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流官製度雖好,但是西南的土司,卻是不一定會配合朝廷。”
劉伯溫略顯遲疑的說道:
“畢竟這些土司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土皇帝當慣了,若是驟然換掉他們的官職,想必這些土司很可能會直接起兵造反。”
“到了那時,又要勞師遠征西南之地,恐怕會得不償失。”
改土歸流政策雖好,但是若是沒人願意執行,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以那些土司的脾性,如果能這麼乖乖就範,那麼土司製度也不會從唐朝一直持續到大明了。
朱元璋自然也清楚這件事的關鍵,可他卻是一點也不擔心,反而笑眯眯的說道:
“此事標兒已經在西南之地開始做了,而且將欽州的大部分土司,都送到了京城。”
“接下來隻需要按部就班,咱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南的土司之亂,就會被徹底平定。”
朱元璋滿臉都是驕傲,這才是他的太子該做的事情,至於這裡麵有沒有李進的功勞,朱元璋直接選擇性的忽視。
說完之後,朱元璋還把桌子上的密信,遞給劉伯溫,讓他好好看看朱標在西南乾出的政績。
劉伯溫趕忙接過密信,通篇讀完之後,對於李進還有朱標在西南乾出的事情,總算是有個大致的了解。
朱標在信中,不隻是講述了改土歸流的事情,還將之前李進抬高糧價的原因,從頭到尾也給說了一遍,十分的詳細。
劉伯溫和朱元璋之前,雖然聽錦衣衛百戶的奏折上說過李進抬高糧價的原因,但是終究沒有朱標這個當事人說的清楚。
在了解完這一切之後,劉伯溫對朱元璋說道:
“皇上,太子殿下在信中,向皇上請求海軍以及錢糧的支援,此事臣以為非同小可,應當儘快實行。”
“咱自然知道。”
朱元璋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這可是他的寶貝太子提出來的要求,自然要儘快滿足。
如果朱元璋知道,他的太子背後始終站著一個人,不知道又是作何感想。
“伯溫啊,你覺得咱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被標兒送進京城的土司們?”
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
“皇上,太子殿下已經在密信中說的很清楚,應當效仿千金買馬的先例,對這些土司們封官賞金,且要重賞,給所有的土司們做一個榜樣。”
“臣建議,皇上可以直接在奉天殿,文武百官的麵前,對這些土司重賞,從而讓這些土司歸心。”
朱元璋微微點頭,朱標在信中就交代了榜樣的力量,讓朱元璋厚待這些土司。
隻是朱元璋覺得這些人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即便自己賞賜他們,恐怕他們也要跑回去。
不過轉念一想,應天府這裡距離欽州,何止萬裡之遙?
以自己製定的戶籍製度,若是沒有自己的允許,這些土司怎麼可能跋山涉水,安然無恙的逃回去?
想明白這些,朱元璋不再糾結,大手一揮說道:
“既然如此,此事就這樣定了。”
“明日早朝,咱就對這些人厚厚的賞賜,希望他們不要不識抬舉,要不然就不要怪咱心狠手辣。”
朱元璋眼神中殺意一閃而過,麵容也微微一沉,讓殿中的劉伯溫隻覺得一股涼意,撲麵而來。
這些時日,劉伯溫隻覺得朱元璋身上的威勢,好似越來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