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江山一體_我祖父是朱元璋張浩朱允熥_思兔閱讀 

第201章 江山一體(2 / 2)

人間有百業,隻要百姓能用以糊口謀生,既不觸犯王法又不有違倫常,就算是出海又有何不可?

當下,馬上朗聲道,“陛下聖明,既然出海之事有待商榷,那開放海港口岸就勢在必行!取稅銀充實國庫,用以民生,乃大善之舉!”

老爺子想想,似乎明白了,瞪眼看著淩漢,“敢情你在這等著咱呢?”

本要發怒,但轉念一想,淩漢雖然頭鐵,但也不敢這麼算計他。唯一能出此策略,指揮六部大臣跟自己打官司的,也就隻有自己那寶貝孫子。

心中的火又馬上消了大半,想了想,“這事是皇太孫提起來的,那你們就等他回京跟他奏議!”

~~~

朱允熥怕是一時半會也回不了京。

從開封開始,沿著洪水決堤的方向,尉氏,扶溝,周口等地微服查看。

讓他略微寬心的是,這些受災地區的地方官還算恪儘職守,能妥善處理災情,安置災民。尤其是淮陽一地,地方官從救濟災民開始,就把青壯召集起來,以工代賑。

不過,這一路走來,仿若調研一般,讓他對北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大明的經濟中心在江南,江南的賦稅占據天下七成,人傑地靈商貿繁盛,尤其是蘇杭和沿海之地,已經隱隱有了自由經濟的萌芽。但內陸諸行省,依舊是千年不變的農業為本。

這就使得百姓沒有其他的路走,隻能禁錮在土地上,看天吃飯。

除卻經濟還有文化,以前朱允熥去蘇杭之時,沿路各處學堂私學隨處可見。而在中原一連走了多處,都沒見到一處私學。

“孤記得,查抄天下僧產的時候,曾說過用廟產給各地治學,怎麼地方上,私學沒有,官學也不興旺呢?”

通往周口的官路上,馬車緩慢的行駛著。

因為是微服私訪,隻是尋常馬車,車輛裡除了他之外,還有解縉和鐵鉉,所以顯得有些擁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鐵鉉開口道,“臣就是中原人,略知一二。以中原為例,讀書的多是官員子弟,寒門學子甚少!”

“宋室南渡以來,北方淪為胡地,金時女真漢化重視科舉。但金元連年大戰在此,什麼都打爛了!再往後大元一統,幾乎是不開科舉,更不重視各府道官學,所謂聖人文章,不過是給漢人看的擺設!”

“而後大明代元,中原和北方各地又是連年大戰。讀得起書的豪門大戶,要麼破於亂世,要麼南逃安身,老百姓飯都吃不上,誰還在乎能不能讀書呢?”

“如今殿下有恩,命各地整頓官學。但恢複學風,非一朝一夕之功!”

“臣看來,數百年之亂,沒個三五十年,都恢複不了元氣!”

是呀,根子還在一個窮字上。

讀書是要錢要閒的,天下無數貧民,寒門學子卻屈指可數。若是家有耕地,又有牲畜牛馬,自然舍得讓孩子讀書識字。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北方百姓的擔子太重。江南賦稅充國庫,而北方之地,九邊用兵都是就近取糧征稅。

雖說軍衛有屯田,可話說回來,那些屯田夠兵士們自給自足都不錯了。

朱允熥思維跳躍,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事事都不儘如人意。

其實也不是他思維條約,江山社稷本是一體,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和其他事情無關的。

解縉開口道,“殿下,道德文章盛世興,推行官學急不來!”

“不是急!”朱允熥微微一笑,“一路走來有感而發,沒有外人,咱們君臣三個隨意說說!”

話音落下,車廂忽然停。朱允熥措手不及,身子晃了兩晃。

緊接著,聽外麵侍衛厲聲喝道,“什麼人攔住去路?走開!”

~~~

調整下角度思路,嗯嗯!

今天欠一章,我好好琢磨一下,會補償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安陵容重生之亂紅 千年之戀 普通人的另類生活 網遊之神偷盜賊 一夜成癮,禁欲佛子日日寵 少夫人安 離炎 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 我家魅妃超皮噠 重返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