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何銳的崛起,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暴增。《孫子兵法》本就受到美國學界的高度評價,現在的評價更是水漲船高。最近的美國的戰略會議上,孫子的一段話被多次提及。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根據美國高層的理解,亞洲聯盟一旦占領了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並且解放了印度。就可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就如孫子所說,進入“不可勝”的階段。如果歐美想打破中國構建的防禦體係,就得主動進攻。
到現在為止,歐美在中國構建的亞洲防禦圈內屢戰屢敗,中國則是節節勝利。如果局麵始終如此,歐美無法證明自己可以擊敗中國。所以現階段必須打一次大勝仗。
打這麼一場大勝仗的戰略目的並非是消滅多少中國軍隊,而是向歐洲國家證明中國並非不可戰勝。隻要中國可以被戰勝,歐美就有繼續打下去的動力。贏得如此勝利的美國就擁有了在歐美的主導權。
美國海軍認為,美國軍隊有在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獲得一場大勝的能力。羅斯福雖然還在辦公,最新戰況的報告一送到白宮,他就會立刻放下其他工作,優先閱覽戰況。
這些報告顯示,在美國6個航母編隊全力索敵之下,已經發現了中國航母編隊的動向。在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又派出了6個航母編隊向著馬利亞納群島方向移動,準備隨時策應進攻馬利亞納群島的美國艦隊。
中美兩國都裝備了此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設備,而且兩國在海軍方麵都談不上有特彆悠久的曆史。所以中美兩國在海軍領域方麵更依賴技術設備,對於所謂的經驗並不怎麼執著。所以聯軍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拿到海軍情報分析部門關於出現一支新的美軍艦隊的報告之時,其實不太信。
不過山本自己也沒什麼選擇,因為6個航母編隊已經進入尼米茲中將指揮的美軍航母編隊的東部。在這個距離上,聯軍的路基航空兵無法提供支持,完全要靠海軍自己的作戰能力。眼見如果按照計劃發動進攻,聯軍就有可能遭到兩支美軍的前後夾擊,山本也不敢立刻做出決定,隻能向何銳發去電報。
電報發出去後,山本內心翻江倒海。他當然希望能夠打大仗,卻不想打敗仗。當下局麵本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為了不讓美軍發現自己有可能被包抄,聯軍是真的隻派出了6個航母編隊。現在緊急調撥新艦隊去援助,時間上來不及。
“報告司令官,電報。”
聽到副官的聲音,板著臉端坐在指揮室內的山本立刻站起身。他本想接過電報自己看,就見到一眾海軍將領們都看過來,又坐回到座位上問道:“誰的電報。”
“是山口司令發來的密電。”副官答道。
山本之前也根據聯軍組織規定,給日本那邊也發了一份最新情報,既然是日本海軍司令山口多聞這家夥發來的電報,山本就可以自己先看電報內容。山本的電報並不長,核心想法就一個。已經派出的中國大艦隊對前來增援的美國艦隊發動進攻,而山口多聞則會立刻率領日本艦隊對中途島發動進攻。
這個計劃充滿了山口的風格,那就是要打就往大了打。如果從紙麵來看,這個計劃也頗有可取之處。美國航母既然來增援,必然抽調了夏威夷的兵力。夏威夷兵力不足,日本海軍就可以更輕鬆的攻下中途島。
馬利亞納群島的戰略價值的確很高,但是中途島的戰略價值也不低。隻要能確定拿下中途島,馬裡亞納地區的海戰隻要不敗,中日聯軍就在戰役層麵取得了大勝。
但這一切都是紙麵考慮,具體戰鬥方麵會遇到的問題可就多了。也可能出現日本艦隊沒有攻下中途島,而馬裡亞納海戰出現戰敗的可能。那時候聯軍可就是全麵大敗。
就在此時,副官又跑進來報告,“報告司令官,統帥部何銳主席的電報。”
聽到何銳終於下了命令,將官們都屏息凝神看向副官。
山本大聲命道:“念。”
“是!”副官應道,同時將電報托起,朗聲念道:“繼續執行之前的作戰計劃,對於靠近的美軍艦隊方向持防禦態度。”
既然何銳下令,山本也就不再遲疑,當即命道:“立刻執行命令!”.
1秒記住:。手機版閱讀網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