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大明在李進的推動下,可不會留下百分之一的倭族,這種卑劣的民族,根本就沒有存活下去的必要。
在奴隸貿易的影響之下,大明的人力也變得廉價起來,與此同時,降下來的還有糧價。
畢竟在這些奴隸沒日沒夜開荒之下,大明的糧食明年肯定是要暴漲的,而且這些奴隸吃的少,乾得多,簡直比畜生還要畜生。
隻要是糧商,都能看得出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大明的糧價都會變得無比的便宜。
這可讓大明的百姓高興壞了,雖然糧價跌了,對以農為主的大明百姓也不友好,但是隨著開海的進行,大明的手工業卻也在悄然的發展。
尤其是從上滬縣傳出來的各種技術,被朱元璋大力的推廣出去,這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進入工廠工作,從而獲得更加高額的報酬。
糧價降低了,自己的收入變高了,大明的百姓自然家家有餘糧。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
百姓們有錢了,自然是想著娶婆娘,生孩子。
可以預見,大明的孩子將會在洪武七年甚至是洪武八年,迎來一波小高潮。
不過這個過程是無比漫長的,畢竟上滬縣技術的傳播,也需要不小的時間。
可是,在開海之後,大明肉眼可見的變得充滿活力起來。
這一幕看在滿朝文武的眼中,自然是歡喜無比,如果能在他們的手中締造出一個盛世,那他們也能隨著盛世一起,千古流芳。
隻是在有心人的眼中,上滬縣卻是成了一個香餑餑。
隻要能靜下心來觀察,就能發現,大明的這場變革,其實起源就來自於上滬縣。
開海是在上滬縣開海的,朱元璋甚至為此,把上滬縣列作經濟特區,親自管轄。
這個級彆甚至比應天府都要高一級,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上滬縣的重視。
更為神奇的是,去過上滬縣的人都知道,上滬縣充滿了新奇的玩意,那裡的繁華現在甚至要超過應天府,這種種的不可思議,已經說明了上滬縣的不凡。
其中也有人想要對上滬縣動一些歪腦筋,比方說強占上滬縣商戶的商鋪或者地產,不過第二天,這些人就被錦衣衛請進詔獄喝茶。
不過這人的背景有多硬,哪怕背後站著公侯,這些人都無一例外的死在了詔獄之中,還會牽連背後的公侯。
經過不斷的試探,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上滬縣是朱元璋的命根子,也是他的禁忌,誰動,誰死!!
因此,上滬縣雖然繁花似錦,但是卻不敢有一人有非分之想,反而是挖空心思學習上滬縣的各行各業,然後引入到大明的其他地方,從而帶動大明其他地方的發展。
一時之間,大明活力四射。
劉伯溫等文官,在見到朱元璋對於奴隸貿易的態度,以及奴隸貿易之後,大明的各種變化,也全都紛紛偃旗息鼓,默認了奴隸貿易的存在。
就在眾人每日忙的腳不沾地,處理大明政務的時候,錦衣衛突然出現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