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在李善長府邸沒有呆太久,在將事情交代完之後,李善長就讓胡惟庸去辦朱元璋交代的事情了。
胡惟庸從李善長府邸出來之後,大為振奮,渾身充滿了乾勁。
...
當朱元璋從上滬縣趕回應天府時,已經是三天之後。
這三天裡,朱元璋不斷的對馬皇後說著好話,解釋當初上畫舫的原因。
但是馬皇後卻是一點都不信,朱元璋雖然表麵看起來好似不近女色,但是骨子裡還是逃不過男人好色的特點。
要不然後宮那麼多妃子都是從哪裡來的?
而且朱元璋一生有26個皇子和16位公主,可以想象朱元璋的後宮生活有多麼豐富多彩。
眼見馬皇後生氣,朱元璋趕忙把朱標也一起拉上,給馬皇後解釋。
一直快到了應天府,馬皇後才原諒了朱元璋,讓朱元璋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對於這個在最貧困時期,就一直跟著自己的妹子,朱元璋是發自內心的寵愛。
當朱元璋來到應天城下,看到城上胡惟庸正在監工,不禁麵容一滯。
沒想到這胡惟庸這麼短的時間,就已經開始工部的工作,而且看著工程進度,看的出來,胡惟庸的確是上心的了。
“妹子,你和標兒先回去,咱去上城樓看看。”
說完,朱元璋下了馬車,朝城牆上走去。
胡惟庸看到朱元璋到來,大驚失色,趕忙上前衝朱元璋行禮道:
“微臣胡惟庸參見皇上,吾皇萬歲。”
朱元璋讓胡惟庸起身後,就看到城牆之上堆砌著大量的方磚,開口詢問道:
“這方磚多少錢啊?”
胡惟庸聽到問話,微微躬身道:
“稟聖上,方磚均價,三十六銅錢一方。”
“這一方磚,夠一個百姓吃上半個多月了。”
朱元璋沿著堆砌的城牆不斷打量,很快就發現了這方磚的不同,問道:
“這方磚上怎麼還刻有人名和年月?”
胡惟庸自信一笑,說道:
“開工之初,各地上交的方磚良莠不齊,或有缺損,或以次充好。”
“屬下以為鑄造城牆乃是百年大計,於是屬下就定下了一個規矩。”
“責成各地窯廠,每燒製一塊方磚,就要刻上燒磚者的姓名籍貫和日期。”
“並且還要記錄驗磚者官員的名字。”
“這樣以後,如果出現方磚出現問題,就可以很快定位到是誰的責任。”
“如此一來,從上往下,誰也逃脫不了責任。”
“好規矩。”
朱元璋聽完,臉上露出笑容,誇讚道:
“胡惟庸啊,為官者做一件好事容易,但是立下一個好的規矩,可是太不容易了。”
胡惟庸聞言,強忍著內心的激動,神色平靜的說道:
“這是屬下該做的。”
“屬下是這麼給他們說的,城牆如果開裂了,咱們該罰的罰,該殺的殺,誰也逃不掉。”
“但是如果城牆千年常在,那他們的名字不也會在城頭上光照日月嗎?”
“好,說的太好了。”
“咱知道你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朱元璋又誇讚了胡惟庸一句,隨後卻是語氣一轉,森然道:
“但是惹事的本領也不小,你說對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