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皇上,臣以為可以封王戍邊,隻不過需要加以限製。”
“比如說,漢朝的推恩令!”
劉伯溫將自己的觀點最終還是說了出來,這也是他最初的想法。
當初朱元璋要封王戍邊,劉伯溫其實不是特彆支持,畢竟分封製的弊端就在那裡。
隻要分封,必然就會出現這些問題。
但是之前劉伯溫已經厭倦了在朝堂上的爭鬥,已經無心於朝事,隻想儘快告老還鄉,返回青田老家。
每日種種田,養養花,度過晚年,是他現在最大的心願。
所以劉伯溫對封王戍邊的政策,也是隨波逐流,投了讚同票。
結果沒想到現在朱元璋在朝堂上咄咄逼人,非要他說出心裡話。
有了朱標的珠玉在前,他也不怕朱元璋怪罪,乾脆直接把最初的想法給說出口。
不過,劉伯溫說出這話,卻是將周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畢竟誰都知道朱元璋對自己的皇子那都是十分喜愛,要不然也不會非要給他們分封藩王。
結果劉伯溫竟然獻出如此毒計,讓朱元璋對付自己的兒子,這不是找死嗎?
推恩令,千古第一陽謀,也是漢武帝削藩最重要的手段,雖然手段稍加溫和,但是軟刀子殺人卻是最為致命。
直接導致了漢朝大量的皇子皇孫流落民間,淪為窮困潦倒的百姓。
劉備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山靖王之後,最後卻是一個編織販履之徒。
眾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想看看朱元璋會怎麼處理劉伯溫。
所有人都以為朱元璋要發雷霆之怒,隨後將劉伯溫拉出去剁了的時候,朱元璋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伯溫啊,伯溫,你可終於是說出了心裡話。”
聽到朱元璋的笑聲,百官們愕然的看著朱元璋,想看看朱元璋是不是氣糊塗了。
難道這個時候,你不應該直接讓人把劉伯溫拉出去嗎?
朱元璋沒有在意百官們怪異的眼神,反而說道:
“咱要聽的就是心裡話。”
“咱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有什麼話你們可以儘管說。”
“無則加勉,有則改之,咱隻希望咱的大明能在你我君臣手中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臣惶恐。”
劉伯溫見朱元璋如此說,趕緊伏地回道。
“好了,平身吧。”
朱元璋直接讓劉伯溫起身,隨後對身旁的朱標說道:
“標兒,既然你對封王戍邊的見解獨到,那你就說說這封王戍邊到底封還是不封?”
見朱元璋又朝朱標詢問,文武百官的眼睛又挪到了朱標身上。
總感覺今天的朱標好似不一樣,如同被高人指點一般,難道開竅了?
在眾人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朱標出聲道:
“父皇,兒臣覺得應該封!”
“哦,那你說說為何啊?”
“有道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朱標又開始侃侃而談。
以往的他隻能站在朱元璋旁邊旁聽國事,很少有這種能夠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如今第一次說這麼多話,朱標覺得這種感覺真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