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白起滅趙西方佛門的陰謀!
王座上,嬴政聽著李斯的話,滿意的點點頭,“白起何在?”
白起一起出列,恭敬答到,“臣在。”
嬴政威嚴道,“吾命你率大秦三十萬鐵騎,即日起攻韓,此戰,隻許勝,不許敗。”
“臣,遵旨。”
白起點頭,一抹濃鬱的戰意自麵上一閃而過。
身為兵家嫡傳,兵法一道上早已經參悟的出神入化。
就讓韓國,作為檢驗他這麼多年努力付出的成果吧。
很快,隨著嬴政一聲令下,大秦境內,三十萬兵馬,開始極速動員起來。
短短三日時間,便已經集結完畢,三十萬大軍,全部由白起統帥。
至於後勤,則是由蒙毅全權負責,二者配合起來,堪稱天衣無縫也。
很快,三十萬秦軍正式開拔,在白起的帶領下,向韓國攻去。
韓國,堪稱是戰國七國中最弱一國。
嬴政繼位的初年,便隻剩下國都陽翟和周圍十來個中小城邑。
人口總量不過勉強兩百萬,至於兵力,雜七雜八加起來還不到二十萬。
且不修兵革,不修戰備,軍隊戰鬥力低的嚇人。
白起率三十萬大秦鐵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橫掃。
短短三五個月的時間,竟然已經逼近了秦王都陽翟。
這下子,可把韓王給嚇的半死,連忙向其餘五國發出求援的信息。
信息發出去之後,燕,趙二國看到後,連回信都懶得回。
自家境內戰事還未平息呢,哪有空餘兵力去援助你小小韓國?
至於齊,魏,楚三個強國,卻是不屑一顧。
小小韓國,加上國都陽翟,也不過十幾個小城,還不到他們三國國土麵積的三分之一。
有何資格與他們這些大國並列,早早被秦滅了才好呢。
至於秦國滅了韓國來攻打他們?
那更是一個笑話了!
秦國國土接壤之處,還有燕,趙二國。
距離他們三國甚遠,豈能無端從天而降來攻打他們?
齊,楚,魏三國王上,皆作壁上觀,好像看戲一般,準備看大秦伐韓。
就這樣,在燕,趙二國騰不出手,齊,魏,楚三國作壁上觀的情況下。
秦軍勢如破竹,僅僅隻是三個月的時間,白起便率大軍,攻破了韓王都陽翟,生擒了韓王安。
消息傳回鹹陽,一時間,百官沸騰,群情激蕩,老秦人高升呐喊,擂鼓歡喜。
嬴政的威信,在此刻攀升到了一個巔峰。
朝中原本還有一些對開啟滅國之戰有些疑問的大臣。
此時心中的疑慮也儘皆散去,大秦有如此雄主,東出勢在必得。
大秦必定要成就統一天下的無上霸業。
秦滅韓之後,嬴政並未第一時間讓白起歸來。
而是命尉繚,蒙恬前去陽翟,清查土地,收割珍寶,同時將大批大批的糧食,運往秦國。
一年時間,一晃而過,原來的韓國,已經被大秦消化到差不多了。
秦地,加韓地,讓秦國版圖擴大,成為了六國之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同時,秦國國力再上升了一個檔次。
與此同時,一年過去,燕,趙二國之間的爭鬥,也落下了帷幕。
以燕國戰敗,趙國慘勝收尾。
大秦,鹹陽,麒麟殿上,嬴政身著黑色龍袍,麵色威嚴,雙目深邃。
王者霸道向外蔓延,整個殿中一片肅靜,針落可聞。
殿下,文武百官排成兩列,麵上有掩飾不住的激動。
嬴政開口,“燕,趙之戰雖然結束,但吾大秦進攻,統一的腳步,卻絕不可停下,吾大秦下一步的目標,可放在趙國身上。”
嬴政聲音剛剛落下,麒麟殿下,便有人傳出不同意見。
“啟稟大王,燕,趙二國,趙是戰勝國,底蘊猶在,燕是戰敗國,已經元氣大傷,我大秦為何不拿燕國開刀,反而要去啃趙國這個硬骨頭?”
