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輕鬆讓曾經的“法國老爺”們屈服之後,殖民地人民就將敬畏轉向了“中國老爺”。當中國建立起了新的交易後,殖民地人民發現自己的收入大大提升,就有一部分人立刻向中國靠攏。當中國乾部開始領導當地人民土改,人民分到了土地與生產資料。殖民地人民對中國的熱情與貼近就直逼宗教在當地的影響力。原本當地冷眼旁觀的知識分子們轉而投奔中國,讓中國的工作在當地全麵展開。
這樣的結果,恰恰是何銳所期待的。以前李潤石期待殖民地人民熱情洋溢的加入到轟轟烈烈的反殖民主義的全球鬥爭中,現在李潤石理解到了什麼叫做“加入到轟轟烈烈的反殖民主義的全球鬥爭”。殖民地人民其實不知道什麼叫做殖民主義,他們追求的隻是更好的生活。
而此次南下行動,動員起的軍隊中,有一個旅的上緬甸軍隊,一個團的阿薩姆軍隊。在進入南部四國之前,這兩支軍隊的官兵們全麵強化了思想教育,所以在行動中表現得很不錯。完全沒有表現出仆從軍對南部四國普通民眾的趾高氣揚,甚至還出現過因為救助百姓而不幸犧牲的案例。
這些上緬甸與阿薩姆地區的官兵們很清楚,他們是為了保護獲得的更好生活而前來南方四國。如果不能將殖民者們趕出他們周邊,他們完全有可能再次被殖民者們奴役。曾經的悲慘生活結束不過15年,反倒是這人經曆了兩種不同生活的民眾才真正理解了什麼叫做被殖民,什麼叫做殖民主義。這些人是真的願意與殖民者進行戰爭。
慢慢的把這份肥肉吃完,李潤石讓服務員把其他菜打包帶走。因為有程若凡在,今天的會麵讓李潤石感覺很好。而且《太平洋憲章》能在徐乘風這樣級彆的同誌都如此激動,外國的統治者們必然更受刺激。
李潤石所說的就是他所想的。能夠將殖民主義,白人至上主義,法西斯主義這些有著相同血脈的東西綁到一起,將畫下斷開曆史的分割線。從此,世界文明就有了新時代的標準。雖然現在還不能判斷最終的勝負,但是李潤石很有信心。
回去的路上,李潤石考慮起蘇聯的選擇。如果事情真的能如徐乘風所說的,因為英德妥協,導致蘇聯沒有遭到德國的進攻。蘇聯的國內政治理念會阻止蘇聯加入殖民主義和法西斯陣營。想建立全國範圍內的政治理念普及並不容易,想徹底否定某種政治理念同樣不容易。如果斯大林想走俄國的老路,他就得去當沙皇。這是蘇共不可能接受的。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歐美現在或許會認為蘇聯是中國的威脅,但是歐美一旦戰況不利,保持中立的蘇聯就會成為歐美的噩夢,所以李潤石反倒很期待事情能夠如徐乘風推演的方向發展。李潤石甚至有些非常期待事情趕緊發展到所謂白人世界聯合起來的階段。
此時,魯道夫·赫斯已經從漢密爾頓公爵家被送到了倫敦。魯道夫·赫斯自己並不是飛行員,獨自駕駛飛機在漢密爾頓公爵家的莊園附近降落的時候出現了墜機事故,赫斯受了點輕傷。
但赫斯本人根本不在乎這點小事,與前來迎接的漢密爾頓公爵進行了交談後,赫斯就等著被帶走。很快,英國政府派的人就到了。赫斯立刻遞上了寫好的信件,並且再次聲明了他此行的目的。
“我前來英國是為了執行人道使命,元首並不想征服英國而是要實現停戰。元首認為德國將迅速贏得戰爭,而我本人堅定的認為,必須停止這種不必要的流血,我建議建議德英雙方共同討論可行的和平方案。而且我轉達元首的和平條件,英國國王有義務保證我的行動安全和自由意願。”
看得出,對麵的英國官員與軍官聽這段話的時候,神色中都是不滿。但他們依舊將赫斯用車送到了倫敦,並且把赫斯給監管起來。雖然赫斯對現在的狀況並不滿意,但是他注意到,英國並沒有對他采取囚禁手段。僅此一點,魯道夫·赫斯就感覺自己這次行動非常有價值。
