿魯台。
我去!海壽接到旨意都來不及罵高希,隻想立即跳下紫禁城的宮牆一了百了,總好過去韃靼大營送死。
正當他琢磨著該從哪處宮牆跳下去合適時,“仇家”四王爺朱高爔高希)卻來找他了。
高希也不找地方,就在宮牆上麵授機宜,直說得海壽心花怒放,屁顛顛地卷起申斥阿魯台的聖旨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