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錚錚,矛如長林。
當藍玉率領的先登隊,真正來到淺水地帶之時,並沒有立刻亂哄哄的發起衝鋒。
反而在藍玉立起先鋒大將的牙旗之後,所有乘坐快艇的先鋒隊員,全都朝藍玉的牙旗開始集合。
這些先登隊員,在平時訓練時,就對這種登陸戰,早就軍事演習過無數次。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些隊員,自然是一清二楚。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先登隊員,全都是身披紙甲,雖然防禦力不及鐵甲,但是五十步之外防禦住弓箭射擊,還是不成問題。
這是李進專門為這些先登隊員打造的盔甲。
這些盔甲的主要材料是皮革,為了增加盔甲的防禦力,李進專門讓人將四層皮革膠粘製而成。
而紙甲的一些關鍵部位,比如說心臟以及胸腔位置,則會鑲嵌一些貼片。
之所以選擇紙甲作為先登隊的主戰盔甲,就是因為它輕便、柔軟。
雖然紙甲看似輕薄,但實際上它有著出色的防護性能。
使用多層皮革疊加的方法,能夠使紙甲具有一定的防彈和抗刺性,尤其是對弓箭的防護性更是極佳。
海軍先登隊的作戰目標主要是倭寇,對於這些倭寇,李進雖然談不上知己知彼,但是他知道這些倭寇的武器肯定是十分簡陋的。
至少弓箭是十分稀少的。
李進登陸戰最怕的還是遠程武器,畢竟隻要讓海軍先登隊能夠在海麵上列出隊形,那麼倭寇根本不足為慮。
李進最擔心的就是,在登陸的過程中,遭受到對方箭矢攻擊,導致傷亡慘重,這是李進不能接受的。
所以李進才弄出來,這麼一副紙甲。
它的作用就是能夠抵擋住一些威力不是很大的弓弩,威力大的弓弩倭寇也搞不到。
同時又能不影響先登隊登陸作戰,如果穿上沉重的盔甲,李進擔心這些先登隊在海灘上寸步難行。
而這些紙甲輕便,穿在身上,也隻是比普通的衣服重了一點,不會太影響先登隊的行動。
就連藍玉身上,都穿了一身純白色的紙甲,再加上頭上戴著的八瓣帽兒鐵尖盔,看上去好似滿清時期的貝勒。
當然,李進製造紙甲的靈感,就是來自於後世滿清身上所穿戴的紙甲。
其實紙甲的興盛,就是在明末清初時期,那個時候大明的財政崩潰,沒有財力製造出精良的鐵甲,隻能拿紙甲用來湊數。
這種紙甲大多數用紙片加上絲綢鑲嵌而成,結果大明軍隊穿上這些紙甲之後,根本抵擋不住滿清威力巨大的重箭,死傷慘重。
反倒是滿清人,繳獲這些紙甲穿在身上,能夠有效抵擋明朝箭矢的射擊,發揮出紙甲最大的作用。
如今李進把這些紙甲,應用到海軍先登隊身上,岸邊倭寇那些軟弱無力的箭矢,對先登隊根本造不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隻有個彆先登隊的隊員,被流矢擦傷,也是無關痛癢。
在藍玉的召集下,很快四百多名先登隊,就完全集結。
朱棣處在隊伍中間,臉上被頭盔的兜帽遮住,倒也沒有被藍玉認出來。
看著岸上黑壓壓一片,好似打架鬥毆一般,沒有任何陣形所言的倭寇,朱棣兩眼放光,心臟也是忍不住撲通撲通跳的厲害。
不是恐懼,而是興奮。
興奮到朱棣的雙手都有些情不自禁的顫抖,這些倭寇是真的不怕死。
竟然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出現在自己火銃的視野之內,而且沒有尋找任何掩體,這讓朱棣覺得這些人站在那裡根本就是一個個活靶子。
不,比靶子還要好打。
要知道在舟山島的秘密訓練基地裡麵,李進對這些士兵的訓練那都是五花八門的。
完全就是按照特種兵來進行訓練,各種體力運動,野外生存,還有射擊項目,隻要是李進能想起來的,統統都給這些人給安排上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百姓都是十分淳樸,尤其是義烏兵,體格強健,祖傳手藝就是打架,自然是極好的兵員。
再加上這些人都是李進專門甄選出來的良家子,在李進給他們不斷灌輸服從的命令下,這些士兵都能很好的練習李進設定的所有項目。
隻要糧食和銀子管夠,這些對於義烏兵統統不是事。
而李進最不缺的就是銀子。
在李進慘無人道的瘋狂壓榨下,這才訓練出堪堪及格的四百先登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