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份討賊檄文卻是有些想當然了。”
“正如李相所說,倭島離倭國隔著大海,我大明即便出兵,也抵達不到倭島。”
“是以,微臣以為討賊檄文可以發布,但是請求大明發兵的那一段,就彆添上了。”
朱元璋摩挲了一下下巴,目光又換向劉伯溫,想聽聽劉伯溫的建議。
劉伯溫好整以暇,輕聲說道:
“臣以為,我大明應當出兵。”
朱元璋眉毛一挑,有些驚喜道:
“哦?伯溫何處此言?快快說來。”
“倭島自前朝時期,就一直不服王化,且實力不弱。”
“當初元世祖忽必烈為了征服倭島,一共發動了三次征伐。”
“可惜,都因為倭島的誓死抵抗,以及有大海天線作為屏障,最終功敗垂成。”
劉伯溫侃侃而談,自從上次跟朱元璋商量過出海之事後,劉伯溫就在家中惡補關於海外的知識。
而在書籍之中,對於倭島的記載還算是略微詳細。
當初忽必烈三征倭島,卻全部铩羽而歸的記載,讓劉伯溫記憶深刻。
同時也讓劉伯溫對朱元璋打算征伐倭島的計劃,蒙上了一股陰霾。
畢竟當初威壓天下,戰力無雙的蒙古鐵騎,都對倭島無可奈何,更不用說現在仍舊疲敝的大明。
這個憂慮一直縈繞在劉伯溫的心頭,直到今天看到這份討賊檄文。
在劉伯溫看來,這份討賊檄文不是出自李進之手,更像是出自倭人之手。
或者可以說,是李進利用倭人的名義,起草的一份討賊檄文。
不過是誰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討賊檄文如果真的在倭島盛行,那麼大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倭島。
當年忽必烈為什麼會功敗垂成?就是因為倭島距離中原的距離太遠,而一旦倭島在海邊構築防禦工事,大軍遲遲不能進入倭島,則大軍的後勤補給就會出現問題。
畢竟勞師遠征,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問題。
如果明軍能得到倭島的允許,哪怕隻是占據一處小小的落腳點,那對於倭島來說,就是致命的。
所以這份討賊檄文,讓劉伯溫覺得,朱元璋若真的要討伐倭島,還真有可能成功。
“臣以為,此紙檄文,完全可以避免咱們大明重蹈覆轍,幫助咱們順利登陸倭島。”
“臣建議,這檄文當立刻謄抄多份,然後派人想方設法的在倭島進行傳播。”
劉伯溫一番話說完,直接讓李善長胡惟庸宋濂三人蒙了。
這劉伯溫在說什麼?大家討論的是同一個話題嗎?
還登陸倭島?大明連水軍都沒有了,還怎麼登陸?這劉伯溫難道是得了失心瘋?
“荒謬,實在是荒謬!”
李善長直接站出來,指責劉伯溫說道:
“劉禦史難道是想要咱們大明的將士,遊泳前去倭島嗎?”
“海上凶險萬分,更兼有倭寇和海盜肆虐,你這根本就是視我大明將士性命如兒戲。”
李善長義憤填膺,而胡惟庸卻沒有站出來幫自己老師,而是若有所思的看著劉伯溫。
劉伯溫卻直接無視李善長,繼續諫言道:
“皇上若想鯨吞倭島,臣以為不應該操之過急,而是先利用這份檄文,在倭島登陸之後,逐漸建立後勤基地。”
“待後勤穩定之後,則倭島必然為我大明所有。”
這一刻的劉伯溫好似回到了,當初幫朱元璋出謀劃策的打天下的時候,神采奕奕,自信無雙。
但是劉伯溫說出來的話,卻是徹底震碎了李善長宋濂的三觀。
鯨吞倭島???
這劉伯溫果真是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