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禁衛軍的事,朱翊鈞將俞大猷叫到了皇宮之中。
“老臣拜見陛下!”
“俞將軍快快請起,廣西,雲南,山西如今能如此安寧都是多虧了你的緣故,俞將軍辛苦了。”
朱翊鈞不顧俞大猷身上的血跡,連忙將他扶起。
俞大猷見當今陛下不嫌血汙,心中也慢慢鬆了一口氣。
“陛下,這都是老臣應該乾的。”
寒暄過後,也該進入正題了,“陛下,老臣從劉將軍那裡聽說你有重開水軍的意願,不知是否為真?”
俞大猷虎目圓瞪,緊緊地盯著朱翊鈞。
“俞將軍,你覺得這個時代是水軍,還是陸軍的時代?”
“陛下,當然是水軍了?”
“為何?”
“陛下,現在大明的火炮,有弗朗基炮,虎蹲炮,紅衣大炮三種,但在陸軍中,僅僅隻有弗朗基可以起到作用;但水軍可就不一樣了!隻要船吃水量足夠大,所有火炮都能搬到船上,成為移動的戰爭堡壘啊!”
不愧是著名的水軍大將,早早就有了艦載炮的想法。
“俞將軍久居福建,可見過弗朗基艦隊?”
“陛下,老臣未曾見過。”
“那可見過汪直的艦隊?”
“見過。”
“感覺如何?”
“陛下,汪直的艦隊單單一千料以上的大船就有不下十艘,八百料,六百料的大船更是不計其數,即使現在,老臣依舊認為我大明的水軍在海上是無法將其戰勝的。”
俞大猷異常的耿直。
“倘若朕告訴你弗朗基也有不遜色於汪直的海軍,俞將軍信嗎?”
“陛下,不可能啊,倘若他們真的有那麼強大的艦隊,為何屯門海戰,寧波海戰他們還會輸給我大明!?”
俞大猷不敢置信的問道。
“俞將軍,寧波海戰都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你憑什麼認為他們沒有進步?自從隆慶三年,他們就已經在澳門借居以來,已有將近二十年,已經完全準備好了進攻大明的駐兵地了啊!”
俞大猷聽後大驚,“陛下,那還不趕緊處理!?”
“俞將軍,如何處理,難不成你認為簡單的派兵就能處理掉嗎?朕差的不是一個澳門,而是一個強大到足以保護大明的海軍啊!”
“可是,陛下,現在的大明哪還有造遠洋艦隊的能力啊,哪怕是三寶太監當初下西洋的船隊圖紙都已經丟失了啊!”
“啊,怎麼會?現在的大明連千料的船都造不出來了?”
此事實在是朱翊鈞的知識盲區。
“陛下,自從大明實施海禁政策以後,原來用來造寶船的龍江寶船廠早已廢棄無用,那些原本寶船的圖紙也被劉大夏他們燒得一乾二淨,再也不複存在了啊!”
聽到這裡,朱翊鈞才終於明白了為何大明後期的航海技術遠遜色於大明前期。
“俞將軍,朕若是告訴你朕有重開海軍的想法,你認為第一步應該是什麼?”
“陛下,海禁政策不除,我大明海軍永遠都不可能發展起來啊!”
“既然如此,俞將軍,朕不日就會推選你成為江蘇總兵,朕對你隻有一個要求,把龍江造船廠給朕好好的修一修,明年開海之後,朕要你立馬就能造出一千料以上的大船!”
“可是陛下,海盜林鳳尚未出儘,臣無暇顧及啊。”
“打倭寇算什麼,船造好之後,朕允許你們直接打到倭國去,把他們一鍋端了!”
“是!臣保證完成任務。”
見到有能將敵人斬草除根的機會,俞大猷大喜過望,什麼職責都顧不上了,當即就要回去照顧寶船。
“俞將軍,今日先彆走,朕有個人要介紹給你認識。”看著俞大猷那眼巴巴的目光,朱翊鈞感覺有些搞笑,“急什麼,不差這一天兩天的。”
聽到陛下都這麼說了,俞大猷也隻好委屈巴巴地應了下來,“是。”
......
第二日一早,
太和殿,
一聲清脆的鞭鳴之後,早朝正式開始;
“陛下,江蘇總兵之職已空缺半月有餘,希望陛下早日決定。”
張居正首先起身報告。
“諸位愛卿,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陛下,臣推薦俞大猷。”兵部侍郎譚綸站了出來。
“俞將軍啊,是個好人選;張首輔,擬個折子送進來。”
“臣領旨。”
“陛下,禁衛提督李長收受賄賂,玩忽職守,致使禁軍癱瘓,戰鬥力下滑嚴重,罪無可恕,請陛下定奪。”
劉守有站出來稟告。
“那就罷職,補足虧空,三年之內,不允許參與國家事務;武清伯,認可朕的處罰嗎?”
“陛下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