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中國外交部宣布中國接管法屬印度支那的消息後,德國第一時間跳出來表示,“中國政府的行動是對法國赤裸裸的侵犯!”
這話甚至在德國人民中都沒引發什麼共鳴,對其他國家的民眾來說也是差不多的反應。即便是歐美國家中的白人覺得中國這是在欺負白人,但是他們完全沒興趣派兵去幫法國奪回殖民地。也就是嘲笑幾句法國,罵兩句中國而已。
羅斯福的內閣中,陸軍總參謀長與海軍總參謀長很是緊張。兩位參謀長都從軍事角度給羅斯福遞交了報告,報告中都認為,中國重新奪回印度支那,意味著中國的軍事投放能力得到了巨大增加。中國一旦奪取馬六甲海峽,就掌握了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對於美國的印度洋利益造成巨大的影響。
兩位參謀長在各自的報告結尾都表示,美國不能坐視中國的擴張,必須對中國的擴張進行遏製,至少也得是平衡。尤其是海軍總參謀長,他憂心忡忡的補充道:“現在美國海軍還擁有一定優勢,這個優勢會在未來18個月後消失。”
看完了報告,羅斯福總統請來了國務卿赫爾。他直接詢問道:“赫爾,中國的目標會止於稱霸西太平洋麼與印度洋麼?”
赫爾也沒辦法給出判斷,美國國務院認為,中國完全可以利用現在的局勢吞並亞洲。美國如果想阻止中國的擴張,隻能依靠美國現在的海軍優勢擊敗中國的艦隊。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在中國派遣航母編隊到法國附近海域之時,一些與美國國務院有合作的智庫就提出,美國可以考慮對這支中國海軍發動進攻。一旦摧毀了四個中國航母編隊,不僅能讓美國擁有未來24個月以上的海軍優勢,還能抓獲大量的中國人與法國人,得到人質的優勢。
提出這個看法的美國國務院智庫卻決口不提中國會因此對美國宣戰的事情,因為這個智庫認為,中美之間必有一戰。這種看法可以暗示出來,卻不能明示。如果明白說出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國務卿赫爾認為現在還不是中美開戰的最好時機,至於什麼時候最合適,赫爾也不知道。赫爾隻是知道,美國民意反對戰爭,現在羅斯福正在考慮參選第三個總統任期,如果羅斯福被認為是一個戰爭派,他肯定無法當選。
羅斯福見自己的國務卿沒能回答,就換了一個問題,“赫爾,你認為中國這次到底是想控製誰?”
赫爾愣了愣,他認為羅斯福有很高明的戰略視野,這個問題可是相當有格局。便是在人才濟濟的美國國務院,也隻有少量人才提出了中國想控製法國的想法。其他不認同的國務院人員也不是水平低,而是他們無法想象中國竟然能夠控製法國這樣的大國。
既然總統問起,赫爾答道:“總統先生,中國一直反對納粹德國政府,法國向納粹投降,意味著中國如果繼續承認法國維希政府,就等於選擇了與德國合作。所以中國不能承認法國維係政府。
法國有大量在華企業和在華人員,中國政府有必要支持某一個反納粹的法國臨時政府。出現了這樣的臨時政府,也可以讓法國在華的人員與資金有了支持的對象。國務院認為,未來在華的法國資本與人員會在中國支持的法國政府中有很大影響。”
羅斯福已經想明白了中國試圖支持某個反納粹的法國臨時政府,但是羅斯福相信何銳這樣的領導者不可能隻是考慮這麼點事。雖然還不清楚中國會怎麼利用這個法國臨時政府,但是何銳是不可能僅僅限於利用,羅斯福認為何銳一定會想辦法控製法國。
赫爾自己拿不出合理的解釋,索性爽快的問道:“總統先生,您想以什麼樣的結論為命題?我會組織智庫進行分析。”
羅斯福很想說,如果中美開戰的話,勝算幾何。可這話真的不能說。更重要的是,何銳在過去近20年中努力營造出的中國地緣政治,使得中國的主要鄰國都在與中國合作。英國、荷蘭、美國雖然非常警惕中國的擴張,可這三國並不與中國接壤。在中國周邊的殖民地也沒有能力與中國對抗。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何銳被列強高層稱為世界上的頂級政治家,指的就是何銳的戰略設想與執行能力。現在想遏製中國的擴張,美國就得赤膊上陣。羅斯福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這樣的政治影響力,但是羅斯福恰恰沒有。
