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是傻子,最起碼不像是朱燁想的那麼傻。
朱棣知道的瘋狂自然會引起朱允熥的注意。
可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朱棣明白,朱允熥從一開始下旨讓自己殲滅秦王和晉王兩人開始,他就已經沒有了退路。
朱允熥報著讓他身先士卒的態度,朱棣怎麼能夠看不懂呢。
所以他要讓朱允熥知道,自己不可能如他所願成為炮灰的。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朱允熥忌憚自己,輕易不敢對他動手。
況且,也是為了他之後的目的。
這場戰鬥必須贏下,他才能借機實施。
從一開始朱允熥痛下狠手,乾淨利落的收拾了他那麼多的兄弟之時,朱棣就已經知道了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周王。
但最後的下場定然不會比周王好到哪裡去。
從朱允熥給他下達的命令就已經明白過來了。
對於那些尚有餘地,且不對朱允熥構成威脅的藩王們,就是落得一個貶為庶民,流放外地的下場。
可是對於他們這種具備一定實力的藩王,即使沒有反心,朱允熥也不會手下留情。
秦王和晉王的反意昭然若知,自己出兵之時,朱允熥已經下了命令,這兩人絕對不留。
不留?
那意思就是要讓秦王和晉王死了。
朱棣心裡清楚,自己的反意雖然沒有表現在明麵上,但是依照朱允熥的性格,定然不會輕易留下自己。
到時候,要麼上繳兵權,做個閒散王爺,不問任何朝政。
要
麼,就隻能是死路一條。
朱棣當然不願意。
朱燁許諾給他的雄圖偉業,他還沒有成就。
所以,朱允熥日後給他的任何一條路,他都不想選。
朱燁說過,若是朱允熥真能夠造福大明百姓,安安穩穩當個明君,或許這江山還沒有他朱棣什麼事情。
可是朱允熥偏是不聽呢。
一門心思都放在內鬥上,根本就無心朝事。
這也導致朱燁越來越偏頗自己。
既然他的好大侄兒沒有心思過問江山朝事,那麼他這個叔父代勞也沒有什麼問題。
連朱燁不是都說過嗎,他日後稱帝,或許是天意難違。
所以,他朱棣絕對不會妥協的。
當然朱棣在前線忙碌著,朱允熥也不會閒著。
燕王和秦王這一仗,任誰都能看出來聲勢浩大,兩方針鋒相對。
眾人心裡也清楚,兩方必定一較高下,不分出勝負,這場戰鬥是不會結束的。
就在眾人都忐忑等待著結果的時候。
朱允熥卻在得知了前方的戰況之後,心中危機感倍增。
原本以為朱棣和秦王之間的戰鬥,因著人數上的差距,朱棣未必能贏。
很可能成為戰敗的那一方。
可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卻告訴了如今朱棣主導戰場一麵倒的優勢。
勢如破竹一般,打的秦王和晉王落花流水。
朱允熥頓時感到不妙,立即便指了方孝孺和齊泰以及黃子成連夜麵聖。
在連夜商討之後,朱允熥便下了詔令,命令工部侍郎張昺接任了北平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