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時,聞人升同樣遇到了一樣的問題。
他該怎麼吃飯?
活了這麼多世界,聞人升還是第一次要考慮怎麼吃飯的問題。
這可真是三國世界的特色。
吃飯。
沒錯,小到百姓,大到諸侯征戰,無不是圍繞糧食問題。
就連幾次武侯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是糧草運輸困難,無法長期對峙。
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的緣故。
吃飯可是一個大難題。
聞人升仔細想了想,搜索一下這個身體記憶。
他的父親姓趙,是一個小地主,原本有100畝地,家在幽州涿郡安次縣,有六口人。
四個兒子,父母俱在。
他排行老三,今年17歲。
還有一個老四,沒有成年,才12歲。
父親將80畝地拿出來,平分給4個兒子,一人分了20畝。
最小的兒子,還沒有算成人,所以暫時還是老父代耕。
以漢代的水平,其實20畝地,如果是自己的,也就剛剛夠生存。
百畝之地,五十畝糧田,五十畝桑田,在漢代,才有溫飽生活。
漢代的糧食產量是這樣的。
每石為120斤。
如果是水澆地的話,小麥能產兩石有餘,也就是250斤到300斤。
晁錯說過:“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這裡的畝是457平方米,但是漢代斤也是250克為一斤,這是漢代和現代的不同。
所以換成現代的單位,667平方米為一畝,500克為一斤,那就是每畝257斤。
前提是必須有水,最起碼不能連續乾旱。
還要有水渠來澆地。
如果接連幾個月不下雨,那隻會絕收了。
涉及到三國世界的畝與糧食產量,聞人升都自動轉化成後世單位,免得麻煩。
也就是說他父親的一百畝,也就是後世的一百畝地。
實際上,他知道一般人也不知道這些區彆。
三國世界的演化基礎,還是普通人的常識為基礎。
如此,20畝地可以產5000斤糧食。
看似糧食很多。
然而首先這土地都是你自己的。
其次,你要交付賦稅。
漢代賦很少,三十稅一,可以說沒有。
然而這並不是說負擔就輕了。
因為還有地方攤派、人頭稅、徭役,這些亂七八糟加起來,如果這地完全是你的,你也要交出一半的收成。
那就是隻剩下2500斤糧食。
按說你一個人有2500斤糧食的話,一個壯勞力一天要吃到三斤糧食。
一年下來,自然是溫飽無虞,還能剩下1000多斤,能夠有所積累,置辦家業。
然而一旦結婚生子,那就迅速不夠吃了。
而且這還隻是粗略的計算,還有其他各種支出。
種地也是要成本的。
農具會磨損,種子要購買,肥料也要購買,是農家肥。
漢代,農家肥就成為肥料的主要來源。
《氾勝之書》中即有記載利用人糞,家畜糞肥等製作有機肥,這些處理過後的動物糞便,無臭無味,光澤黑潤富有肥力,微生物活性大,可疏鬆土壤,提高產量。
這些肥料都要花錢買,才能有高產量,不然的話,就要休耕。
而且日常生活,還要購買鹽這種必要品,還有其他衣服之類。
萬一有個什麼頭疼腦熱的病,都要花錢。
所以說20畝地,細算下來,風調雨順,還能維持溫飽。
一旦有事,就要辛苦度日。
如果你沒有土地,隻能租地生活。
租子善者為5成,普遍為六成。
為啥這樣高?
因為人口太多,租種的人多。
這是卷起來的。
甚至極端者有8到9成者,基本上就是啥也剩不下,好處就是賦稅什麼的,也是主家負擔。
也就是給人白白打工,自己隻得點糧食糊口。
可以說是卷到極致。
當然這是清末民國的景象,三國之時,還沒有卷到這個地方。
畢竟還有很多山地可以去開墾。
逃入深山開墾者,比比皆是。
比如張燕就是靠著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地太行山脈的諸山穀之中開墾,才開創了黑山軍。
若是租種土地,想要吃糧食就難了,隻能吃糠咽菜。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穿上一件新衣服。
什麼是耗材?這才是純粹的耗材。
現實社會的耗材,根本就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聞人升整理完自己記憶之後,就帶著鋤頭回家。
他自然知道乾這些活是沒用的。
這就是眼界。
回到家裡之後,看到坐在屋簷下休息的父親。
長籲短談。
“這天,何時才能下雨啊?”
“大丈夫在世,當提三尺劍,何故效小兒狀歎息?”
這話當然不是聞人升說的,而是小幻在搶答。
“老三,你,你從哪兒學的這話?”好在趙父也聽不明白這種文言文的說法,或者說半懂不懂。
他隻當成是少年學習縣城裡的大人物說話,回家賣弄。
這就和後世孩子學了老師說話,回家學給大人聽一樣,比如什麼老師不讓抽煙之類的。
趙父今年才50歲不到,就有了4個孩子。
也是步入老年了。
“和縣城一位縣尉學的。”聞人升隨口忽悠道。
“果然,你少貪心,地裡秧苗澆水沒有?家裡糧食不多了,沒事做就歇著,省口糧食。”趙父說道。
“這個,”聞人升歎口氣道,“如今大旱,靠種地是活不下去,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那怎麼辦?”趙父一臉愁苦。
“我們隻有儘早逃難才行。”
“逃難,能逃哪兒去?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趙父搖頭道。
聞人升認真道:“我們家位於涿郡,隔壁涿縣,有一位張飛張翼德,我聽說他是個豪俠,我們可以投靠他們。”
是的,聞人升想要投靠張三爺去。
張飛可是個重視士子的人。
自己隨便忽悠幾句,混點豬肉吃不成問題……
雖說他沒什麼名聲,但好歹張三爺早期也不可有什麼士子看得上他。
隻要能說些大勢就行,張三爺就不差那口豬肉。
何況張三爺前期還沒有那麼放浪,砍人家老小如殺雞。
他選擇劉關張的原因當然很簡單。
三國世界,三分之一的基礎都在劉關張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