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15軍參謀長岡村寧次少將巡視完軍營,一身大汗的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所在的竹樓,就在電風扇多。
咯吱咯吱的聲響中,有人到了竹樓門外,來人開口了,“閣下,我可以進來麼?”
岡村讓那名中佐進了辦公室,又命警衛關上門。來的中佐從帆布挎包裡掏出一摞紙張,放到岡村麵前,“閣下,這是拿到的東西。”
低下頭,岡村就看到第一頁的傳單上寫著‘如何建設發展日本國內市場’。雖然岡村很想看下去,但心中的不安感覺讓他看不下去。就繼續向後翻動,紙張的摩擦聲中,岡村已經看完了傳單上的標題。標題都與政治有關,很多標題非常熟悉,‘日本の命運’,‘亞洲文明的未來’,這些都是何銳在日本留學時候的著作。還有一部分關乎當下的日本政治,‘日本國資本所有權分析’,‘日本國民的支出分析’。
如果非得說這些傳單上的內容有什麼問題,的確可以認為傳單沒什麼問題。但出現這種傳單就是巨大的問題。底層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國家是如何組成的時候,開始討論自己的祖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就是大混亂的開始。
岡村麵前的中佐看岡村神色難看,又掏出一份文件,“閣下,這上麵是一部分帶頭軍官與士兵的名單。要想知道更詳細的名單,就需要對其進行審查。”
“我明白了,你先下去。”岡村接過名單後命道。
很快,岡村就以向聯軍司令部進行定期彙報的名義乘坐飛機前往孟加拉地區首府達卡。在飛機上,岡村俯視大地,就見廣闊的孟加拉平原上河道縱橫,綠意盎然。並沒有呈現出絲毫受到戰爭的影響的模樣。
岡村雖然不喜歡石原,卻不得不佩服石原的戰略判斷力。日本陸軍部接受了石原的建議,向英軍提出由日軍駐守吉大港地區的時候,英軍非常開心的答應下來。英軍原本的計劃中,從仰光撤退後,日軍防禦的吉大港地區就會成為前線,這些日軍就能派上用場。在戰線上為英國分擔壓力。
石原想到了,而英國人沒想到的是。雖然從軍事角度來看,孤懸在山脈之外的仰光缺兵少將,就如一顆成熟的果實,輕輕碰觸一下就能落到手中。但何銳偏偏不拿下仰光,而是數次派遣部隊通過西裡古裡走廊攻入英屬印度的西孟加拉地區。中國軍隊快進快出,打完就走,並不去占領英屬印度地區,讓英軍兩線為難。
岡村認同石原的判斷,這是何銳以戰促和的手段。在這樣反複拉扯調動之下,英軍疲於奔命,無法應對。為了結束這樣的折磨,英國。要麼不顧一切的擴大戰爭規模,要麼就選擇妥協。
有石原這樣的戰略家在,日本就在英國的熱切期盼中駐紮在吉大港地區,日軍的確在戰區,卻悠哉的如同來度假修整一般。岡村原本覺得這挺好,現在卻覺得或許把部隊放在一線的話,日軍下層就沒時間來研究日本國內政治。
飛機抵達達卡後,岡村直奔永田那邊,將軍中情況向永田做了報告。說完之後,岡村觀察著永田的神色,卻從永田幽深的目光中看不出什麼。過了好一陣,才聽到永田讚道:“石原君接受陸軍新技術培訓局的職務,真有何君的風采。”
岡村心中一震,反倒更緊張了些。東北大戰後,石原的思想在日本陸軍上層中是少數派,又從來沒被陸軍上層重視過,就給石原安排了陸軍新技術培訓局的工作。新技術培訓局既沒有人事權也沒有決議權,又得負責日本陸軍中低級軍官的培訓,地位高,卻是一個單純乾活的機構。
原本岡村對上頭的權術非常讚賞,但是現在15軍內,中低級軍官們以及一部分軍曹、年輕士兵們竟然組建了內部的各種小團體。那些小團體的領頭人中,有些在組織軍官學習‘何學’,有些則組織士兵們學習。
由於日本陸軍低級軍官都要在新技術培訓局接受培訓,以至於這幫低級軍官都聽過石原的課。某種意義上,石原在過去兩三年中已經成了日本陸軍中人麵最廣的家夥。如果……
沒等岡村往下想,永田就說道:“吉大港的氣候讓派遣軍並不適應,應該對一部分軍人進行調整,讓不是和這裡氣候的軍人先回國,以免影響派遣軍戰鬥力。”
岡村當即明白過來,立刻答道:“是!下官立刻去辦。不知閣下還有其他命令麼?”
“陸軍省下令,讓我我回國一趟述職。在這個期間,我推薦了石原君暫時接替我的工作。15軍的事情就要由岡村君承擔起來。”
聽到這裡,岡村心中如同明鏡一般,日本上層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於是岡村一個立正,“下官定然會恪儘職守!”
永田從座位上站起來,向岡村微微躬身,“那麼就麻煩岡村君了!”
此事進行的非常快,當天,石原就接到了前來達卡的命令。第二天,也就是5月7日,永田就乘上船隻開始南下。如果可以的話,永田很想走中國這條線路。隻要中國的執政者還是何銳,永田就完全不擔心自己在中國通行的安全。
然而此時的戰爭局麵讓永田沒辦法向中國申請入境,隻能先乘船南下。到了泰國的克拉地峽附近靠港登陸,再越過短短的克拉地峽,在太平洋那邊上船,直奔東京。
到了泰國等船的時間裡,日本駐泰國大使按照約定派來了人員,給永田送上了厚厚的報紙。有日本的,也有國外的。日本各種報紙上的頭條大多是對亞洲國際法庭傷害賠償委員會主席平豐盛教授的報道,報道中極儘讚譽,“日本在世界上最受關注的學者”,“日本之光,大和文化之魂,平豐盛公!”
各種充滿了熱情的標題十分有煽動性。永田見過平豐盛教授,覺得平豐盛教授也擔得起這種讚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上層嘗試轉移國內視線的手段。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隻有一麵。在盛讚了平豐盛教授之後,不少報紙上就介紹了平豐盛教授對中國土改調查研究後,寫出了一份報告。
通過斷章取義,讓一篇報告的本意南轅北轍的事情並不難。但永田看到的是,報紙非常嚴肅認真的把平豐盛教授的報告基本講述的非常清楚。平豐盛教授認為,中國土改的確是由中國政府提出並推行的政策。這個政策的核心並非為了施恩,而是針對事實上破產的中國農村進行一場‘資產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