英國首相丘吉爾此時正陷入到人生的重大選擇之中。對丘吉爾來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大英帝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大英帝國,而是聯合王國。
丘吉爾與其他英國上層一樣,都認為中英戰爭很可能爆發。但是丘吉爾沒想到,何銳居然是以《太平洋憲章》的方式表達了戰爭的意願。
在英國政壇上,丘吉爾是現階段為數不多與何銳資曆差不多的人。1910年,丘吉爾在35歲的時候出任內政大臣,1911年又成為了海軍大臣,以海軍大臣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戰爭初期,由於丘吉爾指揮不當,英軍在西線連連受挫。為了打破英法協約國軍隊在西線和德軍相持不下的膠著狀態,丘吉爾提出一套新的作戰計劃,主張派一支強大的艦隊進入由奧斯曼帝國控製的達達尼爾海峽,攻占加利波利半島,迫使奧斯曼帝國屈服,以其從後側打擊奧匈帝國和德國。為此,數十萬英國軍隊自1915年2月起陸續遠渡重洋來到加裡波利半島,但始終未能打開局麵,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精稅部隊傷亡巨大。
1915年5月,丘吉爾被免去海軍大臣的職務,遭到了上層的驅逐。被排擠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爾決定辭職,趕赴法國前線擔任蘇格蘭皇家火槍營指揮官,親自參加戰爭。也就是在此時,何銳畢業後回到國內,以中校團長身份前往東北四平。
首發&:塔-讀小說
1916年5月,在前線拚死作戰的丘吉爾放棄了中校營長身份,重新回來參選議員。也是這一年,何銳從張錫鑾手中接過鎮安上將,成為了東北政府的首腦。
對比著這樣的曆史,丘吉爾有些搞不明白比他小了16歲的何銳到底想得到什麼。從慕尼黑會議開始,何銳就在全力阻止歐洲戰爭的爆發。如果何銳成功了,歐洲戰爭短時間結束。那麼何銳還會搞出來《太平洋憲章》麼?
如果說是何銳看到歐洲的分裂與衰落,所以搞出《太平洋憲章》,那也不夠合理。綜合中國從197年就開始準備與歐美開戰。丘吉爾認為這個可能太小了。
丘吉爾倒不是非得在這些領域糾結,而是因為搞不清楚這點,丘吉爾就很難做出判斷。何銳發表了《太平洋憲章》後並沒有必要立刻發動戰爭,他完全可以拖下去。而英國現在卻必須立刻做出判斷,到底是將納粹德國當做英國的最大敵人,還是把加入太平洋憲章的亞洲國家與自由法國這個二五仔當做最大的敵人。
丘吉爾不停地抽著味道濃烈的雪茄,因為心中急躁,如同困獸般拖著肥胖的身體在屋內走來走去。《太平洋憲章》本身鋒芒畢露,但是英國在短期內竟然沒有辦法立刻應對。
尤其是何銳在過去二十幾年中,通過一係列的外交手段構建了圍繞中國的良好地緣政治環境。英國短時間內找不到任何能夠直接牽製中國的力量。到現在為止,美國有能力牽製中國,以美國的體量和實力,的確是牽製中國的最好棋子。但是美國政治已經不受英國控製了,而且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極為高漲,美國人民表示,“絕不會加入歐洲人發動的肮臟戰爭”。即便是有意參戰的羅斯福,都被逼著表示,“我不會發動戰爭。”
丘吉爾此時突然感覺自己明白了當年日本帝國時代高層的心情,麵對何銳貌似輕描淡寫的行動,日本帝國高層竟然沒有一點破解的辦法。對這樣的局麵,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描述的,“戰勝於朝廷!”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