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俄國布爾什維克的人歐洲人到底有多少,這個數字大大超過列寧同誌的想象之外。當一份情報從英國倫敦送到聯共中央,看過情報的聯共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們個個氣憤。
與列寧同誌的發量相比,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委員那一頭獅子鬃毛的頭發,發量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伸手撓了撓頭發,托洛茨基洪亮的聲音在辦公室內回響,“那個軍閥終於露出反革命的真麵目。”
列寧同誌並沒有激動,他看完了情報內容,就轉向外交委員會的主席越飛委員。在一眾同誌們對中國軍閥頭子何銳的猛烈抨擊中,越飛一言不發的繼續讀文件。
雖然不知道是誰提供的情報,情報來源必然是英國政府內級彆頗高的人員。中國軍閥頭子何銳向英國政府提出,向俄國白軍銷售的武器,必須由白軍用國際通用的黃金支付。
白軍手裡的黃金是從俄國沙皇的金庫中運走的,這是俄國人民的財富。拿走俄國人民的財富,把武器賣給俄國白軍,用以攻擊代表俄國人民的聯共布爾什維克。越飛委員完全理解同誌們的憤怒,越飛自己同樣惱火。
托洛茨基發泄了情緒,轉頭對列寧同誌說道:“列寧同誌,我們必須與這樣的反動軍閥進行鬥爭。中國現在依舊分裂,我們得支持何銳的敵對一方。之前我與越飛同誌談過,根據他的分析,北洋最大的敵人是南方的孫文。我們立刻派遣人員前去與孫文聯絡,讓他發動對北洋的進攻。”
在敵對勢力的國家內拉一派打一派,對於帝國主義國家的高層來說不過是最基本的入門級水平,聯共中央內的委員們都具備遠超這樣認知的能力。之所以采取如此低級的手段,隻是因為聯共現在實力有限,無法實現更有效的手段。
聽托洛茨基講完,列寧轉向了另一位頭發濃密,卻顯得清瘦些的戰友,“雅科夫同誌,你怎麼看?”
雅可夫·米哈伊諾維奇·斯維爾德洛夫,列寧同誌的親密戰友,以超強的組織力在聯共中擁有極大威望,負責將列寧的政策在整個聯共落實。
見列寧有些遲疑,雅科夫答道:“北洋軍閥已經完成站在了協約國一方,我們必須支持反對他們的力量。列寧同誌可以向孫文表示,如果孫文奪取中國政權,我們會把一部分沙皇侵吞中國的領土交還給孫文政府。這樣有利於孫文的影響力。”
此言一出,不少聯共委員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之前由越飛負責與德國簽署的《布列斯特條約》中,俄國承諾割地賠款,付出了極多。列寧是頂著巨大的國內民族主義壓力,靠著他無比的威望,強行通過的協議。
因為簽署了布列斯特條約,德國能夠擺脫兩線作戰的危局,向英法發動了皇帝攻勢。雖然皇帝攻勢已經失敗,卻是因為遭到百萬美軍抵擋才,消耗殆儘後才不得不停下。在這場戰役前一個階段,德國淩厲的進攻讓7080萬英法聯軍戰死,德國也損失60萬兵力。
德國已經撐不下去,俄國完全可以當做《布列斯特條約》不存在,之前許諾的割地賠款完全成了空話。西歐的力量同樣遭到了巨大損失,再也不能在戰後隨心所欲的進攻俄國。
不僅如此,因為簽署了《布列斯特條約》,俄國得以退出戰爭,這才能把所有力量投入到國內的革命戰爭之中。
有了這樣的偉大成功,列寧同誌的高瞻遠矚得到了聯共內部的一致讚美,他的聲望比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更高。已經沒人再挑戰列寧同誌的領導地位。
許諾給孫文這些條件,不過是對簽署布列斯特條約的故技重施。