嬴政一笑,道,“我大秦現在國力遠勝燕國,現在去攻燕,關東諸國害怕我大秦越來越強,必定不會坐視不理,反而會齊齊出手相助燕國,到時候我秦國便要陷入不利的局麵。”
“可趙國,底蘊猶在,依舊兵強馬壯,我大秦去攻趙,關東諸國自然樂得看我秦趙二國自相殘殺,依舊不會插手。”
“而這,便可為我大秦滅燕趙二國,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嬴政此話一出,文武百官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愧是自獻公以來最傑出的大王。
這般謀略,這般長遠目光,大秦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當即,秦王命王翦,白起各率二十五萬兵馬,合五十萬大軍,分南北兩路,進攻趙國。
趙國,國都,hd,趙王聽聞大秦率軍攻趙,勃然大怒。
“好一個秦國,以為滅了弱韓,便可不將天下諸國放在眼中了?”
“吾要讓秦國看看,我大趙鐵騎之威!”
趙王立刻下令,命趙國軍神李牧,率四十萬鐵騎,分南北兩路拒秦。
李牧率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自南北與秦軍交戰!
李牧,同樣得到了兵家真傳,且資質超絕。
於兵法一道上,推陳出新,舉一反三,兵法謀略,出神入化!
但其對手,同樣乃是大秦軍神。
白起,王翦二人,又豈是好對付的?
在五十萬秦軍悍不畏死的情況下,李牧連戰連退,大軍死傷慘重。
但卻守住了趙國國土,未讓給秦軍一寸。
hd,趙王見形勢不妙,連忙向其他國家求助。
魏國,楚國依舊作壁上觀,不願意出兵,想坐收漁翁之利。
燕,趙兩國剛剛結束戰爭,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趙王隻有聯齊,爭取齊國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與秦相抗衡。
秦國在諸國之中,皆安插有無數間諜,探子。
趙國使者還未抵達齊國,秦國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然後立即派遣一批策士,間諜,到齊進行遊說活動,破壞趙國聯齊的計劃。
趙王的計劃破滅,得不到諸國的幫助,支援。
春三月,秦國感到李牧的確是一個硬茬子。
繼續戰下去,討不了什麼好處,傷亡反而會越來越大,故選擇了撤兵。
時間流轉,眨眼間又過去了兩年時間。
兩年過去,秦再次出兵,白起,王翦率五十萬大軍,再次伐趙。
趙國依舊是老套路,派出了軍神李牧阻秦。
這一次,秦國並未打算和李牧硬碰硬,而是使出了離間計。
派遣大批間諜,說客潛入趙國,四處傳播李牧聯合秦軍,準備叛趙。
同時買通了趙王身邊的重臣郭開,不斷向趙王進獻讒言。
趙王一聽,頓時急眼了。
我把趙國大半精銳交到你手上,委以重任,伱卻要叛我?
當即便是連下九道王令,儘數收回了李牧的兵權。
同時命趙國大將,趙奢之子趙括,去前線統兵作戰。
趙括,精通兵家之事,在地圖上談論戰陣布設之道,就連李牧也說不過他。
隻是趙括經驗雖然豐富,卻從未上過一次戰場.
趙國換將,李牧被調回了hd,遭受趙王猜忌,含冤而死。
趙括率四十萬大軍,開始與秦軍交戰。
他一改李牧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改防守為進攻。
一時間,四十萬趙軍在趙括的統帥下,竟是奮起神威,一下子把秦軍給逼退了百裡。
趙國軍心大振,趙王更是紅光滿麵,自認為讓趙括領兵,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秦軍軍帳中,無數中層將領麵上露出不解。
“大將軍,趙括小兒,本事不如李牧軍神的十分之一,我軍不一鼓作氣擊潰趙軍,為何還要裝作不敵的樣子撤退”
白起,王翦對視一眼,笑道,“趙括小兒的本事,吾等早就看清楚了,我等的目的,是要將趙國精銳引誘到這個地方,然後一網打儘。”
說完,白起,王翦齊齊指了指六國地圖上用紅色毛筆圈住的一個地方。
眾將領圍上來一看,頓時倒吸一口涼氣,“長平之地!”
長平,乃是一個大大的盆地,周圍山脈蜿蜒起伏連綿,十分凶險,是兵家最忌之地。
白起,王翦之所以要將趙軍引誘到此地,便是為了一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