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城市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城牆,最多是在外圍有一些低矮的土坡。可以用作防禦。
但他們的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之前的城市的限製,之前城市的規模最大的時候,一個城市之中也最多五十萬人,除非是帝國首都那種多個城市聯係在一起的巨型城市,人口數量可以達到數百萬。但那本質上並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多座聯合在一起的城市群。在一圈城牆的內部的人口數量通常都不會超過百萬。
而眼下這些沒有城牆的村落,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0萬這個級彆,這已經無法被稱之為鄉村了,隻能說它是另外一種層麵的城市。
而鐵路將這些城市和中央的帶有傳送門的城市相連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城市的交通其實並不比擁有傳送門的城市差多少。原本兩座城市之間遙遠的距離在鐵路連通了之後,隻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跨越百裡距離來到另一座城市,甚至可以完成往返。
以往快馬加鞭的話,也是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但那種情況下隻能是少數人和少數物資以這種高速在不同的城市之間穿梭,如果是大軍的話,行軍起碼要幾天時間,後勤補給就更加困難了。
而在有了鐵路之後,不論是人員還是物資,都可以大批量,短時間內在不同的城市之間跨越。雖然比起空間門的瞬間跨越還是有巨大的差距,但問題是這些鐵路的數量是可以很多的,不同城市之間也可以相互交錯的連接。
傳送門隻能夠將兩個地點連接在一起,而鐵路的可以將一個城市與其他的城市之間彼此緊密的聯係。
正因如此,從某個層麵上來講,鐵路對於交通的加成效果甚至是要比起城市中的傳送門更強的。
不過在承影看來,鐵路出現之後,傳送門的價值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因為擁有傳送門的城市同樣可以建設鐵路。而這樣以來擁有傳送門的樞紐城市可以掌控的區域就比起之前大的多了,當鐵路將一個又一個傳送門彼此連接在一起,一座又一座城市之間的距離就被拉近到了近在咫尺的程度。
根據這個世界的曆史,想要建立帝國,起碼要在同一麵相鄰的四個傳送門建立起城市才足以做到。
原本想要達成這個條件是比較難的,不然的話,達成這種程度的條件也不足以建立起帝國了。
但現在鐵路出現之後,想要達到類似的條件的難度就大大下降了。原本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百裡,最好是要在五十裡內,這樣才能夠算作在同一側的相鄰城市,才能夠起到守望相助的作用。
但如果鐵路存在的話,就算兩座城市之間距離超過百裡。隻要有鐵路,彼此連接在一起,那彼此之間的距離彼此之間運輸物資所需要的時間和消耗。可能還不如原本的五十裡。
這也就意味著原先那些並不相鄰的城市,在有鐵路連接之後也可以起到相鄰城市的效果。
那麼未來帝國的首都可能就需要實際座聯係在一起,通過鐵路連接的城市構建的城市網了。
而這樣的城市網某種層麵上堪稱是堅不可摧。
承影其實就已經開始考慮構建這樣的城市群了,雖然他這座初始城市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了。五百裡範圍內連另外一個城市都看不到,但這正好可以作為他的大後方,在這裡發展科技也不用擔心被彆人搶去。
根本沒有人會關心他們這裡,而等到他們發展繁榮起來之後,其他人想要阻止也就很難了。
如今城市群正在沿著鐵道朝著四麵八方蔓延。
而這些城市往往會依托於煤礦,鐵礦等重要礦產建立。
他們就像是橘子上的黴菌一樣,飛快的在這片原本無人在意的大地之上擴展。
而鐵路就如同是一根根觸手一般,即將要碰到外圍一圈的城市。
通過滑翔翼和自己的蟲子。對周邊進行偵查,承影已經大致獲得了周邊區域的地圖,也就是自己周邊的那些地方的傳送門所在的位置。
而他這片區域也當真是堪稱兵家不爭之地。
就算是離開了他這塊最為孤立的土地。距離最近的傳送門也是單個的,在同一側並沒有與他相鄰的傳送門,距離最近的一個傳送門也有兩百裡。
這個距離對於這時代的軍隊來說,已經算得上是比較遠了,很難做到守望相助。而且兩個傳送門之間還有一座並不算太過高聳的山脈阻隔,徹底將兩地隔絕開來。
周圍零零散散分布的傳送門都是差不多的樣子,彼此之間兩三百米的距離,讓他們通過常規的兵力是難以互相幫助的,分彆被不同的勢力占據,不過在他們看來,自己未來也基本沒有什麼可能爭奪下一任帝國的主導權。統治者一個個都是保守勢力,準備等到新的帝國誕生之後,就像新的帝國效忠討一個貴族封號就好了。以他們現在的這種地形,就算是到了未來帝國建立之後也屬於偏遠地區。就算是帝國的大軍成功統一帝國,也不會把多少精力放在他們的身上。
而這些保守勢力的人並不知道,在承影看來,他們的地盤地形其實相當不錯,如果將距離不算特彆遠的這些城市彼此連接在一起的話,甚至足以構建出一個十二城聯盟,這還是隻算在同一麵的城鎮,如果算上了傳送門另外一麵的話,能夠被鐵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城市足足有三十座,所掌控的土地麵積,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裡,光是直接掌控的範圍,都足以建立一個帝國了。
【未完待續】
求收藏,求推薦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