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丘吉爾提出了這些請求後,希特勒才答道:“德國願意提供1部分空軍支援。”
墨索裡尼也隻能跟著表示,“意大利也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空軍支援。”
此時羅斯福才說道:“美軍飛行隊已經抵達印度。”
4巨頭在這件事上達成了1致。雖然援助的數量各不相同,至少大家還都進行了配合。
兩巨頭做完了發言,希特勒說道:“就德國得到的情報,中國擁有世界1流的戰鬥機。而德國最新研發的戰鬥機,相對於螺旋槳戰鬥機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德國願意與同盟國分享這份成果。”
墨索裡尼聽到這裡不免有些緊張。意大利的軍事裝備水平在同盟國中不算差,但是意大利受限於國內的原材料不足與市場匱乏,軍事裝備產量很是問題。所以墨索裡尼並不希望德國將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分享給英美。但墨索裡尼知道自己沒辦法在這件事上阻止希特勒,隻能等著會議結束之後再說。
而希特勒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在德國上層進行了很充分的討論。英德媾和之後,德國暫時不用擔心戰爭壓力。以希特勒的個性,他下令暫停了所有對戰爭中已經落後的裝備升級的項目,而是將財力投入到新式裝備的開發商。
早在1938前,德國當局就命令梅塞施米特飛機廠儘快研製1種能兼容由巴伐利亞或容克公司試製的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全新型戰鬥機。1939年6月,p1065雙發方案初審通過,1941年1月,原型1號機262v1出廠。
噴氣式戰鬥機就是納粹德國重點項目之1。到了前來參加同盟國峰會之前,納粹德國已經完成了262正式初代機的研發。在262的測試中,德國測試員以及相關的技術人員與軍官都認為,262的綽號可以稱為“空中之王”!
既然德國已經是同盟國的成員,德國專家這才敢對希特勒表示,德國在很多研發技術上比起英美有差距。如果能夠獲得英美的技術支持,262可以更快的投入量產。
這個看法在德國上層中遭到了很大反對。但是希特勒親自去見依舊賦閒在家的經濟學家沙赫特,詢問沙赫特的時候,沙赫特態度堅定的支持德國與英美合作。
談到合作原因,沙赫特很坦率的認為,“元首,我認為中國應該在開發噴氣式戰鬥機,其進度隻怕不會比咱們晚。”
希特勒沒有表示否定。因為希特勒根據有限的情報以及他很直覺的判斷,得出的結論與沙赫特的看法相同。在德國發動西歐戰役之前,德國進行了獨立與歐美作戰的戰爭準備。這個時間長達兩年半。以希特勒對何銳的理解,何銳絕不可能打無準備之仗。中國勢必遭到世界的封鎖,所以中國的準備必然更加充分。
沙赫特看希特勒沒有反對,這才繼續解釋下去,“德國的先發優勢將長期維持,而且與同盟國的合作,也會讓同盟國必然做出經濟方麵的更多合作。元首,德國現階段的經濟還隻是在恢複期,我們需要更多的訂單。”
希特勒本以為沙赫特會提出蘇聯進攻德國的考慮,沒想到談到最後也沒聽沙赫特提及這個可能性。希特勒倒是沒非得與沙赫特提及這些。畢竟德國科學院院長卡爾教授已經詳細分析了蘇聯的地緣政治局麵。
蘇聯對華作戰的利益非常低,除非是中國外強中乾,最終被同盟國擊敗,蘇聯才可能對華作戰。
但是1看地圖能清楚,這事情不現實。中國東麵是廣袤的太平洋,以中國的海軍實力,美國現在的24艘航母打不贏中國,最少得有兩倍以上的大型航母不可。
而中國西部是高山,想進攻中國,先得將印度變成1個穩定可靠的戰略基地。而英國從來就沒有允許印度建設起工業體係,更沒有將印度建成為強大軍隊的來源地。
當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即便英國最終穩住印度,也得好幾年時間。幾年的時間過去,天知道局麵會變成什麼樣子。
蘇聯最好的機會在歐美與中國打的精疲力竭的時候對歐洲發動進攻。蘇聯邊境基本都是納粹德國集團的成員,斯大林未必想和希特勒開戰,但是蘇聯必然要與德國開戰。
所以希特勒才願意與英美分享德國噴氣式戰鬥機技術,隻有與英美在戰鬥機以及坦克方麵全麵合作,才能確保德國在1942年間擁有相較於蘇聯的裝備優勢。
根據德國的情報,蘇聯馬上就要完成的第3個5年計劃,完成了1支裝備極為恐怖的新式軍隊。飛機隻怕得有5萬架,坦克也得有3萬輛。即便是精銳的德國6軍,在這樣的鋼鐵洪流之前,也會非常危險。
丘吉爾明顯沒把希特勒的提議當成特彆大的事情。羅斯福倒是覺得希特勒這麼講,肯定有深意,但是羅斯福不明白德國飛機的戰鬥水平,便問道:“不知德國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合作?”
希特勒這才自信的說道:“運送戰鬥機的船很快就要抵達佛羅裡達的港口,我期待德國飛行員與最優秀的美國飛行員能夠1起進行飛行表演。”
羅斯福此時急需各種合作,作為東道主,他爽快的答道:“我就期待著看到1場精彩的飛行表演!”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