聯共委員們紛紛點頭。此時的他們並沒有聽過‘路徑依賴’這個何銳帶來的新名詞,但是有用的經驗自然要再次使用,這是最有效率的辦法。
列寧沒有立刻表示態度。對於睿智的列寧同誌來說,心中生出的某種直覺讓他感覺到困擾。
對這樣的直覺,列寧同誌很有駕馭能力。在發動十月革命的時機上,麵對波詭雲譎的局勢變動,列寧同誌已經沒辦法對每日都在變化的局勢進行了解。
在係統理論推演而判斷出的大方向後,列寧同誌對時機的把握就是依靠著直覺。在誰也沒辦法說明的那一刻之前,列寧同誌堅持著自己的感受,更是耐心的安撫布爾什維克以及支持布爾什維克的同誌們,並且不斷強化組織內部的團結,拉近人民與布爾什維克的關係。
當在事情果然到了直覺中應該發動的那一刻,列寧同誌果斷的發動了革命,並且獲得了奇跡般的成功。
此時麵對一個遙遠中國的軍閥頭子,列寧卻意外的有了直覺的感受,便是列寧同誌本人也感覺很是不解。最後列寧同誌讓會議跳過這件事,和同誌們討論起當下的局勢。
等會議結束之後,列寧留下了越飛與雅科夫。列寧詢問越飛,“到現在收集了多少關於何銳的情報?”
越飛抱歉的搖搖頭,“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泰晤士報與費加羅報上的報道,這些報道裡麵有用的情報不多。能確定的是,何銳正在利用戰爭壯大他的力量。”
雅科夫委員對列寧同誌的判斷十分信賴,靜靜的等著列寧研究關於何銳的事情。有限的資料不過一點點,列寧同誌瀏覽之後,覺得找出了自己的疑惑,“越飛同誌,你就按照雅科夫同誌的安排去做,不過也要派人再次與何銳聯絡,看看他對於我們聯共有什麼要求。”
越飛當即表示了同意。雅科夫委員卻開口問道:“列寧同誌,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很可能會讓何銳這個軍閥頭子更囂張的對我們不利。”
“或許如此。”列寧表示了讚同。
越飛與雅科夫兩位委員都盯著列寧,向知道領袖列寧同誌做出判斷的理由。
列寧露出了他那種詼諧的笑容,“這個人的運氣太好了,遠東有利於他的所有機會都落到了他的頭上,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幸運。”
不到一年時間中,兩次幸運加深的布爾什維的兩位委員愣了愣,很快就有些明白了列寧同誌的意思。既然不是幸運,那就一定是能力。
雅科夫委員下意識的摸著自己下頜上的胡須,感受著胡須與指尖的摩擦,清秀的臉上露出深思的神色。思考片刻,雅科夫問道:“列寧同誌,您認為何銳比我們想象的更危險?”
列寧點點頭,“是或者不是,必須依靠接觸才能確定。就這麼做吧。”
越飛正想起身,就聽列寧同誌叮囑道:“這次派去的人一定要保持禮貌,不要讓何銳認為我們布爾什維克隻是一群激進的革命者。另外,派人收集關於何銳的資料。”
如果何銳知道了列寧同誌終於決定溝通的消息,一定會非常高興。因為此時何銳已經結束了與英國公使以及英國在華銀行代表的談判。
英國倫敦終於給出了命令,同意用一部分黃金支付,另外一部分用英鎊。下麵辦事的人在這個決定上,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授權範圍。
這個‘一部分’到底是多大一部分,是99,還是9,那差彆可就大了。何銳的內心底線是50,至少這次必須是50。
朱爾典雖然作為公使,談判的主要內容則交給了英國銀行的那票人,於是朱爾典發現何銳與英國銀行的家夥們從銀行曆史談到拿破侖戰爭,從貨幣本質談到英國對於猶太人的使用。之間雖然穿插了關於比例的問題,卻隻是寥寥幾句就轉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