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進的勸說下,藍玉朱棣二人隻得悻悻而歸,獨留朱標一人,他還想跟李進商量商量接下來的商會之事。
見二人離開,朱標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後,這才開口說話:
“如今商會已經成立將近三個月,入會的商人多達上百家,這些商人全都包含各行各業,數量也越來越多。”
“為了便於之後的管理,我想要在商會之中再分門彆類的成立多個子部門,負責每一種行業的出海事宜。”
聞言,李進點點頭,很是讚同的說道:
“這個想法不錯,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每個行業建立元老會,作為各個行業的代表,他們可以直接向我們反應他們的訴求。”
朱標聽的一臉認真,而李進也毫不吝嗇的繼續提供自己的想法:
“元老會的成員不用都是每個行業的頂尖商人,黨同伐異,最重要的是聽話。”
“隻要肯聽話,即便他是乞丐,我也有辦法讓他成為行業狀元,如果不聽話,就算是富可敵國,我也可以讓他身無分文,流落街頭。”
說到此處,李進便朝著一臉好學生聽講的朱標詢問道:
“黃大人,你可知道商會的精義所在?”
被突然問到,朱標頓感驚異,當即潛心求教:
“不知,還請李大人賜教。”
“哈哈…”
李進則是笑了笑並直言道:
“賜教倒是談不上,隻不過是一點心得體會而已。”
“說到這商會的作用,咱們可以理解成,官府可以利用商會,進而再去操控商業。”
“以往的朝廷,奉行不與民爭利的原則,任由商人自行買賣,野蠻生長,隻有出了問題,之後,朝廷才會直接下旨抄家斬首,將商人人道毀滅。”
“但是這樣做,不僅僅大錯已經鑄成,而且對於商業發展極其不利,所以大明建立了如此長的時間,大明的商業依舊如同一潭死水。”
想到大明朱元璋對於商人一直存在的打壓手段,李進心中也是一陣微微歎息,商人逐利雖有弊端但也未嘗沒有好處。
“當年我在上滬縣成立商會,僅僅三年的時間,在我的操縱之下,上滬縣的商業開始蓬勃發展。”
“進而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經濟增長,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不是我自吹,縱觀如今的大明各個省份,能單獨拿出來且比的上上滬縣發展的地區,目前還真沒有!”
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上滬縣,李進臉上帶著一絲自豪與驕傲。
當然,朱標對此也是不可否認的,李進的能力確實很強,至少,在朝廷內,如此的能人異士,他還真沒有見過。
李進繼續說道:
“如今咱們在合浦縣也成立商會,再加上開海政策的加持,這裡的發展你也看到了,相信用不了多久,這裡就定能成為第二個上滬縣。”
朱標聽後不禁驚訝出聲:
“李大人的意思是,這一切都是商會的功勞?”
畢竟他可是了解的,商人對於他老爹的唯一作用就是國庫沒錢的時候可以拿商人進行斂財,若說真有很大的作用,他倒是不太清楚。
李進點了點頭,耐心解釋:
“商會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這部分原因不可或缺。”
“正是因為成立商會,在朝廷的背書下,商業才能快速發展,如果沒有商會,即便合浦縣有所發展,也不可能這麼快。”
朱標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說道:
“那如果將商會的模式推廣全國,也會有如此效果嗎?”
李進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說道:
“合浦縣,上滬縣都有地理優勢,想要達到這些地方的高度,難度肯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