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來時,各個連長表情各異,畢竟正常戰團不會出現連隊人數如此失衡的情況,最少的十幾人,最多的卻有兩百多人。
索什揚則看不出有什麼表示,隻是微微頷首。
“新兵改造情況呢。”
“最近一批改造成功的新兵是來自奈森四號的300名候選者和布拉卡托星係的200名候選者,最終所有人都已經手術流程,移植黑色甲殼的總計467人,得益於烏蘭胡達提供的新設備和他們利用stc模板生產的強化型藥物,相比前一次309的人數,本次改造的手術成功率已經接近大遠征時代新兵改造成功率,其中十一連的67人目前已經調走,六連的35人也已經指派到連隊中,剩餘還有365名新兵待定。”(上一章統計的數字是戰團返回母星時初始的數字,沒有加上這批新兵)
這次征兵索什揚是讓藥劑師協會自己獨立進行的,反正有之前那麼多次征募的例子和標準,其實已經不需要特意去盯著了,反正有知識頭冠在。
很顯然,增加連隊勢在必行了。
“現在五連的指揮層已經基本構建完畢,那就從十連調97名經驗相對豐富的戰士進入五連,另,原十連長阿爾明改任六連長,從十連調轉0名戰士重組六連,原六連更名為軍刀連,人員架構不變,十連新任連長.由巴赫拉姆士官擔任。”
當索什揚說出一連串人事變動時,一部分人顯得很驚訝,一部分人則表情平靜。
事實上做出這些決策不是索什揚一時興起,在這之前他已經和各個方麵都仔細談過了,而從星界騎士連隊框架中脫離是紮拉頓的要求,在前往泰拉和返回奈森四號的路上,他就單獨與索什揚談了很多次,雙方也都把話說得很明白了——這並非是深紅軍刀們過河拆橋,而是他們意識到他們和十一連一樣,很難真正融入到這個神秘的軍團之中,那麼這種情況下,或許大家保持著一定距離對彼此才會更好。
而且紮拉頓坦言深紅軍刀的目標就是向昔日墮落的兄弟,猩紅屠殺者複仇,至於之後的事,嚴格說他也很迷茫,或許隻能交給後來人自己決定,但在此之前他仍然希望保持著深紅軍刀的靈魂和根子。
索什揚對此也表示理解,畢竟深紅軍刀們在遠征中貢獻和犧牲都很大,他沒有理由指責對方翅膀硬了就要飛之類的話。
當然,並不是說自此他們就脫離了,深紅軍刀依舊會以星界騎士的一個連隊的旗號活動,他們的力量還弱小,紮拉頓直言至少得有四百人左右的規模才有可能向克拉儂複仇,不過現在他們的基因種子儲備最多支持再增加一百多人,深紅軍刀們需要自己想辦法通過交易等方式獲取他們那稀有的血脈——昔日吞世者軍團的種子。
至於阿爾明,索什揚知道這位自己一手帶上來的連長其實一直渴望真正帶領一個戰鬥連在最前沿的戰場上奮戰,在詢問了巴赫拉姆個人的意見後,他最終決定滿足阿爾明這個夙願。
在經過兩輪調轉後,十連隻剩下36人,不過還有365名新兵需要安排,這也是星界騎士這幾十年最大的特點,新兵比例非常的高。
這種情況下,維持一個新兵連就會顯得連隊結構非常的奇怪,於是索什揚宣布了第二項重大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