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燁的策論,他看過數十遍,簡直能稱得上是倒背如流。
現如今再看鄭和的策論,竟然發現,其中有些看法,竟然和朱燁所差無幾。
甚至稱得上是一模一樣。
就連思路,都是八九不離十的。
隻是在語言表述上的方法不一樣,卻都是側重於開放海禁,發展商貿,促進文化交流。
這就很奇怪了。
就算是巧合,也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怎麼可能兩個人的看法如此相像。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抄襲了另外一個人的想法。
可是這東西,不可能呀。
院試的時候,他可是親自監考,不存在舞弊的行為。
況且,兩人的號舍又沒有連在一起,而是互為對麵。
就算兩人互相拿著試卷給對方看,也需要足夠的視力才行。
看著策論上的蠅頭小字,劉三吾並不覺得,兩人的視力能夠那麼好。
離那麼遠還能看到這麼密密麻麻的微小字跡。
將劉三吾沉默不語,朱元璋的心中已經有了定義。
“可有什麼要說的?”
朱元璋開口,打斷了劉三吾的思緒。
“皇上,鄭和……和皇孫殿下的策論,所表達的觀點和看法,大同小異。”
“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劉三吾臉上的表情很是嚴肅。
作弊這件事情在當今大明是多大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
何況當時考場的主考官可是他本人。
若真的存在舞弊嫌疑的話,劉三吾自己都脫不得乾係。
可是,這到底怎麼回事,劉
三吾自己都是一頭霧水。
朱燁和鄭和兩個人,到底是誰抄襲了誰的?
朱燁肯定不會讓鄭和抄襲他的策論,那麼鄭和呢?
難道是鄭和知道了朱燁的身份,故意巴結朱燁,所以把自己的策論給朱燁看過?
也不對。
若是鄭和想要巴結朱燁的話,又豈會同朱燁一同參加科考。
若真是行跡敗露,兩個人可都是死罪呀。
誰會不愛惜自己的性命,作出如此愚蠢之事。
再者,劉三吾相信朱燁胸懷大才,用不著抄襲旁人的想法。
再仔細看向手中的策論,劉三吾愈發堅定自己對朱燁的信任。
回想之前朱燁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解決國事的辦法,劉三吾相信這樣的見解,朱燁用不得去抄襲旁人。
那麼,最大的可能性便是鄭和不知道用了什麼不為人知的辦法,抄了朱燁的。
越想,劉三吾越是覺得這種可能性最大。
“皇上,要不要徹查當初監考的官員士兵?”
劉三吾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原本就蒼白的臉,更白了。
可是他明白,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必須提出來,也不得不提出來。
朱元璋站起身,也不看劉三吾,徑直走到了劉三吾的身邊:“查。”
劉三吾不自覺的咽了口唾沫,知道朱元璋這一聲令下,怕是整個朝堂都要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