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影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很少親自出場了。隻是在他們遇到技術難題的時候,進行一定的點播和提醒。而且這些提醒也都是潛移默化的,很多都會被他們當做是自己的靈感。
如今在不斷的擴張過程中,旅行者部落已經可以稱之為旅行者王國了。
經過了十年的擴張。人口越來越多,工程能力越來越強的旅行者部落。已經掌握了周邊。總共十八個洞穴,距離主基地最遠的那個洞穴,足足有十五公裡,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成功打通了地下隧道,繞過了一條岩漿河流之後與對方建立了聯係。
同時在不同的洞穴之間也建立了鐵軌,建立了鐵路網絡。
並不是有火車頭之後才有的鐵路。軌道運輸的曆史要比起火車更早。如果是在地球上的話,在火車出現之前也是有軌道運輸的。隻不過那個時候多半是用馬之類的東西來拉,這個時代並沒有什麼大牲畜可以讓人使用,但即便是用人力來拉車,在有軌道的情況下也要輕的多,在軌道交通存在的情況下,眼前規模的存在已經足以自稱是王國了。人口也已經膨脹到了一萬人。
這對於能夠生活在地表廣闊大地之上的人類族群來說,是個不怎麼起眼的數字,但對於隻能在地下洞穴之中苟延殘喘的人類來說,已經是如同奇跡一般的王國了。
而在人口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在水下進行工業發展的進度也開始大幅度的提高,農田開始有少數人進行承包生產。
雖然自動化的機械還沒有誕生,但大量的金屬工具,讓農田的開墾難度變得低了太多,種植這個世界的一些作物的難度也大大下降,可以有更多的人口在農業之外從事手工業和工業。
用來冶煉金屬和製作各種設備的水池被做的越來越大。
在進行這一係列征服之前,最大的水池。高度大約三米,長度最長的足有三十米,寬度則大約是五米。
做成這種長條形。是為了生產鐵軌,一次可以生產出足夠長的材料。但對於一些大型的機器,這種規模的生產空間還是太小了。
如今有了足夠多的人口。進行鋼鐵生產的水工廠,已經變得越來越大,如今最大的占地麵積已經達到了五公頃,雖然深度並沒有太大的加深,但容納的水的量已經非常多了,內部采用的是岩漿進行加熱,整個平台是懸浮在岩漿河流之中的,也就是說是一直都有岩漿在對這些水進行加熱,保證這些水不會因為外界的溫度降低而凝固。也保證在水中工作的人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工作環境。
至於說如何調節水溫,則是依靠從外界攜帶而來的冰,每一個工業人員都必須要熟練使用這些冰塊,對自己周圍的溫度進行控製。
人們已經搞清楚了,在不同的溫度之下,金屬有著不同的特性,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所以有的時候需要在水中隔離出一塊空間,專門在這空間之中加入冰塊,讓溫度降低,讓金屬保持在硬度稍微高一點的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加工。
至於說需要溫度更低的環境進行加工的。那就隻能是在外界用正常的方式製造高溫進行加工了,如果說正常發展的話,想要發展到這一步,想要靠著人造的高溫來對金屬進行冶煉鍛造。那起碼需要十幾萬人的城鎮建立起來才能夠做到,但如今,鋼鐵的產量已經非常之高。並且可以輕易的加工成任何形狀。這樣的產業的建設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而在如今有足夠的脫產人口的情況下,科技也在不斷的發展。在旅行者來到了這個洞穴,並且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之後,洞穴之中的人們就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它可以改變數百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可以讓一個原始部落得到飛躍性的發展。
所以任何技術發現任何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都會得到極大的重視。而他們在發現加熱的金屬在靜置一段時間之後會產生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這個吸引和排斥的力與這些金屬的方向有關。頓時就來了興趣。
其實這個現象就是加熱的金屬被星球磁化之後。擁有了微弱的磁性。
他們所在的這顆星球的內部同樣是鐵盒,以至於同樣擁有磁極,也就是說在這裡可以使用指南針,也可以給加熱後的金屬進行一定程度的磁化。
隻不過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磁力是很弱的。他們也沒有在自然界中開采到天然的磁鐵,但這個自然現象讓他們進行了諸多實驗。在某人的暗中推波助瀾之下,有人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電。
如果是在傳統的社會環境之下,在發展了無數年的人類社會之中,突然發現了電這種東西的存在。許多人可能會對這種戲法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沒用的東西。
但在一個剛剛被先進的技術改變的時代,這個發現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並且得到了大量的投入。
這些有磁力的金屬為人們認為很有開發的潛力,如果他們的實力變得更加強大,那麼未來理論上是可以作為很方便的工具,吸附在金屬上麵的。
而通過這些金屬可以產生的電,讓這裡的人本能的覺得,電和磁之間一定有某些聯係。說不定可以依靠著店來製造出磁力更強的金屬。
就是因為這樣一個跑偏的原因,這個世界對於電力的研發開始了。
【未完待續】
求收藏,求推薦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