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伏羅希洛夫進退兩難的時候,一旁的馬林科夫眼前一亮,雖然說馬林科夫的長相比較愚蠢,但是事實上能混到這種程度的人基本上都不蠢。
馬林科夫一眼就猜到了伏羅希洛夫躁動的小心思,雖然說上一次馬林科夫提名了華西列夫斯基,但是實際上這是馬林科夫給華西列夫斯基拋來的橄欖枝,邀請華西列夫斯基參加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的陣營。
但是華西列夫斯基始終不願意加入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的行列裡麵來,畢竟對於他來說,馬林科夫和貝利亞通過和華西列夫斯基的交談,不停的暗示,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加入他們的陣營。
但是華西列夫斯基對此通通選擇拒絕,畢竟他隻是一個普通的軍人而已,對於政治方麵的事情,他永遠都不想參與。
而且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他隻需要對斯大林保持忠誠就行了,用不著加入貝利亞和馬林科夫陣營,進行一場所謂的豪賭。
所以說拉攏華西列夫斯基失敗的馬林科夫,於是想進一步拉攏伏羅希洛夫,爭取把這個聰明的家夥拉入自己的陣營。
至於華西列夫斯基?既然不願意加入自己的陣營,那麼你也休想拿到這一份天大的功勞?馬林科夫要用事實讓華西列夫斯基明白,你之前之所以能拿到這麼大的功勞,是因為我在背後支持你,現在你已經明確拒絕了我的邀請,那麼你也休想拿到這一份功勞。
於是馬林科夫斜眼看了一眼有些躁動的伏羅希洛夫然後半開玩笑地說道:“華西列夫斯基同誌才從土耳其那邊趕過來,我看他還有一些疲憊,要不然讓伏羅希洛夫試試?畢竟這可是絕佳的試驗場,我們正好可以用一下新戰術來解決一下南斯拉夫的部隊。”
馬林科夫的話,一下子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有些發懵,就連伏羅希洛夫本人都感覺到一陣吃驚。
伏羅希洛夫從來都沒有想到貝利亞和馬林科夫派係,居然會向他伸出橄欖枝,知道他從來都沒有和貝利亞派係打過交道,更何況他一直都在明麵上保持中立,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是軍官派的人。
而一旁的赫魯曉夫更是在心中狂喜,雖然說伏羅希洛夫在表麵上是中立,但是實際上這個人和赫魯曉夫是暗地聯盟的關係,他們倆之間的關係非常好,也有共同的目標。
在另外一個時空,伏羅希洛夫也是這樣的表態,他表麵上中立,但是實際上他是赫魯曉夫的人,但是暗地裡他又和軍官派又有聯係。
也正是因為他的原因赫魯曉夫才跟軍官派在1953年達成合作,共同扳倒了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的聯盟,逼迫馬林科夫這個家夥放棄了貝利亞派係。
也正因為他是表麵中立的原因,赫魯曉夫,馬林科夫,朱可夫才讓這個三麵派的家夥登上了蘇聯至高無上寶座雖然說是名義上。)
當然之所以會選他是因為,在這三個人看來這是最好的選擇,首先赫魯曉夫認為伏羅希洛夫是自己的人,掌握最高的寶座也未嘗不可,隻要不讓馬林科夫和朱可夫派係的人登上這個寶座就行。
而朱可夫看來,巧了伏羅希洛夫是恰恰是軍官派的人,讓自己人登上最高寶座也未嘗不可。
而馬林科夫純粹是因為沒有選擇,因為在貝利亞被打倒之後,他已經沒有辦法抗衡赫魯曉夫和朱可夫了,所以說他也從這些人選裡麵選出了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家夥伏羅希洛夫。
但是伏羅希洛夫的野心可不止於此,他要的可不是名義上的至高無上的寶座,伏羅希洛夫這個家夥想控製蘇聯的實際大權。
所以在1957年伏羅希洛夫就聯合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和卡岡諾維奇準備一起反對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政策其實就是為了收拾赫魯曉夫)
但是伏羅希洛夫的騷操作又來了,他一邊和莫洛托夫馬林科夫這些人聯合在一起,準備打倒赫魯曉夫,一邊還裝模作樣的和赫魯曉夫聯合在了一起。
然後在關鍵的時候果斷賣掉了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這些家夥,也正因為伏羅希洛夫這樣的騷操作,才能夠讓他明哲保身。
這就是赫魯曉夫在上台之後做的第一起大案子“反布爾什維克集團。”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即便你再會走鋼絲,但是你總有腳滑的一天。
到了1960年由於他之前寫的東西被人檢舉給了赫魯曉夫,主要是被關於他和莫洛托夫來往的書信,上麵主要寫著他如何和反布爾什維克集團進行進行勾聯的。
然後他就被赫魯曉夫果斷拉下了最高寶座,從至高無上的蘇德宗一下子就變成了委員侯。
1961年10月,他在蘇聯布爾什維克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上受到嚴厲批評,“對布爾什維克、蘇維埃、經濟、軍事和布爾什維克青年團人員的許多大規模鎮壓,以及在個人崇拜期間發生的其他此類現象”。
不得不說伏羅希洛夫這個人還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被批評之後,26日就選擇了果斷認慫。
伏羅希洛夫向代表大會發表聲明,承認支持反布爾什維克分子的一些錯誤有害言論,但隨後“改變主意,強烈譴責他們的派係活動”。
也正因為伏羅希洛夫這樣的表現,赫魯曉夫還是念及舊情,或者說赫魯曉夫念及伏羅希洛夫在前幾段的功勞。
在大會的閉幕詞中為伏羅希洛夫講情道:“不得不說,在布爾什維克六中工作之初,在同派彆的激烈鬥爭的過程中,伏羅希洛夫同誌看到了布爾什維克委員在同反布爾什維克集團作鬥爭,然後,顯然,他的意識告訴他,他走得太遠了。伏羅希洛夫意識到自己與反對布爾什維克的人同流合汙,他譴責了反布爾什維克集團的行為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樣,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布爾什維克委員會。同誌們,決不能低估他的這一步。”
最後,伏羅希洛夫沒有被開除出布爾什維克,但未進入新一屆布爾什維克委員的名單中,赫魯曉夫算是給這位好盟友留了一絲最後的體麵。
其實我很好奇,如果說當時赫魯曉夫真的給伏羅希洛夫開除了布爾什維克,那麼伏羅希洛夫之前擔當的蘇聯最高職位又該算什麼呢?
……
赫魯曉夫不動聲色地和伏羅希洛夫交換一個眼神。
伏羅希洛夫自然是看到了赫魯曉夫的眼神的,所以他果斷給出了信號。
赫魯曉夫當然明白伏羅希洛夫的眼神在說什麼,他和馬林科夫派係並沒有什麼,瓜葛,所以這很顯然是貝利亞派係所拋過來的一支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