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關於軍事裝備的交談將開始,胡秀山卻起身說道:“主席,讓我先把工作交代一下。”
何銳點點頭,胡秀山做事很細致,做事是優先選擇結束一件事。程若凡這家夥曾經喜歡‘多線程’辦事,吃了苦頭之後,就向胡秀山學習,工作完成度迅速提高。
胡秀山讓秘書把撤退命令交給負責執行的部門,這才全心全意坐回到何銳麵前,把軍隊中對於武器的需求講給何銳。
為了戰勝日軍,自然需要以日軍為假想敵進行大量演習。在演習中,19式半自動步槍表現的很不錯,然而部隊還是感覺火力沒能快速壓倒日軍。需要能夠全麵壓製日軍的武器裝備。作為負責這部分工作的胡秀山,總結了部隊的需求設想,提出了一整套武器思路。
何銳聽完簡介,就忍不住想笑。現階段這些武器都是設想,但是已經有了冷戰時代的感覺。突擊步槍,單兵攜帶的直射武器。
胡秀山看著何銳的神色,已經能猜出這些武器設計思路都在何銳的設想之內。而且何銳到現在都沒提出,隻怕是因為何銳已經考慮清楚這些武器為什麼不能去造。
既然何銳完全理解了胡秀山在說什麼,胡秀山沒有往下介紹,直接問道:“主席,能聽聽你的意見麼?”
“我的意見是,現階段先把手頭的武器給用好,尤其是使用這些武器的節奏。至於大家現在希望的那些武器,隻是對現在武器的升級強化,並沒有考慮到戰爭本身的作戰體係升級。譬如,有沒有考慮裝甲力量的使用,以後部隊進攻不是靠兩條腿,而是靠裝甲戰車與裝甲運兵車進行長距離戰場機動。而且地麵交戰的時候,空中的飛機是否加入了戰鬥。對敵人防禦陣地進行縱深轟炸,對頑固火力點進行空中投彈攻擊。”
這些內容何銳說話,胡秀山也記得,也考慮過。所以胡秀山立刻問道:“主席,完成這些需要多久?”
何銳當然有評估,“我們在23年結束與日本的戰爭,25年內完全解放中國。兩個五年計劃需要10年,1935年就可以實現。”
胡秀山沒吭聲,隻是沿著何銳的思路考慮,神色中都是思路的遲疑。
何銳知道自己因為見識過中國工業建設偉大力量的過來人,所以對這樣的發展不僅感覺理所應當,更感覺其中有太多可以改善的環節。但是對正走在這條道路上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條既期待又完全未知的道路。
既然如此,何銳自然要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向同誌們指明道路。
“秀山同誌,你認為我們贏得勝利所依靠的根本是什麼?”
“工業實力?”胡秀山很快給出了答案。
“我們經過四年努力,一千多萬人完成了掃盲,整個東北18歲以下的青年,完成了四年小學教育。一百多萬青年完成了高小教育。20萬青年完成了初中教育。三萬九千多人完成了高中教育。四千多人大學畢業……包括軍校。我們就是要用這樣的人力,和日本打一場現代化國家的戰爭。”
胡秀山完全不避諱,“日本比我們更早工業化。”
何銳心中有些失望。這就是胡秀山的局限性,不管是徐乘風還是程若凡,對於國家的未來,或者說對於還沒有存在於現實中的事情有著足夠的研究興趣。胡秀山則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絕不會把注意力放到並不存在的事物上。
並不是說胡秀山不好,胡秀山對於已經出現的軍事學術尖端同樣有著巨大的興趣和敏感,這也形成了胡秀山在軍事方麵的極度專業化。卻隻是限於軍事領域。
排除掉心中的遺憾,何銳向胡秀山解釋道:“工業化的要點不在於多出些裝備,也不光是擁有了現代化建軍思想。我軍的優勢在於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的政治優勢。秀山,你會不會覺得日本人不知道他們是在通過侵略中國來獲得利益?”
胡秀山稍一思索才答道:“……,我覺得上層知道,至於下層,我有些懷疑。”
“嗬嗬。”何銳笑了笑。何銳年輕的時候也有過這個階段,尤其是看過不少日本右翼竭儘全力美化侵略戰爭之後,何銳不僅完全不相信所謂‘日本人民是欺騙’的說話。在何銳看來,日本人民不禁不無辜,更是日本軍國主義戰犯們的幫凶乃至於同路人。
到了現在,何銳依舊不覺得日本人民是無辜的,不過也不再高看日本人民了。
如果把‘人民創造曆史’這句話當成理論而不是‘宣傳用語’,那麼二戰中犯下罄竹難書罪行的日本軍隊是日本人民組成,創造這些思想的也是日本人民。日本人民全體有罪。
現實中,日本人民竭儘全力遺忘二戰,右翼各種胡說八道。都證明他們是知道自己有罪。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這些表現是一種不認為自己有罪的行為。
胡秀山未必掌握了分析這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沒有興趣去學習這些能力。這位年輕人就如一把劍,為的是斬殺,而不是去理解。
但何銳不希望胡秀山的目光被拘泥於現在這個領域裡,就仔細的與胡秀山討論了此事。
胡秀山靠著自己的理解力,還是搞明白了何銳對未來中日戰爭的看法。胡秀山反倒更加不解了,“主席,想讓日本人明白戰爭已經走上了窮途末路,豈不是要讓日本人覺醒麼?”
看著胡秀山的神色,何銳真的有些無語了。這家夥真的是又精又專,胡秀山看到了日本人民必須覺醒之後才能理解到日本窮途末路,但是這家夥就理解不了日本民眾的覺醒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既然這家夥能看到關鍵點,何銳覺得已經沒有理由逼著胡秀山從政治角度去理解,那是一種殘酷的逼迫。於是何銳切換回胡秀山正在進行的方向上,“秀山,你能理解到這點,我覺得非常好。那麼從這個角度,你現在如何看待關於裝備方麵的要求。”
胡秀山稍一思索就答道:“我認為普遍推行這些裝備不合適。但是我軍有必要針對殲滅日本師團進行設計。這些設計無需增加裝備,而是把已經列裝的裝備進行調整,以實現在野戰環境下殲滅日本師團級部隊的目的。”
何銳心中讚歎,隻要回到胡秀山考慮問題的軌道上,這家夥簡直是天才。何銳早就在考慮野戰中殲滅日本師團,如果是向徐乘風或者程若凡這兩人提出設想,他們就會從整體戰略角度考慮,而胡秀山則是直接從戰術角度考慮。在實現戰鬥規模的行動上,何銳相信胡秀山的考慮。
“你回去之後就進行設計。現有裝備不會進行調整,但是現有裝備的數量是可以針對不同戰鬥對象進行調整。”何銳說完,看著胡秀山。就見胡秀山點點頭,率直的答道:“我會進行設計。”
話說到這裡就夠了,何銳認為一位軍事專家無需說更多。若是說更多,證明了所謂的軍事專家本人其實也沒思路。
送走了胡秀山,何銳則開始了關於利用俄國煤炭的規劃,在韓海濤完成的初期談判中,俄國方麵願意提供黑龍江附近的一處煤礦。在現在的煤礦專業人員眼中,這裡的煤礦簡直是噩夢。但是在何銳眼中,這些煤礦可以直接用於化工生產。不管是煤製氣,煤化工提煉汽油以及化工原材料,都是極為優質的原材料。所以這一處煤礦,東北政府要直接全麵承包,一處年產數百萬噸汽油以及化工品基地,不好好利用就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