即便麵對這樣艱難的局麵,羅斯福也認為美國不能任由中國這麼擴張下去。他不再提問,直接對赫爾下達了任務,“告訴英國與荷蘭,美國願意與他們簽署保護東南亞安全的協議。”
英國外交部接到了美國的提議後,第一時間認為美國這是在挑事。英國當下先要保護英國本土的安全,與美國簽署殖民地互保條約,是在對中國表達敵意。英國並不想丟掉印度與東南亞的殖民地,正因為如此,英國更不能在現在對中國表達敵意。
但英國希望能夠得到美國的支持,所以英國外交部來了個“已讀不回”,並沒有回答這個提問。
荷蘭已經被德國占領,荷蘭女王帶著政府跑到了倫敦建立起流亡政府。而荷蘭殖民地依舊忠於流亡政府。荷蘭流亡政府討論了美國的提議後,流亡政府認為,如果荷蘭再丟掉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荷蘭就隻剩下一個流亡政府了,所以為荷蘭決不能表達軟弱。在7月4日,荷蘭流亡政府宣布,與美國政府簽署殖民地互保協議。
7月5日,希特勒見英國不肯與德國媾和,便同意了登陸英國本土,擊敗英國的《海獅計劃》。
7月7日,希特勒召集了德國經濟部的負責人,要他們提供到現在為止能從法國弄來多少財物統計。
拿破侖說過,如何打勝仗,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在拿破侖墓前,希特勒就想起了此事。法國從1928年開始,通過與中國的合作,不僅避開了經濟危機,經濟發展更是冠絕歐洲。以至於希特勒下決心打法國的時候,真的抱著必死的決心。如果不是法德之間的仇恨太深,隻怕德國人民也沒有勇氣主動進攻法國。
與富裕的法國相比,納粹德國到現在為止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希特勒拉動德國經濟的手段是建軍工,搞擴軍,興修基礎設施。這都是長期投入,短期內需要巨量的資金。德國沒有錢,隻能搞債務經濟。既然擊敗了法國,希特勒希望能夠好好的通過從法國身上榨取的財富來彌補德國的虧空。
經濟部的負責人們立刻帶著大量報表前來見了希特勒,看了頭一段數據,希特勒一陣驚喜,但後麵的數據讓希特勒的心情卻逐漸從訝異變成了愕然。..
原文≈~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法國投降後,德國在法國北部與法國大西洋地區設置了占領區,約為法國60%的國土。維希法國的地盤約為法國整個麵積的40%,位於南部地中海地區。
法國的工業集中在德國占領區,德國經濟部下令,將該地區大量的機械設備與各種礦石物資運回德國國內。已經統計到的法國各種機械中,有40多萬台法國產機床與20萬台法國從中國購買的中國機床。德國現在擁有210萬台機床,從法國“征收”的近70萬台的機床占了德國機床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這批機床的精度相當高,對德國的工業生產來說非常重要。
除了這些設備之外,德國從法國繳獲了幾百萬噸各種燃油,總數超過千萬噸的各種礦石,極大彌補了德國國內的需求。加上從法國獲得的大量礦山,德國的收獲極大。
所謂得隴望蜀,德國獲得了巨大的戰爭資源後,希特勒期待能夠解決德國的財政問題。德國現在麵對的財政問題很簡單,德國政府發行了太多太多的債券,現在麵對債券麵贖回的壓力。
如果可以從法國一次性掠奪大量的生活用品投放到德國市場,同時用德國馬克贖回債券,拿到了德國馬克的德國人民就會用手裡的錢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德國政府就可以在低通脹的情況下償還掉債務。
就希特勒得到的消息,法國市場上商品充足,品質好,價格低。他覺得即便不能一次性掠奪到這麼多的商品,也許兩三年內靠著法國大規模生產能力,也能讓德國得到這麼多商品。
然而,報告上顯示,德國的確搞到了大量的輕工業品,但是這些輕工業品中有近半是法國從中國進口的。沒有了從中國進口的輕工業品,法國國內的產能竟然不能完全滿足法國本國的需求,更彆說提供給德國。希特勒知道經濟部的負責人不會在這些大事上欺騙,所以希特勒搞不明白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