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時。
大明當下一代吏部尚書,正在想著該怎麼上天封神。
想要封神,就得解決大明眼前新問題。
現在大明經過二百年的治理,幾次中興成功。
拓地數千裡。
將流民遷徙到邊境。
倒是國富民強。
因為開拓了很多土地,然後又把那些百姓遷移過去。
同時還修建了很多馳道,方便將土地守住。
因此大大減少了土地兼並的矛盾。
同時又增加了對富人收稅。
對窮人減稅。
富人出錢出糧,窮人出力出糧。
以前的時候,這些管員們自然是沒有這麼強大的改革動力。
麵對這麼多難事,肯定是得過且過。
然後王朝就慢慢墮.落。
從皇帝到尚書,再到下層將官,都是一樣。
隻有少許有人雄心壯誌,刷新朝廷,留名後世。
但畢竟是少數。
但是現在不同了。
現在有上天封神的巨大動力。
這些從科舉中出現的人精們,他們作為帝國最高的精英們,自然是爆發出了全部的力量。
而且皇帝同樣如此。
為了長生,皇帝有幾個不吃丹藥的?
為了迷信長生,皇帝連親兒子都能處死。
何況是支持這些大臣們改革?
所以相對來說,改革派、奮進派、開拓派,他們的勢力就變得更大了。
他們才是主流。
有問題要改,沒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改。
這就是他們的動力。
總之就是沒事也要折騰出事來。
每個能成為二品侍郎以上的文官,一品總兵以上的武官,都有著開拓進取之心。
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有相當大的機會上天封神。
這幾率比中舉可高多了。
要知道他們很多人都是一路從科舉中殺出來的,封神就在上麵,他們能不繼續拚嗎?
所以他們也想著一個接一個跟著上去的。
按照以往的規矩。
如果說一件大功下來之後,大概足足有20多人能被上天封神。
當然數目不一定。
如果功勞足夠多,或許能多達百人。
這個數目很厲害了。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進士也不過三百名。
首功,可以封成一宮之主。
類似於一個宮殿的主人,可以享受數十仙人的伺候。
次功,可以封為一司之主,就是一個部門的主人。
三功,一般就是其他人所得。
隻能作為神仆,可能就是灑掃仙童之類的。
但也是長生不老。
隻是偶然要做點工。
可以說這個封神比例已經很高。
完完全全值得大家拚一拚。
畢竟他們都從科舉上拚出來的。
科舉比例,不比成神的比例也高。
要知道金舉人。
很多人一考一輩子,你是和數十年的考生一起競賽。
而不是說和當屆的考生競賽。
這是和後世最大的不同。
雖然後世義務教育率高,競爭總人數高。
但相對而言,競爭成功後的待遇差得太多太多了。
封建時代,成為舉人,那就是一步登天。
後世考上top2,也不能說一步登天。
還得辛苦。
而封建時代成為舉人,如果沒有進取心,隻要還是王朝盛世,基本就能安享老爺之福了。
當然封建時代醫療條件差,大部分老爺活不了太久。
但隻要運氣不差,也有很多活到70,80的老爺們。
因為沒有壓力,在縣城裡基本上就是士紳一流。
隻要不太倒黴,破家的縣令,找不上門來。
畢竟你還有同年,還有座師,不是孤立無援的。
而且舉人是一個省的秀才去考。
一個省裡數萬秀才,隻能考那麼百十個舉人。
吏部尚書,想了又想。
現在要謀取開拓之功的話,就需要籌備銀兩和兵丁。
還要確定在哪個地方進行動手?
想了想之後。
他又開始去找工部尚書,兵部尚書。
這三個部,吏部、兵部、工部這三個部,是最積極向外開拓的。
也是最經常能封神的尚書。
而禮部尚書看似清貴,卻很少有封神的。
由此可見上天人也不喜歡禮部。
因為他們往往隻會繁文縟節,不會做實事。
而兵部和吏部,卻是最容易受封的。
再就是工部和戶部。
隻是戶部,牽扯比較大。
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沒有太多交情。
他又在家裡想了想之後。
然後命下人拿著自己帖子,去找工部尚書和兵部尚書。
請二人到京城最大的飛燕樓。
飛燕樓其實就是封神樓。
隻不過直接叫“封神樓”的話,這太不符合清貴大臣們低調的想法。
畢竟事成之前,都要低調。
免得壓力太大。
而曆年來科考也是這樣。
呼聲最大的雖然中榜的不少,但一旦落榜,那可就真丟人了。
飛燕就是上天。
就是飛到天庭的屋簷下做燕子。
所以叫做“飛燕”。
這就用了一個比喻。
就在飛燕樓最好的九層樓裡。
三位尚書就開始了密談。
吏部尚書首先發起的。
所以他先說。
“自從20年前,前吏部尚書上天封神。”
“至今悠悠一晃20年了。”
“一直沒有人封神。”
“現在經過20年積蓄,上次我看戶部銀子大概有1億2兩千萬的存銀。”
“常備軍也有120萬,其中騎兵20萬。”
“兵馬之強,猶勝開國之時。”
“我覺得又可以再去開拓一番了。”
兵部尚書說道:“吳兄所言甚是,這戶部幾任尚書還是很有功勞。”
“若是開拓成功,少不得他們一個三功。”
“是啊,曆來戶部不顯漏,但隻要有銀有糧,封神名額總要拿走三分之一。”
眾人點點頭。
這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