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樣的未來,何銳也有些感慨,他知道這有多難,想成為社會主流,必然有兩個條件,“有人教,輸得起”。在人類曆史上,把理解人類社會本質的屠龍術毫無保留的教給社會所有公民的,也隻有新中國。在中國古代以及外國,這些真正的屠龍術都是上層特權階級壟斷的知識。
何銳甚至有更大的野心,這些屠龍術不僅要在中國教,還要把這些知識撒向世界。而中國人民則要更進一步的接受到完備的教育。
這很難,這甚至是反人類的動物性的,但是何銳就是想試試看。人類世界的苦難太深厚了,何銳覺得如果不試試看,自己一定會非常遺憾。
李潤石覺得何銳的看法與他自己的看法非常契合,如果是這樣的道路,李潤石覺得自己必須試試看。他問道:“有些事情存在極限,進步的力量真的能跨過那麼大的障礙麼?與天奮鬥,其樂無窮。但是還需要製天命而用之。”
聽到這話,吳有平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他猜測李潤石大概是說自然環境,西北缺水乾旱,想增加產能,對於水的需求就會非常大。但西北幾百萬平方公裡的缺水地區,哪裡是那麼容易就能解決的?
何銳也覺得李潤石說的是自然環境,但何銳一點都不為難。因為何銳見識過當新能源出現後,國家投資廉價的海水淡化技術。這個過程自然不會那麼輕鬆,甚至是非常艱難。但是當技術突破出現後,中國這個世界最具備政策持久力的國家,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把這些堅持下去。
正是基於中華文明達到的極高的文明程度,才有何銳親眼看到的人工灌溉體係。而中國也從堅持中獲得了收益,除了獲得了數百萬平方公裡全新的肥沃土地之外,也通過輸出技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因為心情有些激動,何銳說道:“隻要我……”
首發&:塔讀小說
說到這裡,何銳覺得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差點說出“隻要我還能活30年。”這話可不能說,倒不是何銳怕這麼說了之後實現不了,而是因為現在因為領導人選舉製度的問題已經引發了一些波動,何銳這話很可能會被人誤解。
“隻要我們齊心協力,這些問題一定能解決。”何銳換回了正當的說法。
不過李潤石與吳有平兩人都是聰明人,他們都猜到了何銳大概想說啥。不管是李潤石還是吳有平,都不覺得何銳繼續領導中國有什麼問題。雖然兩人都反封建,卻都是共和主義者。
民主製度靠選票,共和製度靠選拔。這種最基本的政治製度概念,李潤石與吳有平早就非常清楚。在共和製度下,出現長期執政的領袖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何銳真的要稱帝,兩人都會堅定地反對。但是何銳長期執政,兩人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所以聽了何銳的話,李潤石甚至很期待何銳沒說出來的話。見何銳對自己非常親近,李潤石笑道:“主席,我有一個堂弟,叫李賡。有一次我和他談論理念和主義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如果現在的技術無法支持無限能源,他就支持帝國主義。如果出現了無限能源,他就支持共產主義。”
不等何銳開口,吳有平接過話頭,“哦。聽這意思,李賡是個愛國主義者。”
何銳沒接這個話頭。在21世紀,中國有這樣看法的人多的是。而且何銳知道李賡,他現在是總參謀部的一位上校,被認為是才華橫溢的未來之星。雖然不能說總參謀部裡麵都是這種愛國主義的民族主義者,十個裡麵至少有七八個。比起歐美那些國家的軍人,這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李書記,我聽說你已經走遍了陝西。那就放手去做,書記就是管人事。你怕不怕,都會得罪人。”何銳說出了自己的支持。
李潤石聽到這裡,知道今天也就談到這裡了,便站起身。沒想到何銳也站起身,主動伸出手來。李潤石握住了何銳有力的大手,用力晃動一下,“主席,我知道了。”
“還有件事,百忙之中,多寫些文章。去吧。”何銳說完也用力晃動一下李潤石的手。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吳有平看了名單,對其中不少名字都有些印象。如果從忠於革命來說,這些乾部都沒啥問題。但是從現階段需要的乾部來說,這些同誌們的確還沒能走上新的思路。
而且李潤石關於人口問題的文章讓吳有平很是在意,這是一篇針對於人口問題與工業化時代新生活模式的分析。寫的非常棒。如果這是何銳寫,大概就會顯得過於論文化。同樣的內容由李潤石來寫,就生動活潑,很接地氣。
李潤石是從一個普通年輕人進城後的消費入手,年輕人最初的時候,工資用於租房後,剩餘的錢足夠維持自己的生活。此時,因為沒有生活壓力,過得很舒服。而年輕人在城市裡逐漸穩定後,就開始出現,父母家,以及各種傳統關係的支出。如果承受了這樣的支出,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增。當年輕人準備結婚,支出就更加大了。
如果是從傳統生活方式入手,這文章很容易就變成了對工業時代的控訴,指責工業時代打破了傳統農耕時代所謂“溫情脈脈”的控訴。
而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的前麵一段,就已經描述了這樣的社會變革。所以李潤石也是從社會變革的角度去解釋此事。其中涉及的內容相當深刻,卻又非常巧妙的不去觸及到引發仇恨的界限。
看完了文章,吳有平很是感歎,李潤石真的是太善良了,屬於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那一類英雄。
何銳也很善良,但是何銳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對於舊時代好像頗有隔閡,屬於無論如何都無法融入舊時代的人。在銜接新舊兩個時代方麵,李潤石明顯比何銳強了太多。
怪不得何銳如此重視李潤石,如果討論能夠挑戰何銳地位的人選,李潤石在未來必然是強有力的